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药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指未经炮制或仅经过简单加工的天然药用资源,涵盖植物(如人参、黄芪)、动物(如鹿茸、地龙)、矿物(如石膏、朱砂)等,饮片则是原药材按照中医理论、炮制工艺规范加工而成的,可直接用于临床调配或制剂的药材形式,从本质上看,饮片是原药材的“延伸”和“升华”,二者在基源、成分上具有同源性,但在形态、药性、应用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原药材的特点在于其“天然性”与“原始性”,人参原药材可能是完整的根茎,表面呈黄白色,带有芦头和参须;黄芪原药材则是根呈圆柱形,表面棕褐色,断面有菊花心,这些形态保留了植物或动物的自然生长特征,成分也以天然状态存在,如人参中的皂苷、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均以原有分子结构存在于原药材中,原药材往往无法直接用于临床:或因含有非药用部位(如麻黄带根茎,根茎中的伪麻黄碱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或因形态不利于有效成分溶出(如整块人参煎煮时成分难以析出),或因存在毒性成分(如生附子含乌头碱,需炮制降低毒性)。
饮片的出现,正是对原药材的“专业化改造”,其加工过程严格遵循《中国药典》和炮制规范,主要包括净制(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如去芦、去芯、去粗皮)、切制(将原药材切制成片、丝、段、块等规格,如黄芪切厚片、甘草切斜片)、炮制(通过炒、炙、煅、蒸等方法改变药性,如酒炙升阳、蜜炙补中),生姜原药材经净制后切制为姜片,为生姜饮片;若进一步用砂烫炒至表面微焦,则成为炮姜饮片,药性由辛温解表转为温中止呕,这一过程并非改变药材基源,而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优化原药材的“适用性”。
饮片与原药材的关系,可概括为“源与流”的统一,从基源看,饮片的基源必须与原药材完全一致,如当归饮片只能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当归,不能混用欧当归或其他替代品;从成分看,饮片的有效成分源于原药材,但炮制可能改变成分的存在形式或含量比例,如生地黄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性寒凉血,经蒸制后转化为地黄苷,性转为甘温补血;从应用看,原药材多作为药材流通和储存的初级形式,而饮片则是直接进入临床调配的“成品”,医生根据药性选择饮片(如生用清热、炒用焦香、炭用止血),再配伍成方。
为更清晰对比二者的特性,可参考下表:
特性 | 原药材 | 饮片 |
---|---|---|
形态 | 完整或初加工形态(如整根、块状) | 规格化形态(片、丝、段、块等) |
炮制程度 | 无炮制或仅净制、干燥 | 经净制、切制、炮制(炒、炙、煅等) |
应用场景 | 药材流通、储存、初加工原料 | 临床调配、制剂直接原料 |
药性特点 | 保持自然属性,药性相对原始 | 药经调整,更贴合治疗需求(如升、降、浮、沉) |
使用便捷性 | 不便称量、煎煮,可能含非药用部位 | 便于称量、调剂,有效成分易溶出,安全性更高 |
饮片加工的核心目标是“减毒、增效、改性、便用”,以附子为例,原药材附子含剧毒乌头碱,需经“蒸制法”炮制,水解为毒性较低的苯甲酰乌头碱和乌头原碱,成为“制附子饮片”,既能保留强心、抗炎等功效,又大幅降低毒性;再如大黄,原药材生用攻下力猛,经酒炒后酒力上行,可清上焦热,经炒炭后则收敛止血,药性随炮制而变,但基源始终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这说明,饮片是原药材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功能升级”,而非独立于原药材的新物质。
饮片的质量追溯最终指向原药材,道地药材(如云南三七、宁夏枸杞)因生长环境适宜、有效成分含量高,制成的饮片疗效更优;若原药材因种植、采收、储存不当导致霉变、虫蛀或成分降解,即使炮制工艺规范,饮片质量也会大打折扣,饮片的质量控制,本质是对原药材“源头”与“加工过程”的双重把控。
“饮片是原药材”并非简单等同,而是强调饮片以原药材为基源,通过炮制工艺将原药材转化为可直接应用于临床的“功能性药材”,二者共同构成中医药用药体系的物质基础:原药材是“根”,饮片是“叶”,唯有根基稳固,叶方能为临床提供足够的“疗效荫蔽”。
FAQs
-
问:饮片和原药材的功效一定相同吗?为什么有些饮片功效与原药材差异很大?
答:不一定,饮片功效基于原药材,但通过炮制可能发生显著变化,生姜(原药材)性温,解表散寒;炮姜(饮片)经炒制后性热,温中止泻,这是因为炮制使生姜中的挥发油成分部分转化,同时增强了温里作用,又如生何首乌(原药材)能解毒消痈、截疟,制何首乌(饮片)经蒸制后,结合型蒽醌转化为游离型,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增强,而泻下作用减弱,炮制通过加热、辅料处理等改变成分结构,从而调整药性,使饮片更贴合临床需求。 -
问:为什么原药材不能直接用于煎煮,必须制成饮片?原药材直接使用会有什么问题?
答:原药材直接煎煮存在多方面问题,需通过制成饮片解决,原药材常含非药用部位或杂质,如麻黄含根茎(含伪麻黄碱,升压作用较强),需去根节;杏仁含苦杏仁苷,需加热破坏酶类以避免成分分解,原药材形态不利于有效成分溶出,如人参整块煎煮,有效成分难以充分溶出,切成薄片可增加接触面积,部分原药材毒性较大,如生半夏刺激咽喉,需炮制降低毒性;生附子含乌头碱,需炮制水解为毒性较低的苯甲酰乌头碱,原药材体积大、不便于称量调剂,饮片标准化规格(如1-3mm薄片)便于临床配方准确称量,饮片是原药材安全、有效、便捷应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