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新增哪些实用的常用草药鉴别与应用指南?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作为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数千年的健康智慧,至今仍在疾病预防、治疗及养生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对自然疗法的关注度提升,一部系统、实用且兼具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的中草药工具书成为连接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桥梁。《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正是基于这一需求编纂而成,旨在为中医爱好者、基层医务工作者及普通家庭提供一部权威、易懂、实用的中草药指南。

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

手册的定位与核心价值

《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宗旨,既保留中草药的传统理论精髓,又融入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力求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手册的定位是“入门者的启蒙书、从业者的参考书、家庭健康的工具书”,内容兼顾专业性与通俗性,既适合系统学习,也便于日常查阅,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标准化、结构化的呈现,帮助读者快速掌握中草药的性能、应用及安全使用要点,让中草药这一宝贵资源更贴近现代生活。

框架与特色

手册分为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特色鲜明。

总论:奠定理论基础

总论部分系统介绍中草药的基本知识,为读者构建完整的认知框架:

  •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详细讲解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最佳采集时节,以及炮制方法(如炒、炙、煅、蒸等)对药性的影响,强调“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传统理念。
  • 性能理论:阐释中草药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归经”(药物对脏腑的选择性作用)及“升降浮沉”等核心理论,帮助读者理解中草药“辨证施治”的科学内涵。
  • 配伍与禁忌:介绍“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以及“十八反”“十九畏”等经典用药禁忌,同时补充现代研究发现的药物相互作用(如与西药联用的注意事项),强调“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各论:详解常用中草药

各论是手册的核心部分,按功效将中草药分为20大类,收录临床常用药物300余种,覆盖解表、清热、泻下、祛风湿、化湿、利水渗湿、温里、理气、消食、驱虫、止血、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安神、平肝息风、开窍、补虚、收涩、涌吐、外用药等类别,每味药物采用标准化条目呈现,内容全面且重点突出:

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

条目 说明
药名 含正名、别名(如黄芪别“黄耆”)及拉丁名,便于学术交流与药材识别。
来源 明确植物、动物或矿物来源,附科属、药用部位及原植物形态特征(如“甘草: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 标注四气五味、归经(如“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 精炼概括核心功效(如“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分传统应用(经典方剂举例,如“桂枝汤用于风寒表虚证”)与现代临床应用(如“黄芪用于慢性肾炎蛋白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入丸散等)与外用(研末调敷、煎汤洗等)的常规用量,注明特殊用法(如“附子需先煎久煎”)。
现代研究 提取主要化学成分(如“青蒿含青蒿素”)、药理作用(如“丹参改善微循环”)及临床新用(如“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
注意事项 标注禁忌人群(如“孕妇慎用红花”)、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甘草可能水肿”)。

特色板块:增强实用性

为贴近读者需求,手册增设多个特色板块:

  • 家庭小药箱:推荐10种适合家庭常备的中草药(如生姜、紫苏、金银花、菊花等),附简易用法(如“生姜红糖水治风寒感冒”“菊花茶清肝明目”)。
  • 常见病症用药指南:针对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失眠等常见病症,提供辨证选药方案(如“风热感冒选金银花、连翘;风寒感冒选生姜、紫苏”)。
  • 图文识别:每种药物附原植物形态图(彩色)及饮片图,帮助读者直观识别药材,避免混淆(如区分北沙参与南沙参)。

安全用药与科学应用

手册特别强调“中草药虽天然,亦需科学使用”,指出中草药的安全性问题多源于辨证不当、用量过大或炮制不规范。

  • 辨证施药:寒证忌用寒凉药(如脾胃虚寒者忌用黄连),热证忌用温热药(如阴虚火旺者忌用肉桂)。
  • 剂量控制:部分药物过量可能中毒(如“细辛用量过大可致呼吸抑制”“马钱子需严格限量”)。
  • 特殊人群:孕妇禁用麝香、莪术等活血化瘀药;儿童用药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避免使用成人减量方。

为帮助读者规避风险,手册附录《中草药配伍禁忌表》(详列“十八反”“十九畏”)、《特殊人群用药禁忌表》及《中毒解救常识》,提醒读者“中草药使用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盲目用药”。

相关问答FAQs

Q1:《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适合哪些人群使用?
A:本书适合四类人群:一是中医爱好者或初学者,可通过手册系统了解中草药基础知识;二是中医药院校学生,可作为课内外的辅助学习资料;三是基层中医师、乡村医生或西医师中草药兴趣者,提供临床用药参考;四是关注家庭健康的普通读者,通过“家庭小药箱”“常见病症用药指南”板块实现日常保健与小病自治,手册内容兼顾专业性与通俗性,配图丰富,不同背景读者均能从中受益。

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

Q2:日常生活中,如何用中草药进行简单养生保健?
A:中草药养生需遵循“辨证、适度、对症”原则。

  • 气虚体质(易疲劳、自汗):可泡黄芪水(黄芪5-10g,开水冲泡,代茶饮),或食用黄芪炖鸡汤。
  • 阴虚体质(口干、盗汗):可泡枸杞菊花茶(枸杞10g、菊花3g,开水冲泡),或食用百合银耳粥。
  • 湿气重(舌苔厚腻、乏力):可煮薏米红豆粥(薏米30g、红豆20g,不加糖),或用藿香、佩兰各3g泡水代茶。
    需注意,养生保健用药剂量宜轻,长期服用前最好咨询中医师,避免体质偏差导致“上火”或“虚不受补”。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辣木籽是中药材吗?
« 上一篇 09-20
北方中药材种植网,当前如何选择北方中药材种植品种与技术?
下一篇 » 09-2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