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九层皮,学名瑞香,为瑞香科瑞香属植物瑞香的根皮或茎皮,别名山棉皮、纸末花、金腰带等,主产于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其性味辛、苦,寒,归肺、肝经,具有小毒,在传统中医药应用中历史悠久,《岭南采药录》记载其“能祛风去湿,消痈肿”,《福建民间草药》亦言“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使其在临床及保健领域受到关注。
九层皮的传统功效与应用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九层皮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痈疮肿毒,以及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外用时,多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利用其辛散苦泄之性直达病所,发挥解毒消肿之效,民间常用九层皮根皮捣烂外敷,治疗疮疡溃烂、无名肿毒;或配伍金银花、连翘等内服,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其祛风除湿之功,对风湿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症,常与威灵仙、独活等药配伍,以增强通络止痛之效。
九层皮的现代药理研究
随着现代分离技术和药理学方法的发展,九层皮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逐渐被阐明,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主要活性成分
九层皮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香豆素类、黄酮类、挥发油、木脂素类及有机酸等,瑞香素(daphnetin)、西瑞香素(daphnorin)是香豆素类的主要代表,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作用;黄酮类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等,则具有抗菌、抗病毒及调节免疫的功效;挥发油中含有的α-蒎烯、柠檬烯等成分,具有止咳、平喘及局部麻醉作用。
(二)药理作用机制
-
抗炎作用:瑞香素是九层皮抗炎的核心成分,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E₂、白三烯B₄)的合成,降低炎症反应中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红肿热痛症状,动物实验表明,瑞香素对角叉菜胶大鼠足肿胀、甲醛性关节炎模型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效果与阿司匹林相当,但胃肠道副作用更小。
-
抗菌与抗病毒作用:九层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更佳;其黄酮类成分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也有一定抑制活性,通过阻断病毒吸附与复制环节,发挥抗病毒作用。
-
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九层皮中的西瑞香素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如Bax、Bcl-2),诱导肿瘤细胞(如肝癌HepG2、肺癌A549细胞)凋亡,同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其机制与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祛痰与镇咳作用:九层皮挥发油中的萜类成分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腺体分泌,稀释痰液;同时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发挥镇咳效果,实验显示,其镇咳强度可达到可待因的50%左右,且无明显依赖性。
-
免疫调节作用:九层皮多糖成分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调节Th1/Th2细胞平衡,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免疫低下模型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九层皮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
活性成分 | 主要来源 | 药理作用 |
---|---|---|
瑞香素 | 根皮、茎皮 | 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脑血管 |
西瑞香素 | 根皮、茎皮 | 抗肿瘤、诱导细胞凋亡、抗病毒 |
黄酮类(槲皮素) | 全株 | 抗菌、抗病毒、抗氧化、调节免疫 |
挥发油(α-蒎烯) | 茎、叶 | 止咳、平喘、局部麻醉、促进痰液排出 |
多糖 | 根部 | 增强免疫力、抗疲劳、调节肠道菌群 |
九层皮的临床应用
基于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九层皮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多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
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症见咽喉肿痛、咳嗽、咳痰,常与金银花、桔梗、甘草配伍,制成煎剂或含片,如“九层皮含片”用于缓解咽喉不适;对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可与百部、款冬花同用,增强祛痰止咳之效。
-
外科疮疡肿毒: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乳痈、丹毒等,以外用为主,取九层皮适量研末,用麻油或醋调敷患处,每日1次;或配伍蒲公英、野菊花煎水外洗,促进炎症消退,对已溃烂的创面,可研末撒于患处,具有生肌收玫之效。
-
风湿骨病: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可配伍威灵仙、秦艽、独活等煎服,或制成酒剂外擦,发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作用,现代临床观察显示,九层皮制剂对改善关节肿胀、晨僵等症状总有效率达80%以上。
-
肿瘤辅助治疗:用于肺癌、肝癌、胃癌等实体瘤的辅助治疗,配合放化疗使用,可减轻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下降等副作用,西瑞香素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能增强化疗药物(如顺铂)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保护正常组织。
使用注意事项
九层皮性寒,有小毒,使用时需严格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注意以下事项:
- 用量控制:内服煎汤常用量为3-10g,外用适量,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
-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脾胃虚寒者(症见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禁用;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避免与有肝肾毒性的西药(如部分抗生素、化疗药)长期联用。
- 中毒解救:若不慎中毒,立即停用并催吐、洗胃,可静脉输液促进毒素排泄,同时给予甘草、绿豆汤煎汤内服解毒,并及时就医。
相关问答FAQs
Q1:九层皮和小毒,日常使用时如何避免中毒?
A:九层皮虽有小毒,但通过规范使用可有效降低风险,严格遵医嘱控制用量,内服每日不超过10g,外用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避免长期连续服用,一般疗程不超过7-10天,症状缓解后即停药;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身体反应,若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不适,立即停药并就医;脾胃虚寒者、孕妇等特殊人群禁用,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减量使用。
Q2:九层皮可以治疗哪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何使用?
A:九层皮对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较好疗效,尤其适用于热证(咽喉肿痛、痰黄黏稠、口干),内服可取九层皮6-10g,配伍金银花15g、桔梗10g、甘草6g,煎汤分两次服用,每日1剂;外用可取九层皮适量研末,用蜂蜜调敷咽喉部,或煎水雾化吸入,缓解咽喉肿痛,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配伍百部15g、款冬花10g,增强祛痰止咳效果,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