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回,又称西马兜铃、土马兜铃,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在我国西北地区如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有分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中草药,其药用部位主要为干燥的根或全草,传统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辛,归肺、大肠经,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多喘促、痔疮肿痛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西马回含有马兜铃酸等有毒成分,其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不良反应。
植物形态与生长环境
西马回为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密被柔毛,根呈圆柱形,弯曲,表面黄棕色,断面有黄色放射状纹理,茎细长,攀援或蔓生,多分枝,具纵棱,叶互生,叶片三角状心形或卵状心形,顶端钝尖,基部心形,全缘,两面被毛;叶柄细长,具纵沟,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细长;花被筒喇叭状,黄绿色或紫色,顶端3裂,裂片披针形;雄蕊6枚,贴生于花被筒内壁;子房下位,6室,蒴果倒卵形或椭圆形,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种子多数,扁平,三角形。
西马回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多生于山坡灌丛、林缘、路边或田埂旁,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较好。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西马回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马兜铃酸、马兜铃内酰胺、生物碱(如马兜铃碱)、挥发油、黄酮类及有机酸等,马兜铃酸是其关键活性成分,也是毒性成分。
药理作用:
- 镇咳平喘:马兜铃酸能抑制咳嗽反射,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从而发挥镇咳、平喘作用,对肺热咳嗽、痰多喘促有一定疗效。
- 抗炎抗菌: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部分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 清肠消痔:其性寒味苦,能清热燥湿、凉血止血,对痔疮肿痛、肛裂出血等症状有缓解作用,常外用熏洗或内服煎剂。
- 免疫调节:部分研究表明,马兜铃内酰胺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
毒性警示:
马兜铃酸具有明确的肾毒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长期或过量使用可导致马兜铃酸肾病,表现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功能衰竭,甚至诱发尿路上皮癌(如肾盂癌、输尿管癌),西马回被《中国药典》(2020年版)列为有毒中药,使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功效与应用
传统中医理论中,西马回的功效可归纳为“清、降、消、凉”,具体应用如下:
肺系疾病
- 肺热咳嗽:症见咳嗽频作、痰黄黏稠、口干咽痛、舌红苔黄,常与黄芩、桑白皮、浙贝母配伍,增强清肺化痰之效,方如“西马回汤”。
- 喘息性支气管炎:对痰热壅肺所致的喘息、气急、胸闷,可与麻黄、杏仁、石膏配伍,宣肺泄热、平喘止咳。
肛肠疾病
- 痔疮肿痛:症见肛门坠胀、疼痛、便血,单用煎汤熏洗,或与地榆、槐花、芒硝配伍,煎水坐浴,清热消肿、止血止痛。
- 湿热泻痢:症见腹痛泄泻、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可配黄连、木香、白头翁,清热燥湿、行气止痢。
其他应用
- 疮痈肿毒:鲜品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涂,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疖肿、乳腺炎初起。
- 水肿:用于湿热壅盛所致的小便不利、下肢水肿,可与茯苓、泽泻、车前子同用,利尿渗湿。
用法用量与使用禁忌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克(需久煎1-2小时,以降低毒性);或入丸散,每次1-2克。
-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调涂。
使用禁忌:
- 禁用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用。
- 配伍禁忌:不宜与附子、乌头、干姜等温燥药同用,以免加重毒性;不宜长期或大剂量服用。
-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需监测肾功能、尿常规,如出现尿少、水肿、腰痛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西马回基本信息简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别名 | 西马兜铃、土马兜铃、马兜铃根 |
来源 | 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或北马兜铃的根及全草 |
性味归经 | 性寒,味苦、辛;归肺、大肠经 |
功效 |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清热解毒 |
主治 | 肺热咳嗽、痰喘、痔疮肿痛、湿热泻痢、疮痈肿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克(久煎);外用适量 |
毒性成分 | 马兜铃酸(肾毒性、致癌性) |
使用禁忌 | 孕妇、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脾胃虚寒者慎用;避免长期或大剂量服用 |
相关问答FAQs
Q1:西马回与普通马兜铃有什么区别?是否毒性更小?
A1:西马回通常指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马兜铃属植物(如北马兜铃),与南方常见的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在植物形态(如叶片形状、花被颜色)和生长环境上略有差异,但二者所含的马兜铃酸成分相似,毒性并无本质区别,无论产地或品种如何,马兜铃属植物均含马兜铃酸,均具有肾毒性和致癌风险,不可因“西马回”的地域性名称而误认为毒性较低。
Q2:误服西马回后出现哪些症状需立即就医?如何降低毒性?
A2:误服西马回后,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少尿或无尿、腰部酸痛、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马兜铃酸中毒,需立即停药并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护肾等治疗,为降低毒性,内服时务必久煎(1-2小时以上),马兜铃酸在高温下可部分分解;但需明确,久煎仅能降低毒性,无法完全消除,故仍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