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山豆根图片有哪些鉴别特征?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中药材山豆根为常用清热解毒药,其基源主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火毒蕴结所致的咽喉肿痛、齿龈肿痛、肺热咳嗽等症,以下从来源、性状特征、图片识别要点、功效主治、伪品鉴别等方面详细介绍,并附相关问答。

中药材山豆根图片

来源与基源

山豆根正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及杂质,干燥而成,其药材名称始载于《开宝本草》,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因其根茎结节状,形如豆粒,故名“山豆根”,需注意的是,部分地区曾将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根茎称为“北豆根”,虽也具清热解毒作用,但非山豆根正品,二者来源、性状及功效均有差异,使用时需加以区分。

性状特征(对应图片识别核心)

山豆根药材因加工方式不同,常呈不规则的结节状或长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一,直径0.5~2.5cm,其性状特征是图片识别的关键,具体如下:

  1. 根茎部分:呈结节状,常多个相连,顶端有残留的茎基或茎痕,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的皮孔样突起,栓皮薄,部分易脱落,露出淡黄色的皮部。
  2. 根部分:呈圆柱形,常有分枝,表面有细纵纹及横向裂纹,可见细长的须根或须根痕,质地坚硬,不易折断。
  3. 断面特征: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年轮状),中央无髓或髓部细小,折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若为饮片(切片),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厚0.1~0.3cm,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纹理清晰,周边灰棕色,偶见残留的栓皮。

图片识别要点(表格归纳)

为便于直观识别,现将山豆根药材及饮片的图片特征归纳如下:

中药材山豆根图片

特征部位 图片中的具体表现
整体形态 结节状或长圆柱形,略弯曲,常有分枝,大小不一,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可见纵皱纹和皮孔样突起。
根茎顶端 可见残留的茎基或圆形茎痕,周围常有根簇生。
栓皮 薄而脆,部分脱落处露出淡黄色皮部,脱落处呈浅棕色。
断面切面 皮部与木部界限分明,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呈放射状纹理(“菊花心”),纤维性强。
气味 气微,味极苦,嚼之发黏(图片中若展示断面,可提示“味苦有黏性”为鉴别要点)。

功效与主治

山豆根性寒,味苦,有毒,归肺、胃经,其核心功效为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临床主要用于:

  • 咽喉肿痛: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尤其适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可单用煎汤含漱,或配伍射干、玄参、板蓝根等增强清热解毒利咽之效。
  • 齿龈肿痛:胃火上攻所致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可配伍黄连、升麻、石膏等清胃泻火。
  • 肺热咳嗽:热壅肺肺所致的咳嗽痰稠,常与桔梗、甘草、金银花等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
  • 痈肿疮毒:热毒壅滞肌肤所致的痈肿疔疮,可研末外敷,或配伍蒲公英、野菊花等内服外用。

需特别注意的是,山豆根有毒,内服需严格控制用量,常规煎汤用量为3~6g,过量或久服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晕、乏力等中毒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肝肾功能损害,故脾胃虚寒、体质虚弱者慎用。

伪品鉴别

市场上常见以“北豆根”(防己科蝙蝠葛的根茎)冒充山豆根,二者功效相似,但来源、性状不同,需仔细区分:

  • 北豆根:呈细长圆柱形,弯曲,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有纵皱纹及明显的横向皮孔样突起,断面黄白色,纤维性,中心有髓,味苦。
  • 山豆根:如前所述,为结节状或圆柱形,断面无髓,木部呈放射状纹理,味极苦且嚼之有黏性。

少数地区将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的根误作山豆根,但苦参表面纵皱纹明显,质坚硬,断面纤维性,味苦,无山豆根的“放射状纹理”和“黏性”,可通过性状鉴别区分。

中药材山豆根图片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 用法:内服煎汤,3~6g;或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
  • 注意事项
    1. 山豆根有毒,内服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过量或久服。
    2.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禁用;孕妇、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 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毒性成分增加。
    4.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不良反应。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山豆根和北豆根有什么区别?如何通过图片准确区分?
解答:山豆根和北豆根来源不同(山豆根为豆科越南槐,北豆根为防己科蝙蝠葛),图片中可通过以下特征区分:①形态:山豆根多呈结节状,常有分枝,北豆根呈细长圆柱形,弯曲少分枝;②断面:山豆根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无髓,北豆根断面黄白色、中心有髓;③气味:山豆根味极苦嚼之有黏性,北豆根味苦但无黏性,若图片展示根茎部分,山豆根的“结节状”和北豆根的“细长圆柱形”是最直观的鉴别点。

问题2:山豆根有毒吗?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答:山豆根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生物碱,具有一定毒性,内服过量或久服可引起中毒,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头晕、乏力,严重者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蛋白尿等,使用时需注意:①严格控制在3~6g以内,研粉吞服更需谨慎;②脾胃虚寒、体质虚弱者禁用;③煎煮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高温破坏有效成分的同时增加毒性;④服药期间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收购中药材票为何存真伪与合规风险?如何确保交易合法安全?
« 上一篇 前天
红花是种什么药材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