白布是药材吗?其功效、来源及使用方法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在中药材领域,“白布”并非标准药材名称,可能是地方俗称、别名或对某种药材外观的描述,但经查证,中国药典》及主流中药典籍中均无“白布”这一正式药名,推测其可能指向与“白”色、布状质地相关的药材,或为“白蔹”“白及”等药材的误称。“白蔹”因块茎呈类球形或纺锤形,表面类白色,断面有放射状纹理,部分地区或民间可能因其外观类似“白布”而俗称“白布”,以下以“白蔹”为核心,结合其可能的关联信息进行详细说明。

白布是什么药材

白蔹的基原与性状

白蔹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 Makino)的干燥块茎,其野生于山坡、荒地灌丛中,主产于河南、安徽、湖北等地,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切成纵瓣或斜瓣,晒干后入药,药材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常两瓣或三瓣纵裂,长5-10cm,直径1.5-3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细纵纹及横向皮孔样突起,栓皮层易脱落,露出浅色内皮;质坚硬,断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锦纹),粉性,气微,味甘、苦。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白蔹药性苦、辛,微寒,归心、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

白布是什么药材

  • 清热消痈: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等热毒疮疡,可单用研末醋调外敷,或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内服,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代表方如《千金方》白蔹散。
  • 敛疮生肌:适用于水火烫伤、外伤溃烂、湿疮等症,取其苦寒清泄、收敛生肌之效,常与炉甘石、冰片、乳香等研末外用,或制成油膏涂敷,促进创面愈合。
  • 活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伍当归、赤芍、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内服或外敷均可。
    现代研究表明,白蔹含白蔹皂苷、挥发油、淀粉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
  • 使用注意:白蔹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反乌头(《本草经集注》记载“反乌头”),不宜与川乌、草乌、附子等乌头类药材同用;痈疽已溃者慎用内服,以免敛邪留滞。

白蔹基本信息表

项目
植物来源 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 Makino)的干燥块茎
药用部位 块茎
性味 苦、辛,微寒
归经 心、胃、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主治病证 痈疽发背、疔疮、瘰疬、水火烫伤、外伤溃烂、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3-10g,煎汤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禁用;反乌头,忌与乌头类药材同用;痈疽已溃者慎服内服

相关问答FAQs

Q1:白蔹和及白及有什么区别?
A:白蔹与白及均为常用清热解毒药,但来源、性状、功效侧重不同:白蔹为葡萄科植物,块茎表面红棕色,断面有放射状锦纹,功善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外用敛疮生肌;白及为兰科植物,块茎呈不规则掌状厚片,表面类白色,断面半透明角质样,功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尤多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及疮疡溃烂,二者虽均可外用生肌,但白及止血作用更佳,白蔹清热消痈力更强。

Q2:白蔹外用治疗烫伤时,如何调配使用?
A:白蔹外用治疗轻度水火烫伤,可取白蔹适量,研为细末,用麻油或茶水调成糊状,涂抹于创面,每日1-2次,保持创面清洁干燥,若烫伤面积较大、皮肤破溃或伴有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配合内服清热解毒药物,避免延误病情,使用前需做小面积皮肤过敏测试,对白蔹过敏者禁用。

白布是什么药材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会川药材网
« 上一篇 08-26
脑动脉硬化中医治疗药单如何根据辨证结果精准配伍用药?
下一篇 » 08-2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