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根类药材在传统中医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根部的红色不仅具有直观的辨识特征,更与药材的活性成分和功效密切相关,这类药材多具活血化瘀、补血止血、清热凉血等作用,其红色多来源于所含的醌类、黄酮类、生物碱等化学成分,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红色根类药材的图片特征、来源及功效应用,并通过表格归纳其核心信息,最后附相关问答。
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是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其药材图片特征显著:根茎短粗,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顶端常有残留的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表面呈棕红色或暗红色,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呈放射状排列,俗称“菊花心”,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丹参酮ⅡA、丹酚酸等,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胸痹心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失眠等症,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在改善心血管功能、抗血栓形成、保护心肌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红参
红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栽培品经蒸制加工后的干燥根,其加工过程使药材颜色由白色转为红棕色,药性由偏凉转温,红参的图片特征鲜明: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0cm,直径1~3cm,表面半透明,红棕色或深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黄褐色斑块(习称“黄马褂”);主根下部有2~5条支根,全须红参还带有细长的须根;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红棕色,可见清晰的形成层环、皮部有棕黄色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纹理,红参的功效为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等症,是治疗气虚欲脱证的峻补之品,尤其适合冬季或体质虚寒者使用。
茜草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是常用的凉血止血、祛瘀通经药,其药材图片特征为:根茎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长圆柱形,弯曲不直,长10~30cm,直径0.1~0.5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有细纵纹及少数细根痕,皮部易脱落,露出浅黄红色的木部,故断面可见“皮部红棕色,木部浅黄红色”的特征,俗称“红线木心”;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薄,木部宽广,茜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茜草素、异茜草素等,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止咳祛痰的功效,用于治疗血热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等症,其止血兼能化瘀,适用于血瘀性出血证。
紫草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软紫草)或紫草(硬紫草)的干燥根,以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为主要功效,紫草的图片特征因品种略有差异:新疆紫草根呈长圆柱形,多扭曲,长7~20cm,直径1~2.5c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支根痕,皮部松软,常呈条片状剥落,露出木部,木部浅黄白色,呈放射状纹理;质松软,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紫红色,木部黄白色,硬紫草根较长,表面灰褐色或红棕色,皮部较薄,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常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等症,现代临床还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病。
制何首乌
制何首乌为何首乌的炮制加工品,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经黑豆汁拌蒸后,药性由补益精血转为固肾乌发,且性味转温,制何首乌的图片特征为:呈团块状或皱缩成团,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有皱缩纹,可见有筋脉点(维管束);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棕褐色或黑色,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明显,这是何首乌的鉴别特征之一,制何首乌的功效为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高脂血症等症,是临床常用的补益肝肾药,尤其适用于精血亏虚导致的须发早白、腰膝酸软。
红色根类药材核心信息表
药材名称 | 来源 | 根的图片特征 | 主要功效 | 常见应用 |
---|---|---|---|---|
丹参 | 唇形科丹参的根及根茎 | 表面棕红色/暗红色,纵皱纹,断面皮部棕红、木部黄褐呈菊花心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 | 胸痹心痛、经闭痛经、心烦失眠 |
红参 | 五加科人参栽培品蒸制 | 表面红棕色半透明,角质样断面,可见树脂道及放射纹 |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 体虚欲脱、气不摄血、崩漏下血 |
茜草 | 茜草科茜草的根及根茎 | 根圆柱形弯曲,表面红棕,断面皮部红棕、木部浅黄红(红线木心) | 凉血止血、祛瘀通经 | 血热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 |
紫草 | 紫草科紫草的根 | 根紫红/紫褐,皮部松软剥落,断面皮部紫红、木部黄白 |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 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 |
制何首乌 | 蓼科何首乌块根蒸制 | 表面黑褐皱缩,断面角质棕褐,云锦状花纹明显 | 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 | 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血虚萎黄 |
相关问答(FAQs)
Q1:红色根药材的颜色是否越深效果越好?
A1:并非颜色越深效果越好,药材的颜色受品种、产地、炮制方法、采收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红参的颜色因蒸制工艺形成,颜色过深可能提示炮制过度,有效成分可能受损;丹参的颜色主要与丹参酮类含量相关,但颜色过深也可能夹杂杂质,判断药材质量需结合颜色、质地、断面特征及有效成分含量综合评估,不能仅凭颜色深浅判断药效优劣。
Q2:红色根类药材在服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2:红色根类药材多具活血、温补作用,服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辨证使用,如丹参性偏凉,血瘀兼热证适宜,而虚寒证慎用;红参性温,实热、阴虚火旺者忌服,以免“上火”。②注意配伍禁忌,如丹参不宜与藜芦同用(十八反);红参不宜与萝卜、茶同服,以免降低补气功效。③控制剂量,活血药过量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补益药过量易导致滞气,需遵医嘱按剂量服用。④特殊人群慎用,孕妇、月经期女性使用活血药(如丹参、茜草)需谨慎,以免引起流产或出血过多;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服用红参前应咨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