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中草药大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5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粟米(Zea mays L.),俗称玉米,起源于美洲,16世纪传入我国,如今已成为全球三大主粮之一,其药用价值早在明代《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玉蜀黍,气味甘平,无毒,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根叶主治小便淋沥,砂石疼痛。”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粟米性味甘平,归脾、胃、膀胱经,全身皆可入药,不同部位因成分差异而功效各异,是典型的药食同源作物,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粟米各部位富含多糖、黄酮、生物碱、膳食纤维等活性成分,在代谢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及调理脾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粟米中草药大全

以下为粟米主要药用部位的中草药应用详情:

部位 性味归经 功效主治 用法用量
玉米须 甘、平,归膀胱、肝、胆经 利尿消肿,利湿退黄,平肝利胆,用于水肿、黄疸、高血压、糖尿病尿频 煎汤,10-30g;或泡水代茶饮
玉米叶 甘、淡,归肺、胃经 清肺止咳,和胃降逆,用于肺热咳嗽、胃气不和、呕吐反胃 煎汤,15-30g;鲜品捣烂外敷治疮疡
玉米芯 甘、平,归脾、肺经 健脾利湿,止咳平喘,用于脾虚泄泻、脚气水肿、肺虚咳嗽 煎汤,30-60g;或研末冲服,3-6g/次
玉米花粉 甘、微苦,归脾、胃经 调中开胃,清热安神,用于食欲不振、心烦失眠、更年期综合征 研末,3-6g/次,温水送服;或泡酒饮用
玉米根 甘、淡,归膀胱、小肠经 利尿通淋,止血,用于砂石淋、尿路感染、吐血、衄血 煎汤,15-30g;鲜品捣汁服,50-100ml/次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米须作为最常用的药用部位,其含有的玉米须多糖(CP)可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辅助降低餐后血糖;玉米须中的黄酮类成分(如山奈酚、槲皮素)具有抗氧化、利尿及保肝作用,临床常用于辅助治疗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及肝胆疾病,玉米芯富含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经炭化后制成的“玉米芯炭”具有吸附收敛作用,可用于治疗久泻、脱肛;其提取的多糖则可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便秘,玉米花粉中氨基酸含量高达15%,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比40%,还含维生素E、硒等微量元素,能改善更年期女性潮热盗汗、失眠多症状,且无激素副作用。

粟米中草药大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粟米中草药中,玉米须适合哪些人群长期饮用?
解答:玉米须性平味甘,长期饮用适合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患者辅助调理,尤其适合湿热体质者(如口苦、尿黄、水肿),但脾胃虚寒者(易腹泻、怕冷)不宜长期饮用,且低血压、低血糖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避免加重症状。

问题2:玉米芯与玉米叶在外用时有何区别?
解答:玉米叶外用多取鲜品捣烂,性偏凉,适用于热毒疮疡、皮肤红肿热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玉米芯外用多为炒炭研末,性平,适用于湿疮、湿疹,有吸湿敛疮之效,两者需根据皮肤症状选择:急性炎症用玉米叶,慢性湿疮用玉米芯。

粟米中草药大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咳嗽化痰中草药怎么选?哪些更有效?用法有何讲究?
« 上一篇 昨天
云南稀有药材为何如此珍稀?背后有何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因素?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