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罂粟壳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干燥成熟果壳,在传统中医药领域有一定应用,但其成分特殊,需严格规范使用,罂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多在1-1.5米,全株光滑无毛,叶片呈灰绿色,边缘有不规则的深波状锯齿,花朵大型,花瓣颜色有红、粉、白、紫等多种,果实呈球形或卵球形,未成熟时表面光滑,成熟后顶部有放射状排列的柱痕,罂粟壳的采收通常在夏季果实成熟时,将割取后的果实顶部划开,取出成熟的种子,剩余的果壳阴干或晒干即可入药,其性状呈椭圆形或半球形,直径1.5-5厘米,表面黄白色、浅棕色或淡紫色,略具光泽,平滑或有纵向纹理,顶端有6-18条放射状排列的残留柱头,基部有短柄,果壳质地轻脆,易破碎,断面中空,外层较厚,内层较薄,内有众多扁平的种子小室。
从历史沿革来看,罂粟壳在中医中的应用可追溯至唐代,《本草纲目》记载其“涩肠,固肾,止痛”,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罂粟壳味酸、涩,性平,归肺、大肠、肾经,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久泻、久痢、脱肛、脘腹疼痛、肺虚久咳等症,古代医家对其使用持谨慎态度,多强调“中病即止”,因久服易致固涩太过,损伤正气,如《本草经疏》指出:“罂粟壳,性涩,而收,故能涩肠固肾,凡痢之由于湿热者,忌之;咳嗽由于不由于风寒外邪者,勿用。”
罂粟壳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目前已分离出的生物碱有30余种,其中以吗啡、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等含量较高,这些成分决定了其药理作用及毒性,吗啡是含量最高的生物碱(约占0.3%-3.0%),属于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强大的镇痛、镇静、镇咳作用,同时可抑制呼吸、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可待因(约占0.7%-2.5%)是吗啡的甲基衍生物,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0,但镇咳作用较强,成瘾性较低;罂粟碱(约占0.8%-2.0%)是一种非特异性平滑肌解痉药,能松弛血管、胃肠道及支气管平滑肌;那可丁(约占0.3%-0.5%)为外周性镇咳药,无成瘾性,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当,罂粟壳中还含有多糖、挥发油、有机酸等成分,但这些成分的药理作用尚不明确。
成分 | 含量范围 | 主要药理作用 |
---|---|---|
吗啡 | 3%-3.0% | 镇痛、镇静、镇咳,抑制呼吸,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易产生成瘾性 |
可待因 | 7%-2.5% | 中度镇痛,强效镇咳,成瘾性低于吗啡 |
罂粟碱 | 8%-2.0% | 松弛血管、胃肠道及支气管平滑肌,解痉 |
那可丁 | 3%-0.5% | 外周性镇咳,无成瘾性 |
多糖等 | 少量 | 可能具有免疫调节等辅助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
在临床应用方面,罂粟壳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一般仅用于久治不愈的顽固性病症,对于脾胃虚弱、肾阳不足所致的久泻久痢,常与肉豆蔻、诃子、补骨脂等配伍,如《世医得效方》中的“罂粟散”;对于肺虚久咳、痰少或无痰者,常与乌梅、五味子、阿胶等敛肺止咳药同用,如《医学入门》中的“百部丸”;对于脘腹冷痛、喜温喜按者,可配伍高良姜、香附、元胡等温中理气止痛药,现代制剂中,含有罂粟壳的中成药如复方樟脑酊、颠茄片等,需凭医师处方购买,且使用剂量、疗程均受严格控制,一般入汤剂用量为3-10克,或入丸散剂,多入药煎服,不可长期服用。
罂粟壳的毒性及成瘾性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长期或过量使用罂粟壳,可导致吗啡等生物碱在体内蓄积,引发成瘾性,表现为生理依赖(如停药后出现打哈欠、流涕、出汗、腹痛、失眠等戒断症状)和心理依赖(渴求再次用药),吗啡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大剂量使用可导致呼吸抑制、昏迷甚至死亡;罂粟碱过量可能引起心律失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出现毒性反应,应禁用或慎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规定,罂粟壳属于麻醉药品,其种植、生产、经营、使用、储存和运输均需严格遵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严禁非法买卖、运输、携带、使用罂粟壳,餐饮服务单位也不得在食品中添加罂粟壳及其提取物,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近年来,个别餐饮商家为追求“成瘾性”口感,非法在火锅底料、卤味中添加罂粟壳,这种行为不仅违反法律法规,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也扰乱了市场秩序,监管部门已通过抽检、投诉举报等多种方式加强监管,对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公众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餐饮场所就餐,如发现食品中疑似添加罂粟壳的情况,可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相关问答FAQs:
问:罂粟壳作为中药,是否可以自行购买使用?
答:不可以,罂粟壳属于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罂粟壳的生产、经营、使用均需由定点资质的企业和医疗机构承担,个人不得自行购买、销售或使用,即使作为中药,也必须凭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在药师指导下严格按剂量和疗程使用,严禁随意购买或长期服用,以免产生成瘾性和毒性反应。
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误食含罂粟壳的食品?
答:应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餐饮单位就餐,避免在无资质的小摊贩或来源不明的食品摊点消费;注意观察食品的感官特性,含罂粟壳的食品可能因吗啡等成分而具有特殊的微苦味或“上瘾”口感,若发现食品异常香浓、久煮不淡或食用后出现头晕、恶心、心跳过快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保留样品;可通过“12315”等平台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涉嫌违法添加罂粟壳的行为,共同维护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