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解表中草药有哪些?如何辨别其解表功效与适用范围?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解表药是指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如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根据药性和功效,解表药可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大类:辛温解表药性味多辛温,适用于风寒表证;辛凉解表药性味多辛凉,适用于风热表证,部分解表药还兼有透疹、消疮、止咳、平喘等作用,可用于相应病证,以下详细介绍常用解表药的性能、功效及应用。

常用解表中草药介绍

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性味辛温,能发散风寒,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等症,部分药物还兼有温肺止咳、祛风胜湿、止痛等功效。

麻黄

  •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肺气不宣之咳喘(痰多气急)、风水水肿(眼睑浮肿、小便不利)。
  • 用法用量:煎服,3-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蜜炙。
  • 注意事项: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喘咳者忌用;过量易致心悸、失眠。

桂枝

  •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 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 主治:风寒表虚有汗(恶风发热、汗出不止)、风寒表实无汗(与麻黄同用)、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屈伸不利)、胸痹心痛(胸闷憋痛)、心悸(心阳不足)。
  • 用法用量:煎服,3-10g。
  • 注意事项: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 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 主治:风寒感冒兼脾胃气滞(恶寒发热、胸脘痞闷、恶心呕吐)、鱼蟹中毒(腹痛、吐泻)。
  •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
  • 注意事项:温病及气虚表虚者忌用。

生姜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 主治:风寒感冒轻症(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胃寒呕吐(呕吐清水、喜暖)、寒痰咳嗽(痰白清稀)。
  •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捣汁服。
  •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及实热证忌用。

荆芥

  •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止血。
  • 主治:风寒表证(恶寒发热、头痛)、风热表证(与薄荷同用)、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出血证(如便血、崩漏,炒炭用)。
  • 用法用量:煎服,5-10g;透疹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 注意事项:表虚自汗、阴虚头痛者慎用。

防风

  •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 主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风疹瘙痒。
  • 用法用量:煎服,5-10g。
  • 注意事项: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慎用。

辛凉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性味辛凉,能疏散风热,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咽喉肿痛、口渴、舌尖红、苔薄黄等症,部分药物还兼有清利头目、透疹、解毒等功效。

常用解表中草药介绍

薄荷

  •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 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肝郁气滞(胸闷、胁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 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不宜久煎;表虚自汗者忌用。

牛蒡子

  •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
  • 功效: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
  • 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痄腮(腮腺肿痛)、疮疡肿毒。
  •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降低寒性。
  • 注意事项:气虚便溏者慎用。

桑叶

  •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
  •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 主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咳嗽)、肺热燥咳(干咳少痰、咽干)、肝阳眩晕(头痛、目赤)、目昏花。
  • 用法用量:煎服,5-10g;或入丸散;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

菊花

  •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 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 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目赤昏花(视物模糊)、疮痈肿毒。
  • 用法用量:煎服,5-10g;黄菊花(杭白菊)偏于疏散风热,白菊花(滁菊)偏于平肝明目。
  • 注意事项: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

柴胡

  •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 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 用法用量:煎服,3-10g;退热宜用生柴胡,疏肝解郁宜用醋炙柴胡。
  • 注意事项:真阴亏损、肝阳上亢者忌用;大剂量可导致恶心、呕吐。

常用解表药简表

类别 药名 性味 归经 核心功效 主治要点
辛温解表药 麻黄 辛、微苦,温 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风寒表实无汗,肺气不宣咳喘
桂枝 辛、甘,温 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通经脉 风寒表虚有汗,风寒湿痹
紫苏 辛,温 肺、脾经 发汗解表,行气和胃 风寒感冒兼气滞,鱼蟹中毒
辛凉解表药 薄荷 辛,凉 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风热感冒,肝郁气滞,咽喉肿痛
桑叶 甘、苦,寒 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风热感冒,肺热燥咳,肝阳眩晕
柴胡 苦、辛,微寒 肝、胆经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肝郁气滞

解表药使用注意事项

  1. 辨证论治:需分清风寒、风热表证,风寒证用辛温解表药,风热证用辛凉解表药,避免药不对证加重病情。
  2. 中病即止:解表药多辛散,易耗气伤阴,表证解除后应立即停药,不可久服,尤其体虚者需配伍补益药(如气虚配黄芪、阴虚配麦冬)。
  3. 煎服方法: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需煎煮充分。
  4. 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年老体弱者慎用,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减量或配伍用药。

相关问答FAQs

Q1:解表药可以长期服用吗?为什么?
A:不可以,解表药多辛散走表,性偏温燥(辛温药)或寒凉(辛凉药),长期服用易耗气伤阴,导致正气亏虚,长期服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可能引起口干舌燥、心悸失眠等阴虚火旺症状;长期服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菊花)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食欲不振,表证多为外感疾病的初期阶段,病邪在表,解表后病邪即除,无需长期用药,需“中病即止”。

Q2: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如何选择解表药?
A: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病机、症状不同,用药需严格区分:

常用解表中草药介绍

  • 风寒感冒:因风寒外袭,肺气失宣,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治宜辛温解表,常用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恶寒无汗者可用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有汗恶风者可用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 风热感冒:因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有汗或无汗、咽喉肿痛、鼻塞流黄涕、舌尖红、苔薄黄,治宜辛凉解表,常用薄荷、桑叶、菊花、牛蒡子等,发热咽痛者可用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等),咳嗽明显者可用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薄荷、桔梗等)。
    若辨证错误,如风寒感冒误用辛凉药(如薄荷、菊花)可能加重恶寒、无汗等症状;风热感冒误用辛温药(如麻黄、桂枝)可能助热伤阴,导致咽喉肿痛、发热加重,需根据症状特点准确辨证,或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牡丹药材多少钱一斤
« 上一篇 09-19
药材巴戟多少钱一斤
下一篇 » 09-1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