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金樱根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药用部位之一,首载于《本草纲目》,因其具有固精涩肠、缩尿止泻等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历史悠久,金樱根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西南等地,秋季或冬季采挖,洗净晒干后切段入药,其性平或微温,味甘、涩,归肾、膀胱、大肠经,是一味兼具补益与收敛作用的中药材。
金樱根的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金樱根的性味特点决定了其核心功效,中医理论认为,“甘能补、能缓”,“涩能收、能敛”,其性平而不燥,味甘涩而兼具收敛与补益之效,故能针对多种滑脱不禁之症。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金樱根最核心的功效在于固摄下焦,治疗肾虚不固所致的各类滑脱证,在男科领域,常用于遗精、滑精,症见梦遗频作、腰膝酸软,多配伍芡实、桑螵蛸、沙苑子等,以增强补肾固精之力;在泌尿科领域,适用于遗尿、尿频,尤其对小儿遗尿、老人尿失禁效果显著,常与益智仁、乌药、山药同用,温肾缩尿;在消化科领域,善治久泻、久痢,症见大便溏薄、完谷不化或泻下无度,配伍党参、白术、炮姜等,可健脾涩肠,标本兼治,对女子带下过多、子宫脱垂等,亦能通过收敛固摄作用改善症状,常配伍黄芪、升麻、柴胡等,升阳举陷。
驱虫止痛,收敛止血
传统经验认为,金樱根具有一定的驱虫作用,尤其对蛔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所致的腹痛、面色萎黄等,可单用或使君子、苦楝皮同煎,以驱虫止痛,其收敛之性还能用于多种出血证,如崩漏、便血、痔疮出血等,常配伍三七、地榆炭、艾叶炭等,收敛止血而不留瘀。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部分医籍记载,金樱根尚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效,可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跌仆肿痛,可配伍威灵仙、独活、当归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亦可缓解跌打肿痛。
金樱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樱根的药效物质基础复杂,主要含黄酮类、三萜类、鞣质、多糖、有机酸等成分,其作用机制与多种药理活性相关。
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
成分类别 | 代表性成分 | 主要作用 |
---|---|---|
黄酮类 | 金樱子根苷、槲皮素 |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调节免疫,增强巨噬细胞活性 |
三萜类 | 齐墩果酸、熊果酸 | 抗菌(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护肝,降低转氨酶;抗肿瘤辅助 |
鞣质 | 没食子酸、儿茶素 | 涩肠止泻,减少肠道分泌;收敛止血,促进伤口愈合;抗氧化 |
多糖 | 金樱根多糖 | 免疫调节,激活淋巴细胞;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环境;降血糖辅助 |
有机酸 | 枸橼酸、苹果酸 | 促进消化液分泌,助消化;调节体液平衡,缓解疲劳 |
药理作用研究
- 抗菌与抗腹泻:金樱根中的鞣质和三萜类成分对肠道致病菌(如志贺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减少肠道炎症渗出,抑制肠道蠕动,从而缓解腹泻症状,临床观察显示,金樱根治疗慢性腹泻(如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可达80%以上。
- 免疫调节与抗氧化:金樱根多糖可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NK细胞活性,发挥免疫增强作用;黄酮类成分能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延缓衰老。
- 固涩作用机制:其鞣质成分能与肠道黏膜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减少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这是其涩肠止泻的物质基础;对膀胱括约肌有调节作用,通过改善尿道括约肌功能,缓解尿频、遗尿。
金樱根的临床应用与配伍
金樱根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症配伍,以提高疗效,扩大适应症。
传统配伍应用
- 遗精滑精:金樱根15g,芡实12g,桑螵蛸10g,沙苑子9g,水煎服,每日1剂,方中金樱根固涩肾精,芡实、桑螵蛸增强缩尿固精之效,沙苑子补肾益精,共奏补肾固精之功。
- 久泻久痢:金樱根20g,党参15g,白术12g,炮姜6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炮姜温中散寒,金樱根涩肠止泻,标本兼顾。
- 遗尿尿频:金樱根12g,益智仁10g,乌药9g,山药15g,水煎服,每日1剂,益智仁温肾固涩,乌药行气止痛,山药健脾补肾,金樱根协同增强缩尿效果。
现代临床应用
- 慢性腹泻:金樱根颗粒(含金樱根提取物)治疗慢性腹泻,每次1袋(15g),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总有效率为85.7%,且能改善患者肠道黏膜病变。
- 尿失禁:金樱根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每日金樱根15g煎服,配合盆底肌训练8周,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减少60%以上。
金樱根的使用注意与禁忌
金樱根虽为平和之品,但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 辨证使用:实证、热证(如湿热下注的遗精、热痢初期)不宜使用,因其收敛之性可能闭门留寇,加重病情。
- 孕妇慎用:金樱根有收缩子宫作用,孕妇可能引起流产,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用量控制:常规用量为10-15g,过量可能导致便秘、腹胀等不适,因其鞣质成分收敛过强。
- 配伍禁忌:不宜与麦芽、神曲等消食药同用,以免影响消食功效;与五倍子、诃子等强涩肠药同用时,需减少用量,防收敛太过。
相关问答FAQs
Q1:金樱根和金樱子的功效有何区别?
A:金樱根为金樱子的干燥根,金樱子为干燥成熟果实,两者均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之效,但侧重点不同:金樱根偏于涩肠止泻、驱虫止痛,常用于久泻久痢、脱肛、蛔虫腹痛;金樱子偏于固精缩尿、补益肝肾,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过多,且金樱子能补益(含果糖、维生素C等),而金樱根以收敛为主,补益之力较弱。“根偏于涩,果偏于补”。
Q2:长期服用金樱根会有不良反应吗?
A:常规剂量短期服用安全性较高,但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出现便秘、腹胀、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因其鞣质成分收敛过强,影响肠道蠕动,长期服用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钾),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连续服用超过1个月;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用并就医,体质偏热、便秘者不宜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