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治腰突效果怎样?靠谱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是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多因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表现为腰腿痛、下肢麻木甚至活动受限,民间中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整体观、辨证论治为核心的治疗体系,通过推拿、针灸、中药、外敷、导引等多种手段,在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减少复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患者提供了多元化的调理选择。

民间中医治疗腰突

民间中医对腰突的病因认识

中医将腰突归为“腰痛”“痹证”范畴,认为病位在腰脊,与肾、肝、膀胱等脏腑经络密切相关,民间中医强调“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两大核心病机:

  • 筋骨失养:中年以后肾气渐衰,或久病体虚、劳逸失度,导致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以濡养筋骨,腰椎失于稳固,易受损伤;
  • 气滞血瘀:跌仆闪挫、长期负重或姿势不良,致腰部经络受损,气机阻滞,血行不畅,瘀血内停,“不通则痛”;
  • 风寒湿邪侵袭:居处潮湿、冒雨涉水或汗出当风,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腰部,痹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引发疼痛。
    民间中医常根据患者症状、体质、病程等,将腰突分为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风寒湿痹型等,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民间中医治疗腰突的常用方法

民间中医治疗腰突注重“内外同治、筋骨并调”,结合手法、药物、功法等多种手段,旨在松解痉挛、活血化瘀、温经通络、补益肝肾。

推拿按摩:松筋解痛,整复错位

推拿是民间中医治疗腰突的核心手段,通过手法作用于腰部及下肢经络,缓解肌肉痉挛,纠正小关节紊乱,促进突出物回纳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常用手法包括:

  • 放松类手法:如㨰法、按揉法、一指禅推法,作用于腰部两侧膀胱经、胆经,放松紧张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点穴通络法:点按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穴等穴位,以酸胀为度,疏通经络,止痛消肿;
  • 整复类手法:如斜扳法、旋转复位法,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通过调整腰椎小关节位置,恢复脊柱力学平衡,适用于无明显椎管狭窄、突出物较大的患者。
    注意:急性期(疼痛剧烈、腰部僵硬)以放松手法为主,避免暴力整复;孕妇、骨质疏松症、腰椎滑脱者禁用整复手法。

针灸疗法: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腧穴,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常用穴位包括:

民间中医治疗腰突

  • 腰部取穴:肾俞(补肾气)、大肠俞(调肠腑、通经络)、腰阳关(温阳散寒)、阿是穴(痛点);
  • 下肢取穴:环跳(通经络、利腰腿)、委中(“腰背委中求”,通络止痛)、承山(舒筋活络)、昆仑(舒筋利节)。
    操作时多采用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可配合电针增强刺激,或温针灸(针柄上艾条)以温经散寒,适用于寒湿痹阻型或虚寒性腰痛,临床研究显示,针灸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缓解神经根水肿。

中药内服:辨证论治,标本兼治

民间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方剂,兼顾“标”(止痛)与“本”(补虚):

  • 气滞血瘀型: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舌暗有瘀斑,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牛膝等);
  • 肝肾亏虚型:腰膝酸软,劳累后加重,伴头晕耳鸣,舌红少苔,治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熟地、当归等);
  • 风寒湿痹型:腰冷痛,转侧不利,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腻,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蠲痹汤加减(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等)。
    中成药如腰痛宁胶囊、颈腰康胶囊等也可随证选用,但需在中医指导下服用。

中药外治:直达病所,消肿止痛

外治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腰部病变部位,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常用方法包括:

  • 膏药外贴:如麝香止痛膏、活血止痛膏,或民间自制的黑膏药(含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威灵仙等),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之效,每2-3日更换一次;
  • 热敷疗法:将伸筋草、透骨草、艾叶、川椒、红花等药物装入布袋,加水煎煮后热敷腰部,或用盐、麸皮炒热后装入布袋热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 药浴熏洗:用上述药物煎汤,先熏蒸腰部,待温度适宜后坐浴,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适用于寒湿型或慢性期腰痛。

导引功法:强筋健骨,巩固疗效

民间中医注重“三分治,七分养”,通过功法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改善腰椎稳定性,减少复发,常用导引法包括:

  • 小燕飞:俯卧,双手后伸,抬头挺胸,使胸部和双腿离开床面,维持5-10秒,放松,重复10-15次;
  • 五点支撑:仰卧,以头、双肘、双足为支撑点,将臀部抬离床面,形成“拱桥”,维持5-10秒,放松,重复10-15次;
  • 八段锦:练习“两手托天理三焦”“双手攀足固肾腰”等动作,调和气血,强筋壮骨。
    注意:功法锻炼需循序渐进,急性期禁止剧烈运动,缓解期坚持每日练习,避免久坐、久站、弯负重。

民间中医治疗腰突的注意事项

  1. 明确诊断,科学就医:民间中医治疗腰突多适用于轻中度患者,若出现马尾综合征(大小便失禁、鞍区麻木)、进行性神经损害或椎管狭窄严重者,需及时手术,避免延误病情。
  2. 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不同证型、不同病程的患者,治疗方法需有所区别,不可盲目套用“偏方”“验方”,建议由专业中医师指导。
  3. 治疗周期与生活调护:治疗需持续1-3个月,期间注意腰部保暖,避免睡软床、穿高跟鞋,避免弯腰搬重物,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
  4. 避免过度依赖:民间中医治疗可作为现代医学的补充(如牵引、药物、手术后的康复调理),但不能完全替代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急性疼痛期可配合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民间中医治疗腰突常见证型及内治方简表

证型 主症特点 治法 代表方剂(加减)
气滞血瘀型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拒按,舌暗有瘀斑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牛膝)
肝肾亏虚型 腰膝酸软,劳累后加重,头晕耳鸣 滋补肝肾、强筋壮骨 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熟地、当归)
风寒湿痹型 腰冷痛,转侧不利,遇寒加重,舌淡苔白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蠲痹汤(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

相关问答FAQs

Q1:民间中医治疗腰突能根治吗?
A:目前无论是现代医学还是民间中医,均无法“根治”腰椎间盘突出(因椎间盘退变是生理过程),但可通过规范治疗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减少复发,民间中医的优势在于整体调理,通过补肾强筋、活血通络,增强腰椎稳定性,配合生活调护,多数患者可实现长期缓解,若治疗后症状消失,仍需注意腰部保护,避免过度劳累,以防复发。

民间中医治疗腰突

Q2:所有腰突患者都适合民间中医治疗吗?
A: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以下情况需谨慎或避免:① 急性期疼痛剧烈,甚至出现“腰突危象”(如足下垂、二便障碍),需立即就医,必要时手术;② 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脊柱肿瘤或骨折者,手法治疗可能加重病情;③ 孕妇、严重骨质疏松、皮肤破损或感染者,禁用推拿、外敷等有创或刺激性疗法,建议治疗前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MRI),明确诊断后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月桂花子中草药大全涵盖哪些功效与使用方法?
« 上一篇 08-27
中医治疗肠胃是否包含脾?
下一篇 » 08-2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