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叶下珠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叶下珠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的干燥全草,别名珠子草、夜合草、阴阳草等,是一味常用中草药,其植株一年生,高15-60cm,茎直立,基部分枝,叶排成2列,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花小,绿色,果实扁圆形,熟时红褐色,多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印度、东南亚等地亦有生长,叶下珠在传统医学中应用历史悠久,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尤其在肝病治疗、抗病毒等领域备受关注。

中草药叶下珠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叶下珠性味甘、苦,微寒,归肝、肺经,中医理论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消积、利尿、明目之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痢疾、肠炎、肝炎、水肿、小儿疳积、目赤肿痛、毒蛇咬伤等症。《生草药性备要》记载叶下珠“治小儿疳积,洗疳疮,治头上生疽”,《滇南本草》则言其“治水肿,利小便,消痰,破瘀血”,现代中医常将其用于湿热黄疸、泻痢泄泻等属热证、湿证者,尤其对肝胆湿热引起的胁痛、黄疸效果显著。

化学成分

叶下珠的药理活性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目前已从中分离鉴定出多种类型化合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黄酮类:如槲皮素、山奈酚、异槲皮苷、芦丁等,是其抗氧化、抗炎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2. 鞣质类:包括没食子酸、鞣花酸、柯里京等,具有收敛止泻、抗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3. 生物碱类:如叶下珠碱、三裂碱、尿囊素等,研究表明部分生物碱具有抗乙肝病毒、抗肿瘤活性。
  4. 酚类化合物:如柯里京、去氢柯里京,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有显著抑制作用。
  5. 三萜类:如羽扇豆醇、熊果酸,具有抗炎、保肝、降血糖等作用。
  6. 其他成分:还含有挥发油、甾醇、有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如锌、硒等),协同发挥药效。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对叶下珠的活性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证实其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

  1. 抗肝炎病毒作用:叶下珠是研究最深入的抗乙肝病毒中草药之一,其活性成分柯里京、没食子酸等可抑制乙肝病毒(HBV)DNA聚合酶活性,阻断病毒复制;同时能降低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表达,促进病毒转阴,动物实验显示,叶下珠提取物能显著降低HBV转基因小鼠血清病毒载量,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

  2. 保肝抗肝纤维化作用:叶下珠可通过抗氧化、抗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等多途径保护肝细胞,其黄酮类成分能清除自由基,提高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鞣质类成分可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释放,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3. 抗菌与抗炎作用:叶下珠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肠道致病菌效果显著,这与传统治疗痢疾的用法相符,其抗炎机制与抑制环氧合酶(COX-2)、前列腺素E2(PGE2)等炎症介质释放有关。

    中草药叶下珠

  4. 抗氧化与免疫调节作用:叶下珠富含多酚、黄酮等抗氧化物质,能有效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5. 抗肿瘤与降血糖作用:初步研究发现,叶下珠中的三萜类、生物碱成分对肝癌、胃癌、肺癌等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可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其多糖和生物碱成分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辅助降低血糖。

临床应用

基于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叶下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疾病:

  1. 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是叶下珠的主要适应症,临床常以叶下珠为主药,配伍五味子、虎杖、垂盆草等制成复方制剂(如叶下珠片、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可改善肝功能(降低ALT、AST),促进HBV-DNA转阴,缓解肝区疼痛、乏力、纳差等症状。

  2. 肠道感染性疾病:对于细菌性痢疾、肠炎,叶下珠单用或配伍黄连、木香、白头翁等,能迅速缓解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缩短病程,尤其对儿童腹泻安全性较高。

  3. 小儿疳积:叶下珠配伍鸡内金、麦芽、神曲等消食化积药,可治疗小儿脾虚疳积,症见食欲不振、面黄肌瘦、腹胀、大便不调等,其消积健脾作用温和,适合儿童长期服用。

    中草药叶下珠

  4. 其他疾病:外用可治疗毒蛇咬伤、疔疮肿毒、湿疹等,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内服还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配伍茯苓、泽泻等利尿药增强疗效。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用量可加倍,30-60g,亦可制成丸剂、散剂或提取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 注意事项:叶下珠性微寒,脾胃虚寒者(症见腹痛、喜温、便溏)慎用,以免加重腹泻;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用药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目前尚无长期大量服用的安全性数据,避免超剂量、长期使用;用药期间如出现皮疹、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叶下珠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成分类别 代表性成分 主要药理作用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芦丁 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调节免疫
鞣质类 没食子酸、鞣花酸、柯里京 收敛止泻、抗菌、抑制HBV复制、抗肝纤维化
生物碱类 叶下珠碱、三裂碱 抗病毒、抗肿瘤、镇痛
酚类化合物 柯里京、去氢柯里京 抑制HBV-DNA聚合酶、降酶、抗肝损伤
三萜类 羽扇豆醇、熊果酸 抗炎、保肝、降血糖、抗肿瘤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叶下珠治疗乙肝的效果如何?是否有科学依据?
解答: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叶下珠对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其活性成分(如柯里京、没食子酸)能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降低血清HBV-DNA载量,同时可改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减轻肝组织炎症,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以叶下珠为主的复方制剂联合抗病毒西药(如恩替卡韦),能提高HBV-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优于单用西药,但需注意,叶下珠不能完全替代抗病毒药物,且疗效因人而异,用药前应咨询专业医师,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问题2:服用叶下珠会有哪些副作用?哪些人不宜使用?
解答:叶下珠整体安全性较高,但部分人群可能出现不良反应,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泻、腹痛等,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极少数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需立即停药,以下人群不宜使用:① 脾胃虚寒者(易腹泻、畏寒);②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目前缺乏安全性数据);③ 对叶下珠过敏者;④ 儿童、年老体弱者需在医师指导下减量使用,叶下珠性微寒,不宜与寒凉药物(如黄连、黄芩等)长期同用,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热咳嗽的中草药
« 上一篇 昨天
利尿的中草药图片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