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棕药材图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地棕,又称棕榈根、棕树根,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f.) H.Wendl.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其性味苦、涩,平,归肝、大肠经,具有收敛止血、涩肠止泻、止带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泻痢、白带过多等症,地棕药材的识别需结合其植物来源、形态特征及药材性状,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介绍地棕的相关信息,并附上药材识别要点,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地棕药材的特征。

地棕药材图片

地棕的植物来源与形态

地棕的原植物棕榈为常绿乔木,高可达10米,树干圆柱形,不分枝,具老叶纤维构成的叶鞘(即“棕衣”),叶簇生于茎顶,叶柄坚硬,长约75厘米,横断面近三角形,边缘有锋利的锯齿;叶掌状深裂,裂片条形,革质,坚硬,顶端2裂,叶脉平行,两面均凸起,肉穗花序腋生,多分枝,花小,黄绿色,总花梗被鞘状苞片包裹;雄花萼片3,分离,花瓣3,雄蕊6;雌花萼片3,花瓣3,退化雄蕊6,子房上位,3室,核果肾形或球形,直径约1厘米,熟时蓝黑色,被白粉,棕榈多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生于疏林中、路边或山脚,现各地多有栽培,其根全年可采,以秋季采者质佳,挖取后洗净,除去须根及泥沙,切片,晒干或阴干入药。

地棕药材的性状特征

地棕药材的性状鉴别是识别真伪的关键,其干燥根呈圆柱形或稍带弯曲,长短不一,直径1.5-4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支根痕,栓皮粗糙,常呈片状脱落,露出棕黄色的皮层,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较薄,浅棕色,可见细小的棕色油点;木部占大部分,浅黄棕色,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年轮样),中心可见小形的髓部,气微,味微苦、涩,饮片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直径0.5-2厘米,表面皮部与木部界限分明,木部射线呈放射状排列,质硬而脆,以条粗、断面色黄、味涩者为佳。

地棕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地棕主要含有黄酮类、酚类、鞣质、甾体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鞣质是其收敛止血、涩肠止泻的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与黏膜表面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减少渗出;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能缓解肠道炎症;酚类和甾体成分则可能参与调节子宫平滑肌,用于崩漏等症,药理实验显示,地棕煎剂对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能减慢肠蠕动,止泻作用显著;其提取物可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表现出良好的止血效果,地棕还对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肠道感染性腹泻。

地棕的临床应用与配伍

地棕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情配伍其他药物以增强疗效,用于止血时,若属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常配伍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凉血止血药;若属脾虚不统之便血、崩漏,则配伍党参、黄芪、白术等补气健脾药,用于止泻时,若属寒湿泻痢,可配伍炮姜、苍术、厚朴等温中化湿药;若属脾虚久泻,则配伍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健脾益气药,用于止带时,若属脾虚湿盛之白带过多,常配伍山药、白术、芡实等健脾燥湿药;若属肾虚带下,则配伍熟地、山茱萸、杜仲等补肾固涩药,地棕外用可治创伤出血,研末撒于患处;或治湿癣,煎水洗患处。

地棕药材图片

地棕的采集加工与贮藏

地棕的采集一般在秋季(9-11月)或冬季(12月至次年1月),此时植物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根中有效成分积累较多,采挖时需选择生长3-5年以上的棕榈树,挖取根部,避免损伤根皮,洗净后趁鲜切厚片(厚约0.3-0.5厘米),晒干或60℃以下烘干,若遇阴雨天气,可先用文火烘干至半干,再摊晒至全干,以防霉变,贮藏时需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虫、防鼠,贮藏温度以25℃以下为宜,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以免药材吸潮变质,影响疗效,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发现受潮或虫蛀时及时翻晒或用磷化铝熏蒸处理。

地棕药材快速信息表

项目 内容描述
来源 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f.) H.Wendl.的干燥根
采集时间 秋季(9-11月)或冬季(12月至次年1月)
药材性状 圆柱形,表面灰棕/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质坚硬,断面纤维性,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 苦、涩,平;归肝、大肠经
功效主治 收敛止血,涩肠止泻,止带;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泻痢、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1.5-3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注意事项 实热证及孕妇慎用;不宜过量,以免引起便秘

地棕药材图片识别要点

在实际应用中,地棕药材的图片识别需重点关注以下特征:

  1. 整体形态:药材呈圆柱形或略弯曲,无分枝,表面可见纵向的皱纹和横向的支根痕,老根常因栓皮脱落而露出棕黄色皮层。
  2. 断面特征:断面不平坦,显纤维性,皮部与木部界限清晰,木部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年轮样),中心可见小髓部,这是区别于其他根类药材(如丹参、黄芪)的重要依据。
  3. 颜色与气味: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断面浅黄棕色,气微(无明显气味),味微苦后带涩,嚼之有砂粒感(因含大量纤维)。
  4. 饮片特征:饮片为类圆形厚片,直径0.5-2厘米,切面可见放射状纹理,边缘残留栓皮,质硬而脆,敲击时易碎。

若图片中药材呈纺锤形、表面有横环纹或断面有菊花心(如桔梗),则可能为伪品(如某些同科植物的根),需结合上述特征仔细辨别。

相关问答FAQs

Q1:地棕药材与“棕榈子”如何区分?
A1:地棕药材为棕榈的根,而棕榈子(又称“棕榈果”)为棕榈的成熟果实,二者来源部位不同,性状差异显著:地棕呈圆柱形根状,表面有纵皱纹,断面纤维性;棕榈子呈肾形或球形,直径0.5-1厘米,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网状纹理,果皮坚硬,内含1粒种子,功效上,地棕以收敛止血、涩肠止泻为主,棕榈子则多用于涩肠止泻、固精缩尿,使用时需注意区分。

地棕药材图片

Q2:地棕药材在贮藏过程中为何易受潮?如何避免?
A2:地棕药材富含鞣质、纤维等亲水性成分,且断面粗糙,孔隙较多,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受潮,受潮后药材易发霉、变色,甚至有效成分分解,为避免受潮,贮藏时应将药材用透气的麻袋或纸箱包装(避免使用塑料袋,以防不透气),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内,远离墙壁和地面(可用货架存放),并定期检查湿度(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若遇潮湿天气,可开启除湿机或生石灰吸潮,必要时翻晒药材以保持干燥。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什么药材治腰痛
« 上一篇 今天
治疗胃胀的中草药有哪些?其作用原理是什么?如何正确应用?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