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层塔,又名蛇足石杉、千金楼、金不换等,为石杉科石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中具有重要价值的药用植物,兼具传统药用功效与现代药理活性,尤其在神经系统疾病防治领域展现出独特潜力,以下从植物学特征、分布、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炮制方法、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植物学特征与分布
千层塔植株高10-30cm,根茎横走,黄褐色,密生须根;茎直立或斜生,单一或二叉分枝,下部不分枝,上部常多回分枝,形成塔形或层叠状结构,故名“千层塔”,叶纸质,螺旋状排列,呈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3cm,宽2-4m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不规则尖锯齿,叶脉不明显,叶面绿色,叶背灰绿色,质脆易断,孢子囊穗生于茎顶,长1-2cm,圆柱形;孢子囊肾形,黄褐色,成熟后纵裂。
该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包括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多生于海拔300-2000m的林下阴湿处、沟谷边、岩石缝隙或苔藓丛中,喜温暖湿润、散射光充足的环境,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与干旱,由于过度采挖与生境破坏,野生资源量逐渐减少,部分地区已开展人工栽培研究。
药用部位与性味归经
千层塔以全草入药,传统多在夏季开花时采收,挖取全株,洗净泥土,晒干或鲜用,其性平,味苦、辛;归肺、肝、肾经,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千层塔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血、杀虫等功效,常用于痈疮肿毒、蛇虫咬伤、跌打损伤、骨折、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痛经、蛔虫病、钩虫病等症的治疗。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千层塔的药用价值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三萜类、黄酮类、有机酸等,其中石杉碱甲(Huperzine A)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生物碱成分,也是现代药理研究的重点。
主要化学成分
- 生物碱类:除石杉碱甲外,还含石杉碱乙(Huperzine B)、伪石杉碱甲(Pseudohuperzine A)、石杉碱丙(Huperzine C)、蛇足石杉碱(Serratinine)等,总生物碱含量约占干重的0.01%-0.05%,其中石杉碱甲含量最高(约占总生物碱的50%以上)。
- 三萜类:含石杉内酯(Huperzine)、石杉宁(Shisanine)等三萜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 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等黄酮类成分,有助于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
- 其他:还含有挥发油、多糖、鞣质及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钙等)。
药理作用
- 改善认知功能与抗阿尔茨海默病:石杉碱甲是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能选择性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减少乙酰胆碱降解,增强胆碱能神经传递,从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天然药物成分,临床研究表明其可显著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行为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神经保护作用:石杉碱甲可通过抗氧化、抗凋亡、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等机制,保护神经元免缺血、缺氧、兴奋性毒性等损伤,对帕金森病、脑卒中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也有潜在治疗价值。
- 抗炎与镇痛作用:千层塔中的三萜类、黄酮类成分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并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合成产生镇痛效果,对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疼痛性疾病有一定缓解作用。
- 止血与促进伤口愈合:其含有的鞣质成分能收缩局部血管,降低毛细通透性,缩短凝血时间;多糖成分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伤口组织修复,常用于外伤出血、溃疡不愈等症。
- 抗菌与驱虫作用:千层塔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同时对蛔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有麻痹和杀灭作用,传统用于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治疗。
- 其他作用:现代研究还发现千层塔具有抗氧化、降血脂、调节免疫等作用,其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展。
临床应用与炮制方法
临床应用
-
传统应用:
- 外伤出血与跌打损伤:鲜品捣烂外敷,或干品研末撒布患处,可止血消肿、活血化瘀;内服煎剂可治疗骨折筋伤,促进骨痂形成。
- 痈疮肿毒与蛇虫咬伤:鲜品捣烂外敷,或配伍蒲公英、金银花等内服,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出血性疾病:用于咳血、吐血、衄血、崩漏等,常配伍侧柏叶、白茅根、三七等止血药,增强止血效果。
- 虫积腹痛:单用或配使君子、槟榔等,驱杀蛔虫、钩虫,缓解腹痛。
-
现代应用:
-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石杉碱甲片(哈伯因)已上市用于治疗轻中度AD,可改善患者记忆、认知及行为障碍。
- 重症肌无力:通过胆碱酯酶抑制作用,增强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缓解肌无力症状。
- 精神分裂症辅助治疗:作为辅助药物,可改善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
炮制方法
传统炮制方法以净制、切制为主:
- 净制:除去杂质、残根,洗净泥土,切段(长约1cm),干燥(晒干或60℃以下烘干),即可入药。
- 鲜用:采挖后洗净,直接捣烂取汁或外敷,适用于急性外伤、痈疮肿毒等,现代炮制工艺中,为提取有效成分,常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干燥等方法制备提取物制剂。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g(鲜品15-30g);研末,0.5-1.5g;或浸酒,石杉碱甲片成人常用量为每次0.1-0.2mg,每日2次,饭后服用。
-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 禁忌人群:孕妇禁用(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引起流产);对石杉碱甲或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支气管哮喘、癫痫、心动过缓、机械性肠梗阻、尿路梗阻等患者慎用。
- 配伍禁忌:不宜与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抗胆碱药(如阿托品)等合用,以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传统认为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
- 不良反应:过量服用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出汗、视力模糊、心动过缓等胆碱能反应,停药后可缓解;长期服用需监测肝肾功能。
- 资源保护:野生千层塔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建议使用人工栽培品,避免过度采挖破坏生态。
千层塔药材基本信息表
项目 | |
---|---|
学名 | Huperzia serrata (Thunb.) Trev. |
别名 | 蛇足石杉、千金楼、金不换、山蟹甲、龙鳞草 |
药用部位 | 全草 |
性味归经 | 性平,味苦、辛;归肺、肝、肾经 |
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血,杀虫;主治痈疮肿毒,蛇虫咬伤,跌打损伤,出血症,虫积腹痛 |
主要化学成分 | 石杉碱甲、石杉碱乙等生物碱,三萜类、黄酮类化合物 |
分布区域 | 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生于林下阴湿处、沟谷边、岩石缝隙 |
相关问答FAQs
Q1:千层塔和“九死还魂草”(卷柏)是同一种植物吗?有何区别?
A:不是同一种植物,千层塔为石杉科石杉属植物,而“九死还魂草”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Selaginella tamariscina),二者区别在于:①植物学分类:千层塔是草本,茎直立,叶螺旋状排列呈披针形;卷柏是多年生蕨类,茎匍匐或直立,叶二型(叶背叶腹异形),呈鳞片状。②功效侧重:千层塔以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改善认知功能为主;卷柏以活血止血为主,常用于崩漏、便血、跌打损伤等。③活性成分:千层塔主要含石杉碱甲等生物碱;卷柏含穗花杉双黄酮、阿曼托双黄酮等黄酮类成分。
Q2:千层塔治疗老年痴呆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普通人可以长期服用吗?
A:千层塔治疗老年痴呆的核心科学依据是其主要成分石杉碱甲的作用:①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加脑内乙酰胆碱含量,改善胆碱能神经传递,从而提升认知功能;②神经保护:抗氧化、抗凋亡,减少β-淀粉样蛋白沉积,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③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代谢。
普通人不建议自行长期服用,千层塔(尤其是石杉碱甲制剂)属于处方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使用,长期服用可能引发胆碱能不良反应(如恶心、心动过缓等),且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健康人群若需保健,应优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维持认知功能,避免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