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是中草药采收的重要时节,此时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多数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积累达到峰值,既是传统采收的“黄金期”,也是保障药材质量的关键阶段,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特性,10月采收的中草药可分为根茎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花类及菌类等,以下详细介绍其采收特点与应用价值。
根茎类中草药
根茎类中草药以地下部分入药,10月时植株地上部分逐渐枯萎,养分向根部集中,根茎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是采收的黄金时期。
-
黄芪: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等地,10月采挖,根条粗壮、断面黄白色,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补气固表、利水消肿功效,常用于气虚乏力、自汗、脾虚泄泻等症,传统认为“秋采黄芪补力强”,此时根中黄芪甲苷含量达峰值。
-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与根茎,主产于甘肃、新疆,10月采挖,根长圆柱形,外皮红棕色,味甜,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被誉为“国老”,常用于调和诸药、缓解脘腹挛急。
-
丹参: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主产于四川、山东,10月采挖,根砖红色,断面疏松,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功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此时丹参酮ⅡA含量较高,药效显著。
果实种子类中草药
秋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10月采收的果实种子类中草药,其香气浓郁、油脂丰富,有效成分(如挥发油、脂肪酸、生物碱)积累充分。
-
枸杞: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果实,主产于宁夏、青海,10月果实呈鲜红色、果肉肥厚,味甘性平,归肝、肾经,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常用于腰膝酸软、视力模糊、糖尿病等症,传统讲究“十月摘枸杞,赛过吃人参”,此时枸杞多糖含量最高。
-
山楂:蔷薇科植物山里红的果实,主产于山东、河北,10月果实成熟,近球形,红棕色,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功效,尤其擅长消肉食积滞,是健胃消食的常用药,此时有机酸含量达峰值,助消化效果最佳。
-
五味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东北、辽宁,10月果实呈深红色,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常用于久咳虚喘、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其“酸甘化阴”的特性,秋季服用可滋阴润燥。
全草类与花类中草药
全草类中草药多在花期或果初期采收,10月时植株仍生长旺盛,有效成分保留完整;花类则需在花初开时采摘,确保香气与药效。
-
薄荷: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安徽,10月采收,茎方形、叶对生,气清凉,味辛性凉,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常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其薄荷脑含量此时较高,解热镇痛效果显著。
-
菊花: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分杭菊、贡菊、亳菊等,主产于浙江、安徽,10月开花,花色黄白,气清香,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秋季常用于眼干涩、头痛、高血压,其中杭菊清肝火力强,贡菊润燥效果好。
-
艾草:菊科植物艾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湖北、河南,10月采收,叶片背面灰白色,密生灰白色绒毛,味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常用于虚寒性出血、痛经,外用可艾灸,此时艾叶挥发油含量高,温通效果佳。
菌类与其他中草药
秋季也是野生菌类生长的旺季,部分菌类中草药在10月品质最佳。
- 灵芝: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主产于黑龙江、吉林,10月子实体成熟,菌盖半圆形、红褐色有光泽,味甘性平,归心、肺、肝、肾经,能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常用于失眠心悸、肺虚咳喘,此时灵芝多糖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达峰值,免疫调节作用最强。
10月常见中草药采收概况表
名称 | 采收时间 | 药用部位 | 主要功效 | 产地 |
---|---|---|---|---|
黄芪 | 10月 | 根 | 补气固表、利水消肿 | 内蒙古、山西 |
枸杞 | 10月 | 果实 |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 宁夏、青海 |
五味子 | 10月 | 果实 |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 | 东北、辽宁 |
薄荷 | 10月 | 地上部分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江苏、安徽 |
灵芝 | 10月 | 子实体 |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 黑龙江、吉林 |
相关问答FAQs
Q1:10月份采收中草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10月采收需注意“三看”:一看天气,宜选晴天早晨露水干后、雨前采收,避免雨天导致药材霉变;二看植株,根茎类需待地上部分枯萎,果实类需完全成熟,全草类需在花期采收;三看加工,采后需及时清洗、干燥(根茎类晒干,果实类阴干,全草类通风晾干),避免有效成分流失,野生药材需遵循“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原则,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
Q2:为什么很多中草药选择在10月份采收?
A:10月采收的科学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气候适宜,秋季昼夜温差大,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养分(如淀粉、多糖、生物碱)向根部或果实转移,有效成分含量最高;二是生长周期匹配,多数一年生草本在秋季完成生长,多年生草本则进入休眠期,地下部分养分充足;三是传统经验验证,中医古籍《本草纲目》记载“秋采药,性味全”,此时采收的药材药效稳定,临床应用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