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管仲,学名Stemona tuberosa Lour.,为百部科百部属植物直立百部的干燥块根,别名百部、百条根、闹虱药等,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其名称“管仲”虽与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同名,但二者并无关联,仅为民间俗称,管仲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如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以安徽、浙江产量大、品质佳,其性微温,味甘、苦,归肺经,具有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新久咳嗽、肺痨咳嗽、顿咳,以及外用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瘙痒等症,疗效显著,应用广泛。
基源与植物学特征
管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cm,块根肉质,纺锤形,成簇生长,长4-17cm,直径0.8-1.5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不规则纵皱及横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淡黄棕色或黄白色,中心柱多扁缩,茎直立,直立百部茎通常不分枝,有时上部攀援状,叶常3-4片轮生,偶有5片,叶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4-16cm,宽1.8-6.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短柄或近无柄,全缘,主脉5-7条,花多数,生于茎下部鳞状叶腋,排列成总状花序,花柄纤细,长0.5-1cm;花被片4枚,黄绿色,线形,长1-1.8cm,宽1-1.5mm;雄蕊4枚,紫红色,花丝短,花药线形,顶端有一箭头状附属物;子房三角状卵形,柱头短,无花柱,蒴果广卵形,稍扁,长0.8-1cm,宽4-6mm,成熟时褐色,2瓣开裂,种子多数,卵形,深紫褐色,表面有纵纹,花期5-6月,果期7-8月。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管仲性微温,味甘、苦,归肺经,其味甘能润,苦能降,温能通,既可润肺止咳,又能杀虫灭虱,且药性平和,不燥不腻,为治咳嗽之要药,亦是杀虫之佳品。
功效主治:
- 润肺下气止咳:适用于多种咳嗽,无论新久、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新感咳嗽,配伍荆芥、桔梗、甘草等,如止嗽散;久咳虚劳,配伍沙参、麦冬、川贝母等,如月华丸;顿咳(百日咳),配伍紫菀、款冬花、白前等,可增强镇咳效果。
- 杀虫灭虱:外用可杀灭多种寄生虫,如头虱、体虱、蛲虫等,治头虱、体虱,以鲜品50g煎水洗头或擦身;治蛲虫病,用20g煎液保留灌肠,或制成栓剂纳入肛门;治阴部瘙痒(滴虫性阴道炎),配伍蛇床子、苦参、白鲜皮等煎水坐浴。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管仲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生物碱、甾体糖苷、有机酸、挥发油等,其中生物碱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一)主要化学成分
化学类别 | 主要成分 | 含量范围(%) |
---|---|---|
生物碱 | 百部碱(tuberostemonine)、异百部碱(isotuberostemonine)、原百部碱(protuberostemonine)等 | 1%-0.5% |
甾体糖苷 | 百部苷(stemoside)、直立百部苷(tuberoside)等 | 5%-1.2% |
有机酸 | 琥珀酸、苹果酸、延胡索酸等 | 0%-2.0% |
挥发油 | 樟脑、龙脑、柠檬烯等 | 01%-0.05% |
(二)药理作用
- 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管仲所含生物碱能抑制咳嗽中枢(延髓),降低咳嗽反射敏感性;同时能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对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松弛作用,发挥平喘功效。
- 杀虫作用:百部碱、异百部碱对头虱、体虱、蛲虫、阴道滴虫等有较强杀灭作用,其机制是通过麻痹虫体神经系统,使虫体痉挛、麻痹而死亡,且对宿主组织刺激性小。
- 抗菌抗病毒作用:管仲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病毒吸附和复制有关。
- 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和水肿,减轻炎症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的释放,对慢性炎症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 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辅助抗感染和抗肿瘤。
临床应用与配伍
管仲在临床应用广泛,内服可治多种咳嗽,外用可治寄生虫病及皮肤瘙痒,常配伍其他药物增强疗效。
(一)内服应用
- 新久咳嗽:风寒咳嗽配伍荆芥、防风、紫苏叶等,疏风散寒止咳;风热咳嗽配伍桑叶、菊花、桔梗等,疏风清热止咳;燥热咳嗽配伍沙参、麦冬、川贝母等,润肺止咳;肺虚久咳配伍党参、黄芪、五味子等,补肺止咳。
- 肺痨咳嗽:配伍百部、白及、川贝母、沙参等,如月华丸,滋阴润肺,抗痨止咳。
- 顿咳(百日咳):配伍紫菀、款冬花、前胡、甘草等,如百部膏,镇咳解痉。
(二)外用应用
- 头虱、体虱:鲜管仲50g,加水500ml煎煮20分钟,过滤取药液,洗头或擦身,每日1次,连用3-5日。
- 蛲虫病:管仲20g,加水200ml煎至50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连续3-5日。
- 滴虫性阴道炎:管仲30g,蛇床子30g,苦参30g,白鲜皮30g,煎水坐浴,每日1次,每次20分钟,7日为一疗程。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蜜炙后润肺止咳力增强,用量同生品,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杀虫灭虱可制成酊剂(管仲100g,75%乙醇500ml,浸泡7天,过滤取液)外擦。
使用注意:
- 管仲性微温,阴虚火旺者慎服,症见干咳无痰、痰中带血、潮热盗汗等。
- 脾胃虚寒者不宜久服,以免引起腹泻。
- 外用注意浓度,避免高浓度药液刺激皮肤或黏膜,如出现红肿、瘙痒等不适,应立即停用。
- 孕妇慎用,虽无明确致畸报道,但动物实验提示大剂量可能抑制呼吸,需谨慎。
- 不宜与藜芦同用(中药“十八反”),以免降低药效或增加毒性。
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管仲的镇咳、杀虫、抗菌等作用,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对管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剂型改良:为提高外用效果,开发了管仲酊、管仲栓、管仲洗剂等新型制剂,如管仲栓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确切,使用方便。
- 作用机制深入:研究发现,管仲生物碱通过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麻痹虫体,同时抑制虫体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障碍而死亡;镇咳作用与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和阻断咳嗽反射弧有关。
- 农业应用:管仲提取物对蚜虫、红蜘蛛等农业害虫有触杀和拒食作用,因其低毒、易降解,被视为植物源农药的潜力资源。
- 质量控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管仲中百部碱、异百部碱等成分含量,建立了管仲的质量标准,确保药材质量和临床疗效。
相关问答FAQs
问:管仲和百部是同一种药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管仲是百部的别名之一,二者为同一种植物,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完全相同,中药名称因地域、历史习惯不同存在别名现象,“管仲”仅为民间俗称,而“百部”为《中国药典》收载的规范名称,临床和药材流通中多称“百部”。
问:管仲可以长期服用吗?长期服用会有哪些副作用?
答:管仲不宜长期服用,作为性微温的药物,长期服用可能耗伤阴液,导致口干、咽燥、便秘等阴虚症状;其含有的生物碱成分过量可能对肝脏、肾脏造成负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反应,临床用药应遵循中病即止的原则,一般连续服用不超过1周,若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更应慎用,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