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的中草药作用具体包含哪些功效与应用?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麦冬,又名麦门冬、沿阶草,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浙江、四川、江苏等地,以浙江杭州产者质佳,称“杭麦冬”,其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是一味临床常用的滋阴润燥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言其“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足见其应用历史悠久,现代研究表明,麦冬含有麦冬多糖、甾体皂苷(如鲁斯可皂苷元)、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兼具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作用,在呼吸、消化、心血管等多系统疾病中均有应用价值。

麦冬的中草药作用

麦冬的中草药作用

滋阴润肺,润肺止咳

麦冬是治疗肺阴虚证的要药,其性微寒,能养肺阴、清肺热、润肺燥,适用于肺阴不足所致的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声音嘶哑、潮热盗汗、咽干鼻燥等症,传统名方如《温病条辨》中的沙参麦冬汤,以麦冬配伍沙参、玉竹、天花粉,共奏养阴清肺、润燥止咳之功,主治燥伤肺胃阴分、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麦冬中的麦冬多糖和甾体皂苷可促进呼吸道黏膜分泌,增强纤毛运动,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同时提高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阴虚燥咳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麦冬对放射性肺炎引起的肺损伤也有保护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肺组织修复。

养胃生津,益阴和胃

胃阴不足是临床常见证候,多表现为口干舌燥、食欲不振、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舌红少苔等,麦冬甘寒质润,能养胃阴、生胃津、清虚热,为“益胃生津”之良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玉液汤,以麦冬配伍山药、黄芪、知母,主治消渴病(糖尿病)之气阴两虚证,能改善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等症状,现代研究发现,麦冬水提物可显著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修复受损黏膜屏障;同时能调节胃酸分泌,缓解胃黏膜炎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麦冬中的多糖成分还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环境,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泻、便秘交替症状。

清心除烦,安神定志

心阴亏虚、心火亢盛可导致心烦失眠、多梦易惊、口舌生疮、健忘怔忡等症,麦冬能养心阴、清心火、除烦热,为清心除烦之佳品。《千金要方》中的天王补心丹,以麦冬配伍生地黄、玄参、丹参、酸枣仁等,主治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的心悸失眠、神疲健忘,是中医治疗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的常用方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麦冬中的麦冬皂苷和黄酮类成分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的平衡,抑制神经细胞过度兴奋,具有镇静、抗焦虑、抗抑郁作用;同时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对老年性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也有潜在防治价值。

麦冬的中草药作用

润肠通便,缓解肠燥

阴虚肠燥便秘多见于老年人、产后妇女或久病体虚者,表现为大便干结如羊粪、排出困难、腹胀腹痛、口干咽燥等,麦冬质润多汁,能滋阴润肠、增液行舟,适用于肠燥便秘的治疗,常配伍火麻仁、杏仁、当归等,如《伤寒论》中的麻子仁丸(加减),可增强润肠通便之力,且麦冬滋阴而不伤正,攻下而不伤胃,对老年性、功能性便秘尤为适宜,现代研究发现,麦冬中的多糖和黏液质能润滑肠道黏膜,促进肠蠕动,同时保留肠道水分,软化粪便,缓解排便困难,且长期使用不易产生依赖性。

其他药理作用

除上述主要功效外,麦冬还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1. 增强免疫功能:麦冬多糖是免疫调节的主要成分,可激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促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的分泌,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对放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有改善作用。
  2. 抗疲劳与耐缺氧:麦冬提取物能降低运动后血乳酸和尿素氮水平,提高肝糖原储备,增强机体抗疲劳能力;同时能提高心肌和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对高原反应、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有保护作用。
  3. 降血糖与调血脂:麦冬多糖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同时能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促进其代谢,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4. 保护心血管:麦冬总皂苷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对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防治作用。

麦冬常见配伍应用

配伍药物 功效协同作用 主治病症
沙参、玉竹 养阴润肺之力增强 肺燥干咳、咽干口渴
五味子、川贝母 敛肺止咳、化痰利咽 久咳不止、痰少而黏
生地黄、玄参 滋阴降火、清心除烦 热病伤阴、心烦失眠
石斛、太子参 益胃生津、健脾和胃 胃阴不足、食欲不振、口干舌燥
火麻仁、杏仁 润肠通便、行气导滞 阴虚肠燥、大便干结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麦冬适合哪些人群长期服用?哪些人不适合?
解答:麦冬性微寒,适合阴虚体质者(常表现为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夜间盗汗、大便干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阴虚燥咳);胃阴不足者(如慢性胃炎、食欲不振、胃脘隐痛);糖尿病患者(辅助降血糖、改善口渴);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缓解心烦失眠、潮热盗汗),但脾胃虚寒(腹胀、便溏、畏寒肢冷)、湿浊中阻(舌苔厚腻、口中黏腻)、风寒咳嗽(咳白稀痰、鼻塞流清涕)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寒湿或阻碍脾胃运化,长期服用建议咨询中医师,根据体质调整用量(一般3-10克/日)。

麦冬的中草药作用

问题2:麦冬和天冬都是滋阴药,如何区分使用?
解答:麦冬与天冬虽均能滋阴润燥,但功效侧重不同:① 性味归经: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偏于“润肺胃、清心火”;天冬甘苦大寒,归肺、肾经,偏于“滋肾阴、清肺热”。② 功效特点:麦冬滋阴而不碍胃,善治肺胃阴虚,且能清心安神;天冬滋肾力强,兼能润肠通便,善治肾阴亏虚、肺热燥咳及肠燥便秘。③ 临床应用:若见干咳少痰、胃阴不足、心烦失眠,选麦冬;若见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肾虚消渴、肠燥便秘,选天冬,肺燥咳嗽伴咽干用麦冬,肾虚喘咳伴潮热用天冬;胃阴不足用麦冬,肾阴亏虚用天冬,两者常相须为用(如《张氏医通》中的二冬膏),但天冬大寒,脾胃虚弱者需慎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药材大黄价格走势如何?供需变化与市场影响解析
« 上一篇 前天
可食用中草药有哪些?如何科学食用避免中毒风险?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