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秧簕,为大戟科植物火秧簕Euphorbia antiquorum L.的干燥地上部分,别名霸王鞭、火焰、火硬、山霸王等,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其植株形态独特,茎干挺拔,布满尖锐的刺,花色淡黄,常生于山坡、路旁、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在传统医学中,火秧簕以其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杀虫止痒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水肿、痈肿疮毒、疥癣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但其毒性较强,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
植物学特征与生长习性
火秧簕为肉质灌木,高可达3-5米,茎直立,圆柱形,绿色至灰绿色,具纵棱,棱上密生瘤状突起和硬刺,刺单生或对生,长5-12毫米,坚硬锐利,叶互生,通常生于嫩枝顶端,倒卵形或矩圆形,长5-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圆钝,有短尖,基部楔形,全缘,无柄或具短柄,叶肉肥厚,表面光滑深绿,背面淡绿,杯状聚伞花序,排列成顶生聚伞状,总苞钟形,黄色,腺体5枚,肾形;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多数,雌花1枚,位于花序中央,蒴果球形,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卵形,灰黑色,光滑,火秧簕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瘠薄,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忌积水,多野生于海拔100-800米的山坡、路旁或林缘。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
火秧簕味苦、辛,性寒,有毒,归肝、脾、肺经,其苦能泄、能燥,辛能散,寒能清热,具有较强的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功效,外用可杀虫止痒。
功效主治
- 泻水逐饮:火秧簕苦寒降泄,能通利二便,使水湿从下窍而出,适用于水肿、鼓胀、痰饮内停等证,临床常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等,对实证、热证效果较佳,但需中病即止,避免损伤正气。
- 消肿散结:其性寒能清热,味辛能散,可消痈肿、散结块,常用于治疗痈疮肿毒、乳腺炎、淋巴结核等,鲜品捣烂外敷,能迅速缓解红肿热痛,或配伍清热解毒药内服,增强疗效。
- 杀虫止痒:火秧簕外用有较强的杀虫止痒作用,可用于治疗疥癣、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煎水洗患处,或研末调敷,能杀灭皮肤寄生虫,改善瘙痒症状。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克(需久煎以减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因本品有毒,内服必须严格控制剂量,且需炮制后使用,常用醋制以降低毒性。
注意事项
火秧簕全株有毒,主要含大戟苷、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误服或过量可引起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头晕、乏力,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孕妇、体虚者及儿童禁用;内服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炮制时需戴手套,避免皮肤接触其汁液引起刺激;若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催吐、洗胃,并送医救治。
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火秧簕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泻下等多种作用,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抗炎实验显示,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在抗肿瘤方面,火秧簕中的二萜类成分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肝癌、肺癌等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应用上,除传统用于水肿、疮毒外,亦有报道用火秧簕注射液治疗银屑病,或配伍其他药物治疗晚期肿瘤,但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应用案例
案例1:某患者,男,45岁,肝硬化腹水,腹胀如鼓,小便短少,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辨证为水湿内停、湿热蕴结,予火秧簕3克(醋制),配伍车前子、泽泻、茯苓、大黄等,水煎服,每日1剂,并嘱低盐饮食,服药3天后,小便量增多,腹胀减轻,连服2周后腹水消退大半,后续调理善后,案例2:某女,30岁,足部患疥疮,瘙痒难忍,夜间尤甚,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取鲜火秧簕叶适量,捣烂绞汁,加醋调匀,外涂患处,每日2次,3天后瘙痒明显减轻,1周后皮疹消退。
火秧簕快速信息表
项目 | |
---|---|
植物学名 | Euphorbia antiquorum L. |
科属 | 大戟科大戟属 |
药用部位 | 干燥地上部分 |
性味归经 | 苦、辛,寒;有毒,归肝、脾、肺经 |
功效主治 |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杀虫止痒,主治水肿、鼓胀、痈肿疮毒、疥癣、湿疹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3克(久煎);外用:捣敷、煎洗或研末调敷 |
注意事项 | 全株有毒,内服需严格控量,孕妇体虚者禁用,避免接触皮肤汁液 |
现代研究 | 抗炎、抗菌、抗肿瘤、泻下作用 |
相关问答FAQs
Q1:火秧簕有毒吗?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A1:火秧簕全株有毒,主要含大戟苷等有毒成分,误服或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反应,严重者损害肝肾功能,使用时需注意:①内服必须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一般不超过3克),且需久煎或醋制以减毒;②孕妇、体弱者及儿童禁用;③外用时避免汁液接触皮肤或黏膜,引起红肿瘙痒;④若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催吐、洗胃,及时就医。
Q2:火秧簕可以治疗哪些常见疾病?如何正确使用?
A2:火秧簕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①水肿、鼓胀:如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需配伍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泽泻)内服,但仅适用于实证、热证;②痈肿疮毒、乳腺炎:鲜品捣烂外敷患处,或配伍蒲公英、金银花等煎服;③疥癣、湿疹、皮肤瘙痒:煎水洗患处,或研末加醋调涂,正确使用方法:内服需炮制(醋制),煎煮时间不少于30分钟;外用可直接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用植物油、醋调敷,切记不可长期或过量使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