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疖肿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疖肿是临床常见的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医称为“疔疮”“疖毒”,以单个或多个毛囊及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为特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根脚坚硬,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中医认为疖肿的发病多因外感六淫之邪、内蕴湿热火毒,或正虚毒恋,导致气血瘀滞、热毒壅塞肌肤而成,治疗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益气托毒为主要原则,强调内外合治、分期论治。

中医治疗疖肿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疖肿注重整体辨证,根据病情发展阶段和体质差异,分为内治与外治两大法,其中内治以调节脏腑功能、清除病因为主,外治以直接作用于病灶、促进脓液排出、促进愈合为要。

(一)内治法

  1. 热毒蕴结证

    • 主症:疖肿初起,红肿热痛,根脚局限,伴有发热、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代表方剂: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常用药物:金银花15g、连翘12g、蒲公英15g、野菊花12g、紫花地丁15g、赤芍10g、当归尾10g、穿山甲6g、皂角刺10g、生甘草6g,若便秘加生大黄6g(后下),口渴加天花粉12g、芦根15g。
  2. 湿热蕴结证

    中医治疗疖肿

    • 主症:多发于项部、臀部等处,疖肿此起彼伏,反复发作,红肿不甚,伴胸闷纳呆、口苦黏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 代表方剂: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加减,常用药物:萆薢15g、薏苡仁20g、黄柏10g、赤茯苓15g、丹皮10g、泽泻10g、金银花15g、牛膝10g、车前子10g(包煎)、生甘草6g,若脾虚加白术10g、茯苓15g,纳呆加焦山楂10g、炒麦芽15g。
  3. 正虚毒恋证

    • 主症:疖肿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肿痛不甚,脓液清稀,伴有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纳差,舌淡苔薄,脉细弱。
    • 治法:益气养阴,托毒生肌。
    • 代表方剂:托里消毒散合四妙丸加减,常用药物: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当归10g、白芍12g、皂角刺10g、穿山甲6g、银花15g、玄参12g、甘草6g,若阴虚加麦冬10g、五味子6g,血虚加阿胶10g(烊化)。

(二)外治法

外治需根据疖肿分期选择合适方法,遵循“初起宜消,已成宜托,溃后宜收”的原则。

分期 症状特点 治法 方药与操作
初期 疖肿红肿热痛,范围局限,未成脓 清热消肿,散结止痛 外敷金黄散(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等研末,用茶水或蜂蜜调敷)或玉露膏(芙蓉叶研末,凡士林调敷),每日1-2次;或用鲜蒲公英、马齿苋、芙蓉花捣烂外敷,每次30分钟。
成脓期 肿痛加剧,中央变软,有波动感 透脓托毒,切开引流 若脓已成,需在消毒条件下沿皮纹方向切开排脓,切口大小以脓液能顺畅排出为度;术后用九一丹(熟石膏9份、升丹1份研末)药线引流,外盖红油膏。
溃后期 脓液排出,肿痛渐消,疮面未愈 提脓祛腐,生肌收口 脓液多时用九一丹引流,脓少改用生肌散(炉甘石、钟乳石、冰片等研末)撒于疮面,外盖生肌膏(白芷、当归、紫草等煎膏)或无菌纱布,每日换药1次。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 针灸疗法:取合谷、曲池、委中、阿是穴,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分钟,可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热甚者可在委中穴点刺放血2-3滴。
  2. 耳穴压豆:取肺、内分泌、神门、皮质下、相应部位(如疖肿在面部取面颊区),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调节气血、清热解毒。
  3. 中药外洗:用马齿苋30g、黄柏20g、苦参20g、蒲公英30g煎水,待温后清洗患处,每日2-3次,适用于溃后期或反复发作者,清热燥湿、促进愈合。

生活调护

  1. 饮食禁忌:忌食辛辣刺激(辣椒、生姜、酒类)、肥甘厚味(肥肉、油炸食品)、发物(羊肉、海鲜、韭菜),多食绿豆、冬瓜、苦瓜、西瓜等清热利湿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2.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挤压患处,防止感染扩散;夏季出汗多时可用温水清洗,扑痱子粉保持干燥。
  3. 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恼怒,因“怒伤肝”“肝火内动”可加重热毒。
  4. 体质调理:正虚毒恋者可适当食用黄芪炖鸡、山药粥等益气健脾之品,或遵医嘱服用玉屏风颗粒(黄芪、白术、防风)增强卫外功能。

相关问答FAQs

Q1:疖肿反复发作,中医如何调理体质?
A:疖肿反复发作多属正虚毒恋证,以脾虚湿盛或气阴两虚为主,中医调理需扶正祛邪:①脾虚湿盛者,用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健脾化湿,饮食中加薏苡仁、赤小豆、茯苓粥;②气阴两虚者,用生脉饮(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或食用百合银耳羹、沙参玉竹汤;③避免熬夜、过度劳累,规律作息,增强正气;④若湿热内蕴明显,可用四妙丸(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清热利湿,减少复发。

中医治疗疖肿

Q2:中医治疗疖肿能完全避免使用抗生素吗?
A:中医治疗疖肿以清热解毒、内外合治为主,多数轻中度疖肿可通过中药治愈,无需抗生素,但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结合西医治疗:①疖肿位于面部(尤其是“危险三角区”),可能引发颅内感染;②疖肿面积较大(直径>5cm)、多发性疖肿(疖病)伴发热等全身症状;③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合并严重感染,此时可在中医辨证基础上,短期配合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待病情稳定后继续中医调理,标本兼顾。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医治疗日光性皮炎效果如何?有哪些有效方法?
« 上一篇 今天
肉桂药材价格波动原因何在?供需、气候、市场因素解析?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