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石面莲图片有哪些辨识特征?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石面莲,又名石莲花、岩头莲、佛座莲,为景天科植物石莲花(Sedum erythrostictum)的全草,是我国传统民间草药,因其常生长于岩石表面,叶片形似莲花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如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等功效,在民间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症。

中草药石面莲图片

从形态特征来看,石面莲的辨识度较高,其植株形态紧凑,叶片肥厚,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同时兼具药用价值,其具体形态特征可通过以下表格详细呈现:

部位 形态特征
须根细长,黄白色,多分支,常附着于岩石表面吸收水分和养分,根系不发达,耐旱性强
肉质,短缩或略匍匐,基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呈莲座状紧密排列,茎高5-15厘米,表面光滑无毛,有时带紫色
莲座状互生,叶片肥厚多汁,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渐狭,边缘全缘或微波状,表面深绿色,带紫色斑点或条纹,背面淡绿色,光滑无毛,叶缘略带红色
顶生聚伞花序,花梗细长,花期5-7月,花瓣5-6枚,白色或淡粉色,披针形,长5-8毫米,雄蕊10-12枚,花药黄色,雌蕊1枚,子房上位
果实 蓇葖果,成熟时开裂,内含多数细小种子,褐色,卵圆形,长约0.5毫米,表面光滑

石面莲的生长环境对其有效成分的积累有重要影响,多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山地岩石缝隙、石壁或疏林下,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耐旱性强,忌长期积水,适宜生长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土或砂质壤土中,其生长周期较长,通常在春季萌芽,夏季开花,秋季结果,冬季地上部分枯萎,根部在土壤中休眠,次年春季重新生长,人工栽培时,需选择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避免盆内积水,夏季适当遮阴,冬季保持土壤干燥。

在药用价值方面,石面莲的全草均可入药,其化学成分含景天庚糖、葡萄糖、果糖、蔗糖、有机酸、黄酮类、鞣质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体药用信息如下表所示:

中草药石面莲图片

项目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微苦;归肝、脾、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祛湿止痒
主治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湿疹、皮肤瘙痒、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取干燥石面莲10-15克,煎汤服用,或研末冲服,每次3-5克;外用:取新鲜或干燥石面莲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或研末撒于伤口
注意事项 孕妇及体质虚寒者慎用;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外用时需清洁伤口,避免感染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面莲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能缓解炎症反应;鞣质成分有收敛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其多糖类成分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民间常将新鲜石面莲捣烂后外敷于跌打损伤处,能快速消肿止痛;或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煎汤内服治疗咽喉肿痛。

需要注意的是,石面莲虽为民间常用草药,但使用时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孕妇、儿童及体质特殊者,更应谨慎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相关问答FAQs

中草药石面莲图片

  1. 石面莲和石莲花是同一种植物吗?
    答:石面莲是民间对景天科石莲属植物的俗称,学名“石莲花”(Sedum erythrostictum),两者为同一种植物,因叶片形态似莲花、常生于岩石表面而得名,别名还包括“岩头莲”“佛座莲”等,在药用和观赏上均有应用。

  2. 石面莲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石面莲虽具药用价值,但不宜长期服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脾胃虚寒,引起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短期使用,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2周,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药材松叶价格
« 上一篇 前天
民间延时中草药组方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