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是临床常见的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属于中医“喉痹”范畴,以咽部红肿疼痛、干燥、异物感、灼热感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吞咽困难、发热等症,中医认为,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呼吸、饮食的通道,其生理功能依赖于津液的濡养和气血的运行,咽喉炎的发生多与外邪侵袭(风、寒、热、湿)、脏腑失调(肺、胃、肾等)、气血失和、痰瘀互结等因素相关,病位在咽喉,与肺、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中医治疗咽喉炎强调辨证论治,结合内服药物与外治法,整体调节机体功能,以达到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滋阴降火、化痰散结等效果,同时注重调护以预防复发。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根据咽喉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常分为以下证型,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治法与方药:
风热喉痹
临床表现:咽部红肿疼痛,干燥灼热,吞咽时加重,可伴发热、微恶风、头痛、咳嗽、痰黄黏稠、口渴喜饮,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咽解毒。
代表方:疏风清热汤(《中医耳鼻喉科学》)加减。
常用药物:荆芥、防风、牛蒡子、薄荷、金银花、连翘、桑白皮、桔梗、甘草、玄参、浙贝母,若发热甚,加石膏、柴胡;咳嗽痰多,加瓜蒌、前胡;咽部肿痛明显,加板蓝根、蒲公英。
风寒喉痹
临床表现:咽部微红肿,疼痛吞咽时加重,咽痒,咳嗽,痰白清稀,伴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利咽。
代表方:六味汤(《喉科枕秘》)加减。
常用药物:荆芥、防风、僵蚕、薄荷、桔梗、甘草、生姜、紫苏叶,若鼻塞流涕甚,加苍耳子、辛夷花;咳嗽痰多,加杏仁、陈皮。
肺胃热盛喉痹
临床表现:咽部红肿剧痛,吞咽困难,痰涎多,或有黄白色分泌物,伴高热、口渴喜冷饮、咳嗽痰黄黏稠、口臭、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脉洪数。
治法:清泄肺胃,解毒利咽。
代表方:清咽利膈汤(《外科正宗》)加减。
常用药物:黄芩、黄连、栀子、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桔梗、甘草、玄参、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若高热不退,加石膏、知母;便秘甚,加大黄枳实汤;咽部肿痛腐烂,加马勃、青黛。
阴虚火旺喉痹
临床表现:咽部干燥,微痛,灼热感,午后或夜间加重,伴干咳少痰、手足心热、盗汗、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利咽喉。
代表方: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
常用药物: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玄参、麦冬、桔梗、木蝴蝶,若咽干甚,加沙参、石斛;虚火旺,加龟甲、鳖甲;失眠多梦,加酸枣仁、柏子仁。
痰热瘀阻喉痹
临床表现:咽部异物感明显,刺痛,咽侧索肥厚,伴咳嗽痰黏、胸闷、舌暗红或有瘀斑、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活血化瘀,利咽。
代表方: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清气化痰丸(《医方集解》)加减。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黄、桔梗、玄参、柴胡、枳壳、甘草、黄芩、瓜蒌、半夏、胆南星,若咽部异物感甚,加郁金、香附;痰黏难咳,加海浮石、浙贝母。
中医外治法
外治法可直接作用于咽部,缓解局部症状,常与内服药物联合使用,提高疗效。
含漱法
具有清洁咽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药物:金银花15g、薄荷10g、甘草6g、蒲公英20g,煎水200ml,待温后含漱,每次3-5分钟,每日3-4次,适用于各型咽喉炎,尤其红肿疼痛明显者。
吹药法
将药物直接喷撒于咽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常用药物:冰硼散、锡类散、西瓜霜喷剂等,每次取少量吹于咽部,每日3-4次,适用于肺胃热盛、风热喉痹,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雾化吸入法
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转化为雾状,吸入咽部,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常用药物: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各4ml,加生理盐水10ml,雾化吸入,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适用于红肿、分泌物多者。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清热利咽,常用穴位:少商、商阳(点刺放血)、合谷、曲池、天突、廉泉、太溪,操作: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适用于急性发作期或慢性期咽部异物感明显者。
穴位贴敷法
通过药物刺激穴位,达到调理脏腑、清利咽喉的目的,常用药物:吴茱萸、大黄、细辛各等份,研末,醋调为糊状,敷于涌泉穴(双侧),每晚1次,每次4-6小时,适用于阴虚火旺、肺胃热盛型咽喉炎。
调护与预防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咽喉炎的调护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 饮食调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梨、荸荠、白萝卜),忌辛辣、油炸、过甜食物,戒烟酒,少食冷饮,避免刺激咽部。
- 生活起居:避免过度用嗓,说话时注意声休;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湿度50%-60%),避免干燥、粉尘环境;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 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怒伤肝”“思伤脾”,情绪不畅易导致肝气郁结、脾胃失调,加重咽部不适。
- 适度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外邪侵袭。
相关问答FAQs
问1:中医治疗咽喉炎和西医治疗有什么区别?
答:西医治疗咽喉炎多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含片等,针对病因(如细菌、病毒感染)或症状(如疼痛、肿胀)进行对症处理,起效较快,但易产生耐药性或副作用,且对慢性反复发作的咽喉炎疗效有限,中医治疗则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内服药物(如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类中药)调节脏腑功能,结合外治法(如含漱、针灸)直接缓解局部症状,不仅改善咽部不适,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复发,尤其适用于慢性咽喉炎或反复发作者。
问2:咽喉炎反复发作,中医如何调理?
答:咽喉炎反复发作多与体质虚弱、脏腑功能失调(如肺阴不足、脾胃湿热、肾阴亏虚)相关,中医调理需从体质入手:①肺阴不足型:常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配合银耳、百合、梨子等食疗,滋阴润肺;②脾胃湿热型:用甘露消毒丹、三仁汤,饮食忌肥甘厚味,健脾祛湿;③肾阴亏虚型: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配合枸杞、桑葚、黑芝麻等滋补肾阴,可长期用菊花、金银花、麦冬、甘草泡水代茶饮,清咽利咽;配合艾灸足三里、关元穴,扶正固本;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