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芦中药材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藜芦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Veratrum nigrum L.)、白藜芦(Veratrum album L.)等的干燥根及根茎,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主产于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秋季采挖,除去泥土及残茎,干燥入药,其药材呈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浅棕色,质坚脆,断面类白色,味苦、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内服需严格谨慎。

藜芦中药材

从性味归经来看,藜芦性寒,味苦、辛;有毒,归肺经、胃经、肝经,中医理论认为,其具有涌吐风痰、杀虫止痒之效,主治中风痰壅、喉痹不通、癫痫等痰涎壅盛之证,通过涌吐作用排除壅滞痰涎,缓解气道阻塞;外用可治疥癣、秃疮、皮肤瘙痒等症,利用其杀虫止痒功效改善皮肤症状,古代医籍如《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蛊毒,咳逆,泄痢,肠僻,痫痉,颈疮”,《本草纲目》亦言其“涌风痰,杀虫毒”,体现了其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用法用量方面,藜芦毒性峻烈,内服多入丸散,每次0.03-0.09g(极量不超过0.1g),煎剂需严格控制剂量,久煎可降低毒性;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浴,临床现已较少内服,多作外用,以减少中毒风险,使用时需特别注意,本品毒性强烈,过量可致中毒,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流涎、大汗、头晕、呼吸困难、心律不齐,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孕妇、体虚者及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同时反甘草、细辛、芍药(十八反),不宜与这些药物同用;用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之品。

化学成分上,藜芦主要含生物碱类,如藜芦碱(veratrine)、伪藜芦碱(pseudojervine)、原藜芦碱(protoveratrine)、计明胺(germine)等,其中藜芦碱和原藜芦碱为主要毒性成分,同时具有药理活性,此外尚含藜芦胺(veramil)、藜芦定(veraldine)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藜芦生物碱具有显著的催吐作用(通过刺激胃黏膜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呕吐)、降压作用(通过阻断神经节传导,扩张外周血管)、抗肿瘤活性(部分生物碱可抑制癌细胞增殖)、杀虫作用(所含生物碱对多种寄生虫有杀灭作用),但其治疗窗窄,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临床应用需权衡利弊,多限于外用或作为复方制剂的少量成分。

藜芦中药材

化学成分 主要作用
藜芦碱 催吐、降压、神经节阻断,为主要毒性成分
原藜芦碱 降压、抗心律失常,毒性较强
伪藜芦碱 杀虫、抑制真菌,毒性相对较低
计明胺(germine) 轻度降压、镇静,毒性较小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藜芦毒性很强,为什么还能作为中药材使用?
解答:藜芦虽毒性峻烈,但其“以毒攻毒”的特性在特定病症中具有独特疗效,中医认为,对于中风痰壅、喉痹不通等痰涎壅盛、闭塞气机的危急重症,藜芦的涌吐作用能迅速排除病邪,挽救生命,现代研究也证实,其生物碱具有明确的催吐、降压、抗肿瘤等药效,通过严格控制剂量、配伍减毒(如配伍生姜、半夏等制约其毒性)及外用途径,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治疗作用,藜芦的杀虫止痒功效对皮肤癣病、疥疮等外用疗效确切,毒性风险相对较低。

问题2:使用藜芦时如何避免中毒?
解答:避免藜芦中毒需从多方面把控:一是严格掌握剂量,内服必须遵医嘱,极量不超过0.1g,煎剂需久煎(部分生物碱遇热分解可降低毒性);二是注意配伍禁忌,严禁与甘草、细辛、芍药等“十八反”药物同用,可配伍生姜、半夏等制约其毒性;三是明确适应证,仅用于实证、热证,孕妇、体虚、出血者禁用;四是外用时避免大面积长期使用,皮肤破损处慎用;五是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反应,若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中毒症状,立即停药并就医,可采用洗胃、导泻、补液等对症处理,严重者需进行呼吸支持。

藜芦中药材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治疗肝硬化腹水
« 上一篇 今天
为什么要种植中草药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