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处岭南,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丰沛,山地、丘陵、平原相间,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尤以“广药”闻名,广东出产的药材种类繁多,其中道地药材因品质优良、疗效确切,历代医家推崇,成为岭南医学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满足本地医疗需求,更远销海内外,支撑起庞大的中医药产业链。
广东道地药材的形成,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协同作用,北回归线带来的高温多雨气候,让药用植物全年生长旺盛;珠江水系滋养的冲积平原与红壤土,为药材提供了独特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而岭南人千年来的栽培经验与炮制技艺,更让药材的药性得到极致发挥,在众多药材中,广藿香、化州橘红、新会陈皮、阳春砂、巴戟天等堪称“广药”代表,它们既是中医临床的常用药,也是广东中医药文化的符号。
广藿香是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广州石牌、南海等地,尤以“石牌藿香”为道地,其茎呈方柱形,密被柔毛,叶片揉之有特异浓香,性微温,味辛,归脾、胃、肺经,能芳香化湿、和胃止呕、发表解暑,临床常用于湿浊中阻的脘痞呕吐、暑湿表证的发热烦渴,更是藿香正气水、保济丸等中成药的核心原料,现代研究发现,广藿香挥发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效果,其“化湿醒脾”的功效已得到现代药理学验证。
化州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的未成熟外果皮,主产于广东化州,因外表面密被茸毛(称“毛橘红”)而得名,化州独特的“礞石土壤”富含镁、锰等微量元素,使橘红化痰止咳功效远胜其他地区,其性温,味辛、苦,归肺、脾经,能散寒燥湿、理气化痰、止咳平喘,主治风寒咳嗽、喉痒痰多。《本草纲目》记载:“橘红消痰积,下气,治咳嗽。”现代研究显示,化州橘红含柚皮苷、野漆树苷等成分,能显著延长咳嗽潜伏期,减少痰液分泌,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常用药,化州橘红丸、橘红痰咳液等均以其为主要原料。
新会陈皮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的干燥成熟果皮,主产于江门新会,以陈久者佳,有“百年陈皮胜黄金”之说,新会地处潭江、西江交汇处,咸淡水交替的气候让茶枝柑果皮油室饱满,香气浓郁,陈皮性温,味苦、辛,归脾、肺经,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其陈化过程中,挥发油成分由辛烈转为醇和,黄酮类含量不断升高,药性愈发平和,既是中药“配伍之王”(能调和诸药),也是药食同源的典范,陈皮普洱茶、陈皮糖、陈皮酒等产品风靡全国,带动新会陈皮产业年产值超百亿元。
阳春砂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阳春、阳西等地,与益智仁、巴戟天、沉香并称“四大南药”,阳春砂果实呈椭圆形,具浓烈香气,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的脘痞不饥、脾胃虚寒的呕吐泄泻、妊娠恶阻等,其挥发油含樟脑、龙脑等成分,能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肠道异常蠕动,既是“开胃醒脾”的要药,也是香料工业的原料,阳春砂种植历史悠久,当地至今保留着“林下种植”的传统,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提升药材品质。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主产于德庆、高要等地,以条粗壮、肉厚、色紫、木心细小者为道地,其根呈扁圆柱形,表面灰黄色,具纵纹,皮部横向断裂露出木部,形似“连珠”,性微温,味辛、甘,归肾、肝经,能补肾助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肾阳不足的阳痿遗精、宫冷不孕、风湿痹痛等。《本草备要》记载:“巴戟天,补肾益精,强筋骨,治脚气水肿。”现代研究表明,巴戟天含环烯醚萜苷、有机酸等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疲劳、性激素样作用,是右归丸、五子衍宗丸等补肾类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除道地药材外,广东还规模化栽培穿心莲、广金钱草、益智仁等特色药材,穿心莲主产于湛江、茂名,全草入药,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是“清热解毒第一药”;广金钱草主产于广州、肇庆,全草入药,性平,味甘、淡,能利尿通淋、清热祛湿,用于热淋、石淋、黄疸尿赤;益智仁主产于阳江、湛江,成熟果实入药,性温,味辛,能暖肾固精、缩尿止泻,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脾寒泄泻,这些药材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通过“南药北运”销往北方,成为广东中医药产业的“生力军”。
近年来,广东推动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广“道地药材+文旅”融合发展,如新会陈皮文化旅游区、化州橘红种植观光园等,让“广药”从田间走向市场,从药材变为文化符号,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平台,广东加强药材炮制工艺研究与质量标准制定,推动“广药”国际化,让岭南瑰宝走向世界。
相关问答FAQs
问:广东道地药材与产自其他地区的同种药材(如陈皮与其他地区橘皮)有何区别?
答:广东道地药材因独特地理环境与栽培技术,在品质、成分和功效上具有显著优势,以陈皮为例,新会陈皮选用茶枝柑果皮,在“三水融通”(西江、潭江、海水)环境下生长,油室饱满,挥发油含量高(柠檬烯占80%以上),陈化后黄酮类成分(橙皮苷、川陈皮素)转化更充分,香气浓郁、口感醇厚,且“理气而不燥燥”的特性突出;而其他地区橘皮多为普通柑橘果皮,油室稀疏,挥发油含量低,陈化后香气淡薄,功效较弱,化州橘红同理,因化州礞石土壤富含镁元素,其柚皮苷含量较其他地区橘红高30%以上,化痰止咳作用更强。
问:广东药材产业目前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
答:挑战:一是道地药材种植面积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部分核心产地(如新会柑、化州橘红园)被占用;二是野生资源过度采挖,如巴戟天、何首乌等野生资源濒临枯竭,依赖人工种植;三是标准化程度不足,部分农户种植不规范,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影响药材质量,机遇:一是政策支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广东出台《岭南中药材保护发展规划》,扶持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二是市场需求增长,中药饮片、中成药、药食同源产品(如陈皮零食、凉茶)需求旺盛,新会陈皮、化州橘红等已形成品牌效应;三是科技创新,现代提取技术(超临界CO₂萃取)、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药材质量控制,提升“广药”市场竞争力,互联网+药材”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