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草是本草纲目记载的药材吗?有何功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白头翁作为《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经典清热解毒类药材,其药用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原名“白头公”,因“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而得名,作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归胃、大肠、肝经,历代医家多用于热毒血痢、疟疾痈肿等症,是中医“治痢要药”,以下从别名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传统应用、现代研究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结合《本草纲目》记载与现代药学成果,系统阐述其药用价值。

白天草纲目药材

白头翁的别名与来源

白头翁在历代本草中名称各异,《本草纲目》释其名时提到:“处处有之,生田野,春生苗,作丛,直上叶,如芍药而小,叶生茎头,如白薇所丛生而柔细,又似白芨叶而长大,上有细白毛而不滑,近根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其别名包括草连、白头公、奈何草、粉乳草等,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的干燥根,通常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后切段入药。

别名 文献出处 特征描述
白头公 《神农本草经》 “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
奈何草 《本草图经》 “疗毒痢,令人奈何,故有此名”
粉乳草 《本草汇言》 “根断处有粉,如乳,故名”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本草纲目》记载白头翁“苦,温,无毒”(注:现代药理研究修正其性为“苦,寒”),归胃、大肠、肝经,其核心功效可概括为“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具体主治病证涵盖以下几类:

热毒血痢——核心功效

白头翁苦寒沉降,入大肠经,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尤善治热毒壅滞大肠所致的血痢。《本草纲目》强调其“治热毒痢疾,齿痛,骨节痛,项下瘿瘤”,并指出“痢疾 multiplex 皆属于热,苦能燥湿,寒能胜热,白头翁能凉血止痢,故为治痢要药”,临床常配黄连、黄柏、秦皮,即《伤寒论》名方“白头翁汤”,用于治疗热毒血痢、下痢脓血、里急后重之症。

疟疾、痈肿疮毒

除治痢外,白头翁亦用于疟疾初起、热毒炽盛者。《本草纲目》载其“治疟疾寒热,积聚瘕疝,逐血止痛,疗金疮”,取其“苦寒能清少阳之热,入血分以泄毒”之效,外用可捣敷治痈肿疮疡、疔毒乳痈,现代亦有单用白头翁鲜根捣烂外敷,或配蒲公英、金银花煎服,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瘰疬、痔漏、阴痒

白头翁“燥湿杀虫”之功,使其可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病证。《本草纲目》提及“治秃疮,瘰疬,息肉,阴蚀,痔漏,鼻衄”,现代临床取其煎液坐治滴虫性阴道炎,或研末调敷治皮肤湿疹、疥癣,均取其燥湿杀虫、清热止痒之效。

白天草纲目药材

性味归经 主要功效 对应主治病证
苦,寒;归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 热毒血痢、痈肿疮疡、咽喉肿痛
凉血止痢 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热毒泻泄
燥湿杀虫 湿热带下、阴痒、疥癣、滴虫性阴道炎

传统应用与经典方剂

白头翁在历代医籍中应用广泛,除《伤寒论》白头翁汤外,尚有诸多经典配伍:

  • 《千金要方》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阿胶、甘草,主治产后下痢虚极,既清热解毒,又养血固脱,体现“邪去正安”之旨。
  • 《本草纲目》单方:治“冷劳泄痢,或下痢纯血”,取白头翁一两,木香半两,共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取其“苦寒治痢,行气止痛”之效。
  • 外用方:治“瘰疬延生,结聚不散”,以白头翁根捣敷患处,或配夏枯草、昆布煎汤内服,共奏软坚散结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阐明了白头翁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抗菌抗炎作用

白头翁主要含皂苷类(如白头翁皂苷B4、白头翁素)、三萜类、黄酮类成分,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尤其对志贺氏菌(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白头翁皂苷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减轻肠道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里急后重症状。

抗肿瘤与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白头翁皂苷可通过激活Caspase-3/9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肝癌、胃癌、宫颈癌等肿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多糖成分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NK细胞活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扶正祛邪”之效。

抗阿米巴原虫与阴道滴虫

白头翁煎液对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有直接杀灭作用,其活性成分白头翁素可干扰阿米巴原虫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抑制其能量代谢;临床用白头翁30g煎汤坐浴,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有效率可达90%以上,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白天草纲目药材

其他作用

白头翁提取物还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肝(降低ALT、AST活性)、降糖(促进胰岛素分泌)等作用,为拓展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使用注意事项

白头翁虽为治痢良药,但使用时需注意辨证论治,避免滥用:

  1.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者(表现为腹痛喜温、便溏畏寒)、阴虚发热者忌用;孕妇慎用,其苦寒之性可能刺激子宫。
  2.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若气虚血痢,需配伍人参、黄芪等补气药,防苦寒伤正。
  3. 用法用量:内煎服,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坐浴,鲜品用量可加倍,但需注意过敏反应(少数人接触后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
  4. 不良反应:过量服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停药后可缓解;煎煮时间不宜过长(建议煮沸后10-15分钟),以免破坏有效成分。

相关问答FAQs

Q1:白头翁与黄连在治疗痢疾时如何区别使用?
A:白头翁与黄连均为清热燥湿止痢常用药,但性味与侧重不同:白头翁苦寒,长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尤善治热毒血痢(下痢脓血、里急后重),适用于血分热毒壅盛者,常配秦皮、黄柏;黄连苦寒燥湿,善清中焦湿热,兼泻心火,适用于湿热泻痢(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湿热痞满,常配木香、葛根,若湿热痢疾兼血分热毒,二者可配伍使用(如白头翁汤)。

Q2:白头翁是否可以长期服用?为什么?
A:不建议长期服用,白头翁性苦寒,长期使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脘腹冷痛、便溏、食欲不振等“苦寒败胃”之弊,临床用药需中病即止,一般热毒痢疾症状缓解后(如腹痛消失、大便成形无脓血)即可停药;若慢性久痢(如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需在医师指导下配伍温中健脾药(如干姜、白术),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治疗风湿关节炎,效果究竟如何?哪些更安全有效?
« 上一篇 08-25
髋关节炎中医治疗有哪些有效方剂与优势?如何辨证应用?
下一篇 » 08-2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