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荨麻疹多因禀赋不耐,风邪外袭,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导致营卫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以皮肤出现风团、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治疗上常以“疏风止痒、调和营卫、清热凉血、益气养血”为基本原则,以下从不同证型分类介绍常用中药材及其配伍应用。
疏风解表类:适用于风寒、风热外袭证
此类药材多性味辛散,能祛除在表之风邪,缓解皮肤风团、瘙痒,多用于荨麻疹急性发作期。
- 荆芥:辛温,归肺、肝经,具有祛风解表、透疹止痒之功,常与防风配伍,增强疏风之力,如《本草纲目》记载“荆芥入手足厥阴经,治疮疥、风疹”,风寒证可配伍生姜、桂枝;风热证可配伍薄荷、金银花。
- 防风: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为“风药中之润剂”,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胜湿止痛止痒,现代研究其含升麻素、亥茅酚等成分,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常与荆芥、蝉蜕同用,如“消风散”中防风为君药,疏风以止痒。
-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止痒,适用于风热型荨麻疹,症见风色红、灼热瘙痒,常与金银花、连翘配伍,煎汤内服或外洗。
-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其含甲壳质、异槲皮苷等,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减轻过敏反应,尤其适用于瘙痒剧烈、伴有咽喉肿痛者,常与僵蚕、地肤子同用。
清热凉血类:适用于血热内蕴证
若风邪化热,或情志郁化火,热入血分,可见风团色红、灼热,遇热加重,需配伍清热凉血药。
-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适用于血热型荨麻疹,常与赤芍、丹皮配伍,如“犀角地黄汤”加减,凉血以消风团,现代研究其含环烯醚萜苷、地黄素,能抑制免疫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与生地、紫草同用,增强凉血解毒之力,尤其适用于风团色紫暗、伴有舌红绛者。
- 紫草:甘咸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解毒透疹,其含紫草素、乙酰紫草素,能抗炎、抗过敏,促进皮肤修复,适用于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血热明显者,常与蝉蜕、白鲜皮配伍。
益气养血类:适用于气血亏虚证
久病不愈或体质虚弱者,气血不足,风邪乘虚而入,致风团反复发作、劳累加重,需益气养血以固本。
- 黄芪:甘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现代研究其含黄芪甲苷、黄酮类,能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常与当归、白术同用,如“玉屏风散”加减,益气固表以御风。
-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与黄芪配伍,即“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适用于血虚风燥型荨麻疹,症见皮肤干燥、风团色淡、伴头晕乏力。
-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当归、熟地同用,如“四物汤”加减,养血以祛风,改善因血虚导致的皮肤瘙痒、风团反复。
活血化瘀类:适用于血瘀阻滞证
病程日久,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可见风团色暗、固定不移,舌有瘀斑,需活血化瘀以通络。
-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其含丹参酮、丹参酚酸,能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常与赤芍、红花同用,如“桃红四物汤”加减,活血化瘀消风团。
-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适用于血瘀明显、风团色紫暗者,常与丹参、桃仁配伍,增强活血之力,但孕妇慎用。
祛湿止痒类:适用于湿热蕴肤证
若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或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蕴于肌肤,可见风团水肿、渗出、瘙痒剧烈,需祛湿止痒。
-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其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免疫作用,常与地肤子、白鲜皮同用,内服外洗均可,适用于湿热型荨麻疹。
- 地肤子:辛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常与白鲜皮、蛇床子配伍,煎汤外洗,或内服,改善皮肤水肿、瘙痒。
-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其含白鲜碱、花椒酚,能抑制真菌、细菌,抗过敏,常与苦参、地肤子同用,增强祛湿止痒效果。
常用中药材简表
药材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 | 常用剂量(煎服) |
---|---|---|---|
荆芥 | 辛温,归肺、肝经 |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 | 5-10g |
防风 | 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 | 祛风胜湿,止痉止痛止痒 | 5-10g |
蝉蜕 | 甘寒,归肺、肝经 |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 | 3-6g |
生地黄 |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 10-15g |
黄芪 | 甘温,归脾、肺经 | 补气固表,利水消肿 | 10-30g |
苦参 | 苦寒,归心、肝、胃经 |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 5-10g |
丹参 | 苦微寒,归心、肝经 | 活血祛瘀,养血安神 | 10-15g |
注意事项
- 辨证用药:荨麻疹证型复杂,风寒、风热、血虚、血瘀、湿热等需鉴别,不可盲目用药,如风寒证忌用寒凉药(如生地、苦参),风热证忌用温燥药(如附子、干姜)。
- 配伍禁忌:中药配伍需遵循“十八反”“十九畏”,如甘草反甘遂、大戟,乌头反贝母、瓜蒌等,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辛辣、鱼腥、酒类,避免加重湿热或过敏反应。
- 特殊人群:孕妇慎用活血化瘀药(如红花、丹参)、峻下逐水药;儿童、老人剂量需酌减。
相关问答FAQs
Q1: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材可以长期服用吗?
A1:不建议长期自行服用,荨麻疹的治疗需根据证型变化调整用药,如急性期以疏风解表为主,缓解期以益气养血、调理体质为主,长期服用单一或固定方剂可能损伤脾胃(如苦参、黄连苦寒伤胃),或导致机体耐药性,若用药2-3周症状无改善,或出现不适(如胃胀、腹泻),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Q2:中药治疗荨麻疹需要多长时间见效?
A2:见效时间因人而异,与证型、病程、体质及用药是否对症相关,一般而言,急性荨麻疹(风寒、风热证)用药3-5天可缓解瘙痒、风团;慢性荨麻疹(气血虚、血瘀证)需调理1-3个月,因需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疗程较长,若规范辨证用药后1周无效,需考虑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感染灶)或过敏原未去除,应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