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11点多,中医治疗能有效控制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医治疗 正文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现代医学检查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当血糖值达“11点多”(通常指空腹血糖11.1mmol/L以上),提示病情处于中度至重度阶段,中医治疗需结合整体辨证,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核心,兼顾个体差异,通过中药内治、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维度综合调理,控制血糖、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11点多中医治疗

中医对糖尿病“11点多”的辨证思路

糖尿病的病位主要在肺、胃、肾,涉及肝、脾等脏腑,核心病机为“阴虚燥热”,以肺热津伤(上消)、胃热炽盛(中消)、肾阴亏虚(下消)为基本证型,但随着病程进展,易出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瘀血阻络”“痰湿内停”等兼夹证,血糖显著升高时,多因“燥热亢盛”未除,或“气阴两虚”导致津液输布失常,糖代谢失司,临床需根据患者症状、舌象、脉象综合辨证:

  • 上消(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红苔薄黄、脉数。
  • 中消(胃热炽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燥、脉滑实。
  • 下消(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混如脂膏、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 气阴两虚:神疲乏力、口干咽燥、多尿混浊、自汗盗汗、舌淡红少苔、脉细弱。
  • 瘀血阻络:肢体麻木、刺痛,唇舌紫暗、舌有瘀斑、脉涩,多见于合并血管病变者。

中医治疗方案:内治为主,辅以外治与调护

(一)中药内治:辨证选方,兼顾标本

针对血糖11.1mmol/L以上的患者,需在清热生津基础上,重视益气养阴、健脾补肾,防止病情进展,常用治法与代表方剂如下:

证型 主症 治法 代表方剂 常用药味
肺热津伤(上消) 烦渴多饮、尿频量多、舌红苔薄黄 清润肺胃,生津止渴 消渴方(加减) 天花粉、麦冬、生地黄、沙参、知母、石膏、芦根
胃热炽盛(中消) 多食易饥、消瘦便秘、口臭苔黄燥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玉女煎(加减) 生石膏、知母、麦冬、生地黄、牛膝、黄连、栀子
肾阴亏虚(下消) 尿频混浊、腰膝酸软、口干咽燥 滋阴补肾,固摄尿液 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
气阴两虚 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口干尿多 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减) 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玄参、生地黄、黄芪、山药
瘀血阻络 肢体麻木、刺痛,唇舌紫暗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丹参、地龙、鸡血藤

加减应用:若燥热明显加黄连、黄芩清热;兼痰湿加茯苓、陈皮健脾化痰;尿糖不降加天花粉、石斛生津降糖;血糖持续升高加鬼箭羽、地锦草活血降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有调节血糖作用)。

(二)非药物疗法:协同增效,改善体质

  1. 针灸治疗: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改善胰岛素抵抗,常用穴位:

    糖尿病11点多中医治疗

    • 体针:胰俞(经外奇穴,调节胰腺功能)、肺俞、脾俞、肾俞(调和脏腑)、足三里(健脾益气)、三阴交(滋阴养血)、太溪(滋补肾阴),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 耳穴压豆:取胰、内分泌、肺、脾、肾、渴点、饥点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双耳交替,2-3天更换1次。
  2. 推拿按摩:以腹部、背部腧穴为主,摩腹(顺时针5-10分钟)、按揉中脘、气海、关元(各1-2分钟),按揉脾俞、肾俞(各1分钟),调和脾胃、补肾益气,辅助调节血糖。

  3. 食疗调理:遵循“食养为先”原则,选用药食同源食材,既补充营养,又辅助降糖:

    • 山药粥:山药30g(健脾养阴)、粳米50g,煮粥服食,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 苦瓜茶:苦瓜干10g,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清热生津,适用于胃热炽盛者。
    • 葛根汤:葛根15g、麦冬10g,煎汤取汁,每日1剂,滋阴生津,适合口干明显者。
    • 玉米须茶:玉米须30g,煎水代茶,利水消肿,适用于兼水肿者。

(三)生活方式调护: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 饮食控制: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原则,忌食辛辣、油炸、甜腻之品(如糖果、糕点、肥肉),少食多餐,规律进食,可适量食用苦瓜、黄瓜、芹菜、菠菜等蔬菜,以及燕麦、糙米等粗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 运动调养:选择太极、八段锦、慢跑等温和运动,每日30-60分钟,以微微汗出、不疲劳为宜,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
  • 情志调节:糖尿病与情志密切相关,焦虑、抑郁易导致血糖波动,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可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调畅情志。

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

中医治疗糖尿病“11点多”时,需注意:若患者血糖显著升高(如空腹>16.7mmol/L)或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应立即配合西医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稳定后再以中医调理,改善症状、减少西药副作用、预防慢性并发症,慢性期可在西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协同降糖,改善乏力、口干、手足麻木等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问答FAQs

Q1:中医治疗糖尿病能完全停用西药吗?
A1:不建议自行停用西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改善症状、调节体质、辅助降糖及预防并发症,但对于血糖显著升高(如空腹>11.1mmol/L)的患者,单纯中药降糖效果可能有限,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西药(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待血糖稳定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减少西药剂量,但需定期监测血糖,避免反弹。

糖尿病11点多中医治疗

Q2:糖尿病患者日常可以吃哪些水果?
A2:糖尿病患者需选择低糖、升糖指数(GI)低的水果,如草莓、蓝莓、柚子、苹果(中等大小,每日约100g)、梨(去皮,每日约100g),建议两餐之间食用(如上午10点、下午3点),避免餐后立即食用导致血糖升高,高糖水果(如荔枝、龙眼、芒果、葡萄)应少吃或不吃,且需严格控制分量,若血糖控制不佳(空腹>8.0mmol/L或餐后>11.1mmol/L),建议暂缓食用水果,可用黄瓜、西红柿代替。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筋骨肌肉疼痛的中草药方
« 上一篇 08-25
老中医治疗腰椎间盘视频效果如何?
下一篇 » 08-2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