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寻骨风原图展示了哪些根部鉴别特征?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寻骨风根为马兜铃科植物寻骨风(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的干燥根,又名清骨风根、猫儿眼根,是传统中药中常用的祛风湿药,以其显著的通络止痛功效应用于临床,要准确识别和使用寻骨风根,需先了解其原植物特征及根的形态特性。

中草药寻骨风根原图

寻骨风原植物为多年生缠绕草本,全体密被白色长绵毛,茎细长,圆柱形,略弯曲,常缠绕于其他植物上生长,长可达1-2米,单叶互生,叶片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长3-9厘米,宽3-8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全缘,两面均被白色绵毛,叶脉掌状;叶柄长2-5厘米,被绵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2厘米,被绵毛;花被喇叭状,黄绿色,中部膨大,上部收狭成一长管,先端3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内面有紫色斑纹;雄蕊6枚,贴生于花被管上;子房下位,6室,蒴果椭圆形,长约2厘米,直径约1.5厘米,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为6瓣,种子多数,卵形,扁平,花期4-8月,果期7-10月,其多生长于山坡、林边、草丛或灌丛中,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河南等地。

寻骨风根的形态特征是鉴别其真伪的关键,根呈圆柱形或略弯曲,长10-25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灰黄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样突起,有时可见支根痕或须根脱落后的残基,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灰白色,木部淡黄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年轮状环纹),中心有髓或中空,气微香,味苦、辛,有特异香气,为更直观展示其根的形态特征,可参考下表:

部位 形态特征描述
根形状 圆柱形或略弯曲,常分枝,表面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
根颜色 表面灰黄色至棕褐色,断面皮部灰白色,木部淡黄色
质地 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断面特征 不平坦,皮部与木部界限明显,木部有放射状纹理,中心有髓或中空
气味 气微香,味苦、辛,具特异香气

寻骨风根性辛、苦,温;归肝、胃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临床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筋骨拘挛、跌打损伤、胃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有的马兜铃酸、木兰碱、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解热、抗菌等作用,但需注意,马兜铃酸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和致癌性,故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用量,不宜长期服用,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中草药寻骨风根原图

寻骨风根的采集加工多在秋季进行,挖取根部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及地上部分,趁鲜切片或段,晒干或阴干即可入药,储存时需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潮防蛀,在鉴别时,应注意与同属植物其他马兜铃的根区别,如绵毛马兜铃根的毛被更密集,花被管较短;或与混淆品如防己科植物的根区别,后者断面无放射状纹理,味苦而无特异香气。

相关问答FAQs

Q1:寻骨风根有毒吗?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A1:寻骨风根含有马兜铃酸,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和致癌性,属于有毒中药,使用时需注意:①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常规用量为3-9克,不可过量;②不宜长期连续服用,一般用药不超过1周;③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④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如出现腰痛、尿少、水肿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⑤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同用,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中草药寻骨风根原图

Q2:寻骨风根和寻骨风全草的功效有什么区别?
A2:寻骨风根与全草均来源于同一种植物,功效相似,但侧重点略有不同,寻骨风根(根)以祛风湿、通经络为主,善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尤其适用于下肢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兼可缓解跌打损伤肿痛;寻骨风全草(带根全草)在祛风湿通络的基础上,兼有一定的行气止痛作用,除用于风湿痹痛外,还可用于胃脘冷痛、脘腹胀满等症,因全草含挥发油较多,其解表散寒、行气之力较根稍强,临床可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入药部位,但均需注意毒性,规范使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猫姜中药材图片哪里看?价格多少钱?
« 上一篇 09-20
湖南地产中草药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 09-2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