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药材大全及图片,哪些常见养生药材实用且配图清晰易懂?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养生药材作为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药食同源”“治未病”的智慧,通过调和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目的,这些药材多来源于自然界,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验证,形成了丰富的应用体系,下面将详细介绍常见养生药材的分类、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并辅以速查表格,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合理使用。

养生药材大全及图片

补气类养生药材

补气药材主要用于改善气虚症状,如乏力、气短、自汗、食欲不振等,适用于过度劳累、体质虚弱或大病初愈者。

  1. 黄芪
    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被誉为“补气之长”,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如脱肛、子宫脱垂)、自汗盗汗,可泡水、煲汤,如黄芪炖鸡,或与党参、白术配伍增强补气效果,注意:表实邪盛、气滞湿阻者禁用,避免过量导致上火。

  2. 党参
    性味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适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咳嗽气喘,药力平和,适合长期调理,可煮粥、煲汤(如党参山药粥),或与红枣、枸杞同泡,实证、热证者慎用。

  3. 白术
    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常与茯苓、党参配伍健脾,或与苍术配伍燥湿,阴虚内热者忌用,煎煮时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流失。

补血类养生药材

补血药材主要改善血虚症状,如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月经量少等,适用于失血过多、久病体虚或女性调养。

  1. 当归
    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被誉为“血中圣药”,适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可炖汤(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泡酒,或与熟地、白芍配伍四物汤,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慎用,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 熟地黄
    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常与当归、白芍、川芎配伍“四物汤”,或与山茱萸、山药配“六味地黄丸”,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需配伍健脾药,如砂仁、陈皮,以免滋腻碍胃。

  3. 阿胶
    性味甘,平,归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多种出血证(如吐血、便血)、阴虚燥咳,可烊化兑服(用黄酒或开水溶化),或制成阿胶糕、阿胶粥,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者慎用,感冒期间暂停使用。

滋阴类养生药材

滋阴药材主要用于改善阴虚症状,如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头晕耳鸣等,适用于热病后期或久病耗伤阴液者。

养生药材大全及图片

  1. 枸杞子
    性味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力减退、消渴,可泡水、煲汤、煮粥(如枸杞银耳羹),或与菊花配伍清肝明目,脾虚便溏者不宜过量,以免腹泻。

  2. 麦冬
    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可泡茶、煮粥(如麦冬玉竹粥),或与沙参、川贝配伍润肺,脾胃虚寒、风寒咳嗽者忌用。

  3. 玉竹
    性味甘,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烦热口渴、消渴,可煮汤(如玉竹沙参瘦肉汤)、泡茶,性质平和,适合长期调理,痰湿内盛者慎用。

温阳类养生药材

温阳药材主要用于改善阳虚症状,如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小便清长等,适用于肾阳不足、寒邪内侵者。

  1. 肉桂
    性味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如腰膝冷痛、夜尿频多)、心腹冷痛、寒痹腰痛,可炖肉(如肉桂炖牛肉)、煮粥,或研末冲服,阴虚火旺、有出血倾向者忌用,孕妇慎用。

  2. 杜仲
    性味甘,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胎动不安,可泡茶、煲汤(如杜仲猪腰汤),炒至后破坏其胶质,有效成分更易析出,阴虚火旺者慎用。

  3. 淫羊藿
    性味辛、甘,温,归肾、肝经,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肾阳虚衰、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可泡酒、煲汤,或与仙茅、巴戟天配伍,阴虚火旺、高血压患者慎用。

安神类养生药材

安神药材主要用于改善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症状,适用于心肝血虚或心火亢盛者。

  1. 酸枣仁
    性味甘、酸,平,归肝、胆、心经,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可炒熟研末冲服,或与百合、莲子煮粥(如酸枣仁百合粥),便溏者慎用。

    养生药材大全及图片

  2. 茯苓
    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可煲汤(如茯苓山药粥)、做茯苓饼,性质平和,适合多数人,虚寒精滑者忌用。

理气类养生药材

理气药材主要用于改善气滞症状,如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嗳气呃逆等,适用于情绪不畅或饮食不节导致的气机不畅。

  1. 陈皮
    性味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可泡茶(如陈皮普洱)、煲汤(如陈皮红豆沙),陈久者效果更佳,阴虚燥咳、吐血者慎用。

  2. 玫瑰花
    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脾经,疏肝解郁、活血调经,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可泡茶(如玫瑰花茶)、煮粥,性质温和,适合女性日常调理,便秘者不宜过量。

常见养生药材速查表

名称 性味 主要功效 适用人群 注意事项
黄芪 甘,微温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气虚乏力、自汗、中气下陷 表实邪盛、气滞湿阻者禁用
当归 甘、辛,温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肠燥便秘 湿盛中满、便溏者慎用
枸杞子 甘,平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视力减退 脾虚便溏者不宜过量
肉桂 辛、甘,大热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肾阳不足、腰膝冷痛、心腹冷痛 阴虚火旺、出血倾向者忌用
酸枣仁 甘、酸,平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 便溏者慎用

相关问答FAQs

Q1:养生药材可以长期服用吗?
A:养生药材是否可长期服用需根据药材性质和个人体质而定,如枸杞、山药等性质平和的药材,可在医师指导下长期适量服用;但黄芪、肉桂等偏温补的药材,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上火或阴阳失衡,建议“中病即止”,服用1-2个月后评估效果,必要时调整配方,避免盲目进补。

Q2:哪些人不适合用养生药材?
A:以下人群需谨慎使用养生药材:① 实证、热证者(如感冒发烧、口苦咽干、便秘),服用补益类药材可能“闭门留寇”,加重病情;② 脾胃虚弱者(如腹胀、便溏),滋腻药材(如熟地、阿胶)可能加重脾胃负担;③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部分药材(如红花、麝香)有活血或毒性,需严格遵医嘱;④ 儿童、青少年,除非有明确虚证,否则一般不建议盲目进补,以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破气中草药有哪些?各自功效、适用人群及配伍禁忌?
« 上一篇 前天
肾结石中草药偏方真能排石吗?安全与效果如何兼顾?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