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哮喘的中草药图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中医认为哮喘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治疗上常以“发时治标,缓时治本”为原则,中草药在哮喘发作期宣肺平喘、缓解期固本培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下介绍几种主治哮喘的常用中草药,并描述其形态特征,便于识别与应用。

主治哮喘的中草药图

主治哮喘的常用中草药及形态特征

  1. 麻黄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节明显,节间长2.6~6cm,直径1~2m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有细纵棱,触之微有粗糙感,节上有膜质鳞叶,长约3~4mm,上部2裂,裂片锐三角形,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纤维性,中心髓部红棕色,气微香,味涩微苦,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常用于哮喘寒哮证,如麻杏石甘汤中配伍杏仁增强平喘之力。

  2. 杏仁
    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的成熟种子,呈扁心形,长1~1.9cm,宽1.3~1.7cm,厚5~8mm,顶端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有线形种脐,深棕色,合点处有分布不明的深色点,种皮薄,子叶两片,乳白色,富油性,性味苦,微温,归肺、大肠经,功效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常用于哮喘咳嗽气喘,如三拗汤中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增强平喘效果。

  3. 甘草
    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而重,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环纹明显,具放射状纹理,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央有髓,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常作为“国老”调和药性,如定喘汤中配伍麻黄、杏仁等,缓解峻烈药性。

  4. 射干
    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长3~10cm,直径1~2.5cm,表面黄褐色、棕褐色或暗色,皱缩,有排列紧密的环状横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的茎痕,下面有细根及根痕,质硬,断面黄色或黄白色,颗粒性,气微,味苦、辛,性味苦,寒,归肺、肝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常用于热哮痰鸣、咽喉肿痛,如射干麻黄汤中配伍麻黄、细辛等,共奏温肺化饮、降气平喘之效。

  5. 款冬花
    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呈长圆柱形,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长1~2.5cm,直径0.5~1cm,基部具有浅紫色的鳞片状苞片,5~10层,外表面被白色茸毛,内表面密被长茸毛,体轻,质柔软,气香,味微苦辛,性味辛、微苦,温,归肺经,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常用于哮喘咳嗽不止,尤其适用于肺燥咳嗽、痰少咽干,如款冬花汤中配伍桑白皮、贝母等,增强润肺平喘作用。

    主治哮喘的中草药图

  6. 紫苏子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成熟果实,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1.5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果柄痕,果皮薄,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辛,性味辛,温,归肺经,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常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如三子养亲汤中配伍白芥子、莱菔子,共行气化痰、降逆平喘。

  7. 白果
    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成熟种子,呈椭圆形或球形,长1.8~2.5cm,宽1.5~2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平滑,有2~3条棱线,中种皮骨质,坚硬,内种皮膜质,种仁淡黄绿色或淡黄白色,粉性,中间有胚,味甘、微苦,性味甘、苦、涩,平,归肺、肾经,功效敛肺平喘、止带缩尿,常用于哮喘虚证,如哮喘日久、肺肾亏虚者,可配伍五味子、山茱萸等敛肺固肾。

  8. 地龙
    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呈长条状弯曲,由多数环节组成,长15~20cm,直径0.3~0.7cm,全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部深褐色,口前叶叶状,躯背部棕褐色或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断面肉白色或浅黄色,气腥,味微咸,性味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功效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常用于热哮伴有痰鸣、高血压性哮喘,如复方地龙汤中配伍石韦、苦杏仁等,增强平喘通络作用。

  9. 黄芪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根呈圆柱形,长20~35cm,直径1~3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强,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肌,常用于哮喘缓解期肺气亏虚、卫表不固,如玉屏风散中配伍白术、防风,补肺固表,减少复发。

  10. 五味子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果肉柔软,内含1粒肾形种子,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坚硬,种仁黄白色,油性,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常用于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气短喘促,如都气丸中配伍山茱萸、熟地黄等,补肾纳气,固摄肺气。

    主治哮喘的中草药图

主治哮喘中草药简表

草药名称 形态特征(简述) 性味归经 功效 常规用量(g)
麻黄 细长圆柱形,节明显,表面浅绿色,髓部红棕色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3~6
杏仁 扁心形,表面黄棕色,种仁乳白色富油性 苦微温,归肺、大肠经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5~10
甘草 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断面黄白色粉性,有环纹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祛痰止咳,调和诸药 3~10
射干 结节状,表面皱缩有横纹,断面黄色颗粒性 苦寒,归肺、肝经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6~10
款冬花 长圆柱形,基部有鳞片状苞片,表面被白色茸毛 辛微苦温,归肺经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5~10
紫苏子 卵圆形,表面灰棕色有网纹,种仁黄白色富油性 辛温,归肺经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5~10
白果 椭圆形,表面黄白色平滑,种仁淡黄绿色粉性 甘苦涩平,归肺、肾经 敛肺平喘,止带缩尿 5~10
地龙 长条状弯曲,环节明显,“白颈”特征,断面肉白色 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5~10
黄芪 圆柱形,表面淡棕黄色,断面纤维性强,显粉性 甘微温,归脾、肺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 10~30
五味子 球形,表面皱缩红色,果肉柔软,种子肾形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2~6

相关问答FAQs

问:中草药治疗哮喘是否需要辨证论治?不同证型如何选药?
答:是的,中草药治疗哮喘需严格辨证论治,中医将哮喘分为寒哮、热哮、虚哮等证型:寒哮多因外感寒邪或素体阳虚,表现为喘息、痰白清稀、遇寒加重,常选麻黄、细辛、干姜、半夏等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如小青龙汤;热哮多因外感热邪或痰热内蕴,表现为喘息、痰黄黏稠、口渴、便秘,常选射干、桑白皮、黄芩、鱼腥草等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如定喘汤;虚哮见于哮喘缓解期,分肺气虚(易感冒、自汗)和肾气虚(动则气喘、腰膝酸软),肺气虚选黄芪、党参、防风补肺固表,如玉屏风散;肾气虚选山茱萸、补骨脂、蛤蚧补肾纳气,如肾气丸,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证型选药,避免盲目用药。

问:中草药治疗哮喘有哪些注意事项?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中草药治疗哮喘需注意:①严格掌握用量和禁忌,如麻黄含麻黄碱,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白果生用有毒,需炒熟且用量不宜过大;甘草长期服用可能引起水肿、高血压,需中病即止。②发作期以宣肺平喘为主,缓解期以固本培元为主,不宜长期使用攻伐之品。③若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中草药可作为辅助治疗,不可替代急救药物。④个体差异大,建议在中医师辨证后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方剂,避免自行长期服用同一种方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圆珠收购价最新行情如何?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解析?
« 上一篇 昨天
临忻药材的独特功效、种植优势及市场前景如何?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