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网三七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三七,作为我国传统中草药中的瑰宝,其应用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其“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中草药网作为中草药知识的重要传播平台,对三七的植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功效应用、鉴别方法及现代研究均有系统收录,本文将结合中草药网相关内容,对三七进行全面解析。

中草药网三七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 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别名田七、金不换、参三七等,主产于云南文山、广西等地,其中文山因“三七之乡”的美誉被公认为三七道地产区,其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根茎短,有多数瘤状根茎,掌状复叶,伞形花序,果实扁球形,传统采收多在秋季,采挖后洗净,分离主根、根茎、支根,干燥后分别称为“三七头子”“剪口”“筋条”,而主根加工成的“三七粉”则是临床最常用的剂型。

三七的化学成分与核心功效

三七的药理活性源于其复杂的化学成分,中草药网数据显示,目前已从三七中分离出皂苷类、黄酮类、多糖、氨基酸、挥发油及无机元素等多种成分,其中三七总皂苷(PNS)是主要活性物质,含量可达12%以上,包括人参皂苷Rg1、Rb1、三七皂苷R1等20多种单体皂苷,三七还含有独特的“三七素”(田七氨酸),是其止血作用的核心成分。

(一)传统功效与应用

根据《中国药典》记载,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传统应用中,三七既是止血良药,又是活血要品,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常用于:

  • 出血性疾病: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如《濒湖集简方》用三七治吐血,单味研末米汤送服;现代临床常配花蕊石、血余炭用于上消化道出血。
  • 跌打损伤:跌扑肿痛、骨折瘀滞,如“云南白药”的核心成分即为三七,可内服外用,促进瘀血消散、消肿止痛。
  •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属心血瘀阻者,常配伍丹参、川芎,如“复方丹参片”中三七活血通络,改善心肌供血。
  • 虚劳咳嗽:三七能补肺益气,配百合、麦冬用于气虚咳嗽、痰中带血,体现“祛瘀生新”之效。

(二)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三七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被不断阐明,中草药网收录的研究显示,其药理作用涵盖多个系统:

中草药网三七

系统分类 主要作用机制 相关成分
心血管系统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肌缺血 三七总皂苷(Rg1、Rb1)
血液系统 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止血);抑制内、外凝血系统活性(抗血栓) 三七素、三七皂苷R1
神经系统 保护缺血再灌注脑神经元,改善脑循环;抗抑郁、抗焦虑作用 人参皂苷Rg1、多糖
代谢系统 降低血脂,调节血糖;促进肝细胞修复,抗肝纤维化 三七总皂苷、黄酮类
免疫系统 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双向调节免疫 多糖、皂苷类

三七总皂苷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自由基损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三七素通过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因子Ⅲ,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发挥快速止血功效,三七在抗肿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延缓衰老(清除自由基)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进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七的鉴别与品质评价

三七市场品种混杂,伪品(如菊三七、莪术、水三七等)时有出现,中草药网特别强调鉴别方法,以确保用药安全。

(一)真伪鉴别要点

  • 性状鉴别:真三七呈类圆锥形或纺锤形,表面灰褐色或黄棕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狮子头”),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有放射状纹理(“菊花心”),味先苦后微甜。
  • 伪品特征:菊三七(菊科)断面有筋点,味苦微甘;水三七(商陆科)断面有同心环纹,味苦麻;莪术(姜科)断面黄棕色,有蜡样光泽,味辛辣。

(二)优质三七的品质标准

中草药网根据《中国药典》及市场经验,归纳优质三七的特征:

  • 产地:云南文山为道地产区,所产三七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优。
  • 规格:按大小分“头数”(如20头指每500g含20个主根),头数越小,个体越大,质优价高;“剪口”(根茎)皂苷含量最高,常用于提取加工。
  • 外观:表面光滑,无破损、霉变,断面灰绿色,无空心。
  • 含量测定:按药典标准,三七总皂苷含量不得少于5.0%,人参皂苷Rg1不得少于0.30%,Rb1不得少于0.30%,三七素不得少于0.70%。

三七的使用注意事项

尽管三七药效显著,但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事项,避免不良反应:

中草药网三七

  1. 禁忌人群:孕妇、月经期女性禁用(活血作用可能导致流产或出血增多);过敏体质者慎用;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患者禁服(抗血栓作用加重出血)。
  2.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配伍人参、黄芪时,需注意补气与活血的平衡,避免耗气。
  3. 用法用量:内服一般3-9g,研粉吞服1-3g/次,每日2-3次;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过量服用(如每日超过10g)可能导致头痛、恶心、心悸等不适。
  4. 炮制影响:生三七偏于止血化瘀,常用于出血、跌打损伤;熟三七(用油砂烫制)偏于补血,用于血虚萎黄、产后体虚。

相关问答FAQs

Q1:三七和西洋参、人参都属于人参属,三者功效有何区别?
A:三七、西洋参、人参虽同属五加科人参属,但功效侧重不同,三七性温,以“止血化瘀、消肿定痛”为主,适用于瘀血阻滞、出血性疾病;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能“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津伤口渴(如疲劳乏力、口干舌燥);人参性温,大补元气,适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如休克、重症虚脱),三七“活血”,西洋参“滋阴”,人参“补气”,需根据体质和症状选择。

Q2:长期服用三七粉会有副作用吗?哪些人不适合长期服用?
A:长期服用三七粉需谨慎,可能存在以下副作用:① 出血风险:三七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皮下瘀斑,尤其是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者;② 胃肠道刺激:部分人服用后可能出现胃痛、腹泻,建议饭后服用;③ 虚火内扰: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引起口干、便秘等“上火”症状,以下人群不适合长期服用:孕妇、儿童、月经期女性、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者、有出血倾向者,以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批发网怎么下载?官网入口在哪?
« 上一篇 昨天
中草药生草乌的功效、毒性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