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起阳籽”是传统中医药体系中以温补肾阳、强筋壮骨为主要功效的种子类药材的统称,因其在改善肾阳虚衰所致的性功能减退、腰膝酸软等症状中具有显著作用而得名,该名称在不同地区、不同典籍中可能指代具体基原不同的植物种子,其中以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成熟干燥种子最为常用,部分地区也将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果实、石竹科植物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的种子等称为“起阳籽”,但功效与应用侧重点存在差异,本文以菟丝子为核心,结合其他常见起阳籽类药材,系统阐述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传统应用、现代研究及使用注意事项。
性味归经与核心功效
起阳籽类药材多性温或平,味甘、辛,归肾、肝、脾经,核心功效为温补肾阳、益精填髓,同时兼具固精缩尿、养肝明目、强筋健骨等作用,以最常用的菟丝子为例,其性平,味辛、甘,归肾、肝、脾经,《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被列为上品;巴戟子性微温,味甘、辛,归肾、肝经,长于温肾阳、强筋骨,且温而不燥;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种子虽较少直接入药,但其肉质茎(锁阳)常被归为起阳类,性温,味甘,归肾、大肠经,兼具润肠通便之效,三者均以温肾阳为根本,但菟丝子性平偏温,兼固精养肝;巴戟子强筋骨、祛风湿;锁阳则更侧重益精血、通便秘,临床需根据辨证选用。
传统应用与配伍方剂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肾阳为“元阳”,主生殖、生长发育,肾阳虚衰则易出现阳痿遗精、宫冷不孕、腰膝冷痛、尿频遗尿等症状,起阳籽正是通过温补肾阳、填精益髓来改善此类病症。
阳痿遗精、男性不育
肾阳虚衰,命门火衰,则阴茎失于温煦,勃起无力或早泄;肾精亏虚,则精少不育,菟丝子配伍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即“五子衍宗丸”核心配伍),可增强补肾固精、益髓填精之效,用于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精子活力低下;巴戟子常与淫羊藿、仙茅、肉苁蓉同用,如“巴戟天丸”,温肾壮阳之力更强,适用于命门火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的阳痿患者。
宫冷不孕、月经不调
女性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则宫冷不孕、月经后期量少、痛经,菟丝子配伍当归、熟地、艾叶,可温养冲任、调经种子,如“菟丝子丸”;巴戟子与杜仲、续断、桑寄生配伍,既能温肾阳,又能强腰膝,适用于肾虚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不孕。
腰膝酸软、筋骨无力
肾主骨生髓,肾阳虚则筋骨失养,腰膝酸软、下肢无力,菟丝子与杜仲、牛膝、桑寄生同用,可补肝肾、强筋骨,如“青娥丸”加减,常用于中老年肾虚腰痛、下肢痿软;巴戟子与狗脊、骨碎补配伍,祛风湿、强筋骨之力更佳,适用于风湿痹痛兼肾阳虚者。
脾肾虚寒、泄泻尿频
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或肾气不固,则见五更泄泻、尿频遗尿,菟丝子配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四神丸”加减),温肾暖脾、固涩止泻;单用菟丝子研末服,或配伍桑螵蛸、益智仁,可缩尿止遗,用于肾虚尿频、遗尿。
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起阳籽类药材含黄酮类、生物碱、多糖、蒽醌类、挥发油等多种活性成分,其温肾壮阳、改善性功能的作用机制与调节内分泌、增强性腺功能、抗氧化、抗疲劳等密切相关。
调节内分泌与性腺功能
菟丝子中的黄酮类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能显著提高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促进雄激素(睾酮)分泌,增加精子数量和活力;巴戟天中的巴戟天多糖和蒽醌类物质可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增殖,改善勃起功能障碍。
抗氧化与延缓衰老
起阳籽富含多糖、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如锌、硒),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生殖器官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延缓生殖系统衰老,研究表明,菟丝子提取物可提高老年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改善肾阳虚衰老模型。
增强免疫与抗疲劳
巴戟天多糖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菟丝子水提物可延长小鼠游泳时间,降低血乳酸含量,具有明显抗疲劳作用,适用于肾阳虚所致的疲劳乏力、精神不振。
其他作用
锁阳提取物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其含有的锁阳脂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肾阳虚津亏所致的便秘;菟丝子还对骨质疏松有防治作用,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入药部位与炮制
起阳籽以成熟干燥的种子或果实入药,菟丝子需炒至微黄(盐炒可增强补肾固精作用),巴戟子需去心(木心性燥,易伤阴),酒制可增强温肾通络之效,内服常用量为6-12g,煎汤或入丸散;外用可研末调敷,但较少见。
使用禁忌
- 禁忌人群: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实热证(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者禁用,以免助热伤阴;性功能亢进、前列腺增生患者慎用;孕妇(尤其菟丝子有固胎作用,但需严格辨证)及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配伍禁忌:菟丝子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巴戟子不宜与丹皮、赤芍等清热凉血药同用,降低温肾效果;锁阳不宜与芒硝、大黄等攻下药同用,以免加重腹泻。
- 使用注意:长期服用需配伍滋阴药(如枸杞、熟地、麦冬)防温燥;避免过量,以免口干、便秘、烦躁等“上火”症状;若服用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常见起阳籽类药材特性对比
药材名称 | 基原植物 | 性味归经 | 核心功效 | 主治重点 | 现代研究热点 |
---|---|---|---|---|---|
菟丝子 | 旋花科菟丝子 | 性平,甘辛,归肾肝脾 |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安胎 | 遗精尿频,腰膝酸软,胎动不安 | 黄酮类调节性腺、抗氧化 |
巴戟子 | 茜草科巴戟天 | 性微温,甘辛,归肾肝 | 温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 阳痿不育,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 多糖增强免疫、抗炎 |
锁阳籽 | 锁阳科锁阳 | 性温,甘,归肾大肠 |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 肾阳虚便秘,精血亏虚,肠燥便秘 | 锁阳脂通便、调节免疫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起阳籽和“伟哥”的作用机制有何不同?
解答:起阳籽(如菟丝子、巴戟子)是天然中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促进内源性雄激素分泌,改善整体肾阳虚状态,作用温和持久,适合肾阳虚体质的长期调理,同时能提升免疫力、抗疲劳,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伟哥”(西地那非)是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阴茎海绵体PDE5活性,增加一氧化氮(NO)介导的血管舒张,快速改善勃起功能,起效快(约30-60分钟),但仅针对血管性、神经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即时改善,对性欲、精子质量等无调节作用,且需按需服用,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或头痛、潮红等副作用,起阳籽适合“治本”,伟哥偏向“治标”,二者需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
问题2:长期服用起阳籽会产生依赖性吗?
解答:合理使用起阳籽(如辨证为肾阳虚,按规范剂量配伍滋阴药)一般不会产生依赖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自身内分泌和代谢功能,而非直接刺激中枢神经或特定靶点,停药后身体功能会逐渐恢复至原有状态,不会出现“停药后更虚”的依赖现象,但需注意:①不对证(如阴虚火旺者误用)可能导致“上火”症状,误以为“有效”而长期服用,反而加重体质失衡;②过量服用可能损伤脾胃,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避免长期单一服用,可搭配枸杞、山药等平补之品,既温肾又不伤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