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炒鸡内金有哪些具体功能?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砂囊内壁,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消食药,其性味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传统中医认为,鸡内金生用长于消食化积、通淋化石,而经过炒制后(多采用清炒或麸炒炮制工艺),药性由平转温,健脾作用显著增强,同时兼具涩精止带、化坚消石等功效,临床应用范围更广,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不化及固摄失常等病症。

中草药炒鸡内金的功能

炒鸡内金的核心功能首先体现在“消食健脾,运化水谷”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失调易导致食积停滞,症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酸臭或溏薄,炒制后的鸡内金,通过高温炒制破坏部分角质蛋白,使其有效成分更易溶出,同时增强温脾健脾之效,既能消磨谷食、消化积滞,又能调和脾胃气机,标本兼顾,小儿脾常不足,易因乳食不当导致疳积(表现为形体消瘦、腹部膨隆、毛发稀疏),常配伍山楂、神曲、槟榔等,组成消疳健脾方;成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慢性消化不良,则多与白术、茯苓、陈皮等健脾药同用,如经典方剂健脾丸中即用炒鸡内金,以增强消食健脾之功。

炒鸡内金具有“涩精止遗,固摄下元”的作用,肾主封藏,脾主统摄,若脾肾亏虚,固摄无权,可致遗精、遗尿、带下过多等症,炒制后鸡内金的收敛固涩之效得到提升,能固摄肾精、约束膀胱,临床中,肾虚遗精者常配伍芡实、莲须、沙苑子等,以增强涩精止遗之效;肾气不固之遗尿(尤其小儿遗尿),则多与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等温肾缩尿药同用,标本兼顾;脾虚带下清稀、量多者,可配伍山药、白果、白术等,健脾化湿、固摄止带,改善带下症状。

炒鸡内金还保留并强化了“化坚消石,通淋排石”的功效,中医认为,结石的形成与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及脾虚痰凝有关,鸡内金能消磨坚积、软化石块,炒制后其消石之力虽较生用稍缓,但健脾作用可助运化水湿,减少湿浊内生,从根源上预防结石再生,临床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砂淋、石淋)及胆结石,配伍金钱草、海金沙、郁金等,如治疗胆结石常用“排石汤”,以炒鸡内金消石化积,配金钱草清热利湿、郁金行气止痛,共奏溶石排石之效;对细小结石或泥沙样结石,单用炒鸡内金研末冲服,也有一定促进排出作用。

中草药炒鸡内金的功能

为更直观展示炒鸡内金的功能与应用,现将其主要功能与对应病症、常用配伍归纳如下:

功能分类 应用病症 常用配伍
消食健脾 食积腹胀、脾虚泄泻、小儿疳积 山楂、麦芽、白术、神曲
涩精止遗 肾虚遗精、遗尿、带下过多 芡实、桑螵蛸、莲须、山药
化坚消石 泌尿系结石、胆结石 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粉
调理脾胃 慢性胃炎、胃下垂、食欲不振 党参、茯苓、陈皮、山药

需注意的是,炒鸡内金性质偏温,胃热炽盛(口臭、便秘)、胃酸过多或胃溃疡患者慎用,以免加重热象或刺激胃黏膜;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因其有活血消积之效,不当使用可能影响胎元,用量一般以3-10g为宜,研末吞服(每次1-3g)可提高吸收率,增强疗效。

相关问答FAQs

中草药炒鸡内金的功能

  1. 炒鸡内金和生鸡内金功效有何不同?
    答:生鸡内金性平偏凉,长于消食化积、通淋化石,适用于食积腹胀、砂石淋(如泌尿系结石)、胆结石等实证;炒制后(清炒或麸炒)性转温,健脾作用增强,同时兼具涩精止带之效,更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遗精遗尿、带下过多等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生用偏重“消”,炒用偏重“健”与“涩”。

  2. 炒鸡内金适合哪些人群食用?哪些人不适合?
    答:适合人群:①脾胃虚弱者(食欲不振、腹胀、便溏);②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形体消瘦);③肾虚不固者(遗精、遗尿、带下过多);④结石患者(细小泌尿系结石、胆结石,需配伍使用),不适合人群:①胃热炽盛(口臭、牙龈肿痛、便秘);②胃酸过多或胃溃疡患者(可能刺激胃黏膜);③孕妇(炒鸡内金有活血消积之效,慎用);④实热体质(易上火者)。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护胃的中草药材
« 上一篇 今天
鸡汤药材配料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