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作为呼吸与消化道的共同门户,易受外邪侵袭、饮食不当等因素影响,出现咽痛、干痒、异物感、声音嘶哑等不适症状,中草药治疗喉咙疾病历史悠久,其核心在于辨证论治,通过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清除病邪、濡养咽喉黏膜,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以下从功效分类入手,详细介绍常用治疗喉咙的中草药及其应用。
清热解毒类:适用于风热、热毒壅盛型咽喉疾病
此类草药性多寒凉,能清解肺胃实热、泻火解毒,常用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表现为咽喉红肿热痛、吞咽困难、发热、黄痰等症状。
-
金银花:性甘寒,归肺、胃、心经,具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效,为“疮家圣药”,其既能清解里热,又透散表热,常与连翘、薄荷配伍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的咽喉肿痛,代表方如银翘散,现代研究证实,金银花含绿原酸、木犀草苷等成分,有广谱抗菌、抗炎作用,能缓解咽喉黏膜充血,用量一般10-15g,煎服或泡服,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
连翘:性苦微寒,归肺、心、胆经,长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兼能疏散风热,其“升浮宣散,能透肌解表”,与金银花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尤其适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咽喉红肿、扁桃体化脓,用量6-15g,虚寒疮疡、气虚脓清者忌用。
-
板蓝根:性苦寒,归心、胃肝经,功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是治疗病毒性咽喉炎的常用药,对风热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咽炎等引起的咽喉肿痛、发热有较好疗效,常与玄参、麦冬配伍,用量10-30g,体质虚寒者慎用,过量可能引起腹泻。
-
蒲公英:性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力强,兼能利尿通淋,其“至贱而有大功”,适用于热毒咽喉肿痛,常与金银花、野菊花配伍,亦可捣烂外敷颈部,用量10-15g,煎服,过量易致腹泻,脾胃虚寒者慎用。
-
鱼腥草:性辛微寒,归肺经,以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见长,对肺热咽喉肿痛、扁桃体化脓有良效,其含癸酰乙醛(鱼腥草素),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用量15-30g,宜后下,不宜久煎,虚寒证忌用。
养阴润燥类:适用于阴虚燥热型慢性咽喉疾病
此类草药性多甘凉,能滋养肺胃之阴、润燥利咽,常用于慢性咽炎、干燥综合征、放射性咽喉炎等,表现为咽喉干燥、干痒灼热、异物感、声音嘶哑、痰少而黏等。
-
麦冬: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擅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为“滋阴润燥要药”,其能滋养肺胃之阴,改善阴虚燥热所致的咽喉干痛、口渴,常与沙参、玉竹配伍,代表方如沙参麦冬汤,现代研究显示,麦冬多糖能促进唾液分泌,修复咽喉黏膜,用量10-15g,风寒咳嗽、脾胃虚寒者忌用。
-
沙参: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分南沙参与北沙参,北沙参养阴润燥力更强,南沙参兼能益气化痰,二者均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热燥咳、咽喉干涩,常与麦冬、玄参同用,用量10-15g,不宜与藜芦同用,风寒咳嗽者慎用。
-
玄参:性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能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尤善“滋肾水,以降浮火”,对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干咽燥效佳,常与生地、麦冬配伍,即“增液汤”,用量10-15g,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用。
-
生地黄:性甘苦寒,归心、肝、肺经,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长,适用于热病伤阴、咽喉干痛,常与玄参、麦冬同用,增强滋阴润燥之力,鲜生地清热力更强,可捣汁饮用,用量10-30g,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慎用。
利咽开音类:适用于声音嘶哑、咽喉不利
此类草药能开音利喉、化痰散结,常用于喉炎、声带小结、用嗓过度等引起的声音嘶哑、咽喉异物感。
-
胖大海:性甘寒,归肺、大肠经,功擅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其“开音治哑,为咽喉神药”,适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每次1-2枚沸水泡服,可加冰糖,但风寒感冒、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易致腹泻。
-
罗汉果:性甘凉,归肺、大肠经,能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其甜味素不升高血糖,适合糖尿病患者,对肺热燥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有良效,可单用泡服或与胖大海、木蝴蝶配伍,用量10-30g,煎服或泡服,风寒咳嗽者忌用。
-
木蝴蝶:性苦甘凉,归肺、肝、胃经,功善清热利咽、疏肝和胃,其“薄而轻虚,入肺肝,最搜风热”,适用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尤擅长治疗“金实不鸣”(实证失音),用量3-6g,研粉吞服或煎服,孕妇慎用。
宣肺利咽类:适用于外感咳嗽、咽喉不利
此类草药能宣通肺气、化痰利咽,常用于外感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伴咽喉不适。
-
桔梗:性苦辛平,归肺经,为“舟楫之药”,能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其性升散,可载药上行,直达咽喉,常与甘草配伍(即“甘桔汤”),治疗咽喉肿痛、咳嗽痰多,用量3-10g,过量易致恶心呕吐,有呕吐倾向者慎用。
-
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炙甘草偏于补脾益气,常作为咽喉疾病的“使药”,缓和药性、保护咽喉,用量3-10g,大剂量久服易水肿、高血压,不宜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
牛蒡子:性辛苦寒,归肺、胃经,能疏散风热、解毒利咽,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麻疹不透,其“滑肠通便”,便溏者慎用,用量6-12g。
-
射干:性苦寒,归肺经,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痰壅咳喘,常与麻黄、细辛配伍(如射干麻黄汤),用量6-10g,脾胃虚寒者慎用。
常用治疗喉咙中草药核心信息表
草药名称 | 性味归经 | 核心功效 | 适用症状 | 参考用量(g) |
---|---|---|---|---|
金银花 | 甘寒,肺胃心经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风热咽痛,温病初起 | 10-15 |
麦冬 | 甘微苦微寒,心肺胃经 |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 阴虚咽干,燥咳 | 10-15 |
桔梗 | 苦辛平,肺经 |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 咽喉肿痛,咳嗽痰多 | 3-10 |
胖大海 | 甘寒,肺大肠经 | 清热润肺,利咽开音 | 肺热声哑,咽喉疼痛 | 1-2(枚,泡服) |
玄参 | 甘苦咸微寒,肺胃肾经 |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 | 虚火上炎,咽喉肿痛 | 10-15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喉咙痛时能否自行用金银花、板蓝根泡水喝?
解答:需辨证后使用,金银花、板蓝根性寒凉,适用于风热或热毒壅盛型喉咙痛(表现为咽喉红肿、发热、黄痰、口渴),但若属风寒感冒(怕冷、流清涕、白痰),或脾胃虚寒(易腹泻、食欲不振),盲目使用寒凉药物会加重病情,长期过量饮用可能损伤脾胃,建议症状持续不缓解时及时就医,由医师指导用药。
问题2:慢性咽炎反复发作,日常调理可用哪些中草药?
解答:慢性咽炎多属阴虚燥热或气阴两虚,日常可选用养阴润燥、益气利咽的中草药调理,推荐方药:麦冬10g、沙参10g、玄参6g、桔梗3g、生甘草3g,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能滋养肺胃之阴、润喉利咽,同时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注意用嗓卫生,若伴有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症状,需同时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