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小白花柴,又名白花柴、白龙骨、山桂花等,为安息香科植物白花龙(Styrax tonkinensis)的根、叶或树皮,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如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其性味辛、温,归肺、肝经,在传统中医药中应用历史悠久,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止咳平喘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关节疼痛、咳嗽哮喘、跌打损伤等症,以下从植物学特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详细介绍。
植物学特征
小白花柴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树皮灰褐色,嫩枝密被星状柔毛,单叶互生,叶片纸质,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疏被星状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绒毛,侧脉每边5-7条,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10厘米,有花5-15朵;花梗密被星状毛;花萼杯状,密被星状毛,顶端5齿裂;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披针形,长1.5-2厘米,花冠管长约1厘米;雄蕊10枚,花丝基部联合成管,与花冠管近等长;子房上位,卵形,密被星状毛,果实核果状,卵形或近球形,直径8-10毫米,褐色,表面有星状毛,种子1粒,花期3-5月,果期7-9月。
性味归经
根据《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记载,小白花柴根、叶或树皮味辛、性温,归肺经、肝经,辛能发散,温可祛寒,入肺经能宣肺散寒、止咳平喘,入肝经能活血通络、止痛,其性温而不燥,味辛而不烈,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功效主治
- 祛风散寒:小白花柴辛温发散,能发散风寒,适用于风寒感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等症状,常与生姜、紫苏、荆芥等配伍,增强解表散寒之效。
- 活血止痛:其辛行温通,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痛、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症,可配伍威灵仙、独活、当归等,以增强活血祛风、除湿止痛之功。
- 止咳平喘:归肺经,能宣肺止咳、降气平喘,适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清稀、喘息胸闷等症,常与杏仁、桔梗、紫菀等配伍,共奏化痰止咳之效。
- 消肿生肌:外用可治痈肿疮毒、外伤出血,取适量鲜叶或根捣烂外敷,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树皮研末撒于患处,可促进伤口愈合。
临床应用
-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稀薄、舌苔薄白、脉浮紧,可用小白花柴根10-15克,配伍生姜3片、紫苏10克、荆芥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 风湿痹痛:症见关节冷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脉弦紧,可用小白花柴15克,配伍威灵仙15克、独活10克、桂枝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用小白花柴根5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7天后,每次饮用10-15毫升,每日2次,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 咳嗽哮喘: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喘促、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身楚,可用小白花柴叶10克,配伍麻黄6克、杏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若属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缓解期,可配伍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以益气固表、止咳平喘。
- 跌打损伤:症见局部瘀肿疼痛、活动受限,可用鲜小白花柴叶适量,捣烂如泥,加白酒少许调匀,外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或用小白花柴根10克,配伍当归10克、赤芍10克、红花6克、乳香6克、没药6克,水煎服,每日1剂,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可用30-50克);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布。
使用时需注意,小白花柴辛温,阴虚火旺者慎用;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口干、咽痛等上火症状;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小白花柴含有挥发油、黄酮类、苯丙素类、鞣质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止咳、平喘、抗氧化、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 抗炎镇痛作用:小白花柴中的挥发油成分能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对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均有缓解效果。
- 止咳平喘作用:其挥发油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咳嗽反射,延长咳嗽潜伏期;黄酮类成分能减少痰液分泌,促进痰液排出,从而发挥止咳平喘作用。
- 抗氧化作用:小白花柴中的苯丙素类和鞣质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可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 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外用可预防伤口感染。
小白花柴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类别 | 主要成分 | 药理作用 |
---|---|---|
挥发油 | 桂皮醛、苯甲醛、桉油精 | 抗炎、镇痛、止咳、平喘 |
黄酮类 | 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 | 抗炎、抗氧化、止咳、祛痰 |
苯丙素类 | 香豆素、木脂素 | 抗氧化、抗菌、免疫调节 |
鞣质 | 没食子酸、儿茶素 | 收敛、止血、抗氧化、抗菌 |
相关问答FAQs
Q1:小白花柴可以长期服用吗?
A1:小白花柴性辛温,长期服用可能耗伤阴液,导致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一般不建议长期连续服用,若需长期使用(如慢性风湿痹痛、哮喘缓解期),应在医师指导下辨证论治,配伍滋阴药(如麦冬、玄参)以制约其温燥之性,并定期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不良反应。
Q2:小白花柴与哪些药材配伍能增强活血止痛效果?
A2:小白花柴活血止痛常配伍以下药材:①配伍当归、赤芍、红花:当归补血活血,赤芍凉血散瘀,红花活血通经,四者合用能增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②配伍威灵仙、独活、桂枝: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独活散寒止痛、祛风除湿,桂枝温经通阳、散寒止痛,配伍后能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适用于风寒湿痹、关节冷痛;③配伍乳香、没药:乳香、没药均为活血止痛要药,能行气活血、消肿生肌,与小白花柴配伍可增强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疼痛(如痛经、产后瘀腹痛)的效果,具体配伍需根据病情辨证选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