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草为豆科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Thunb.)Schindl.的全草,是中国传统民间常用中草药,因其叶形似鸡眼、植株矮小而得名,又名掐不齐、牛黄黄、公母草、人字草等,其性微寒,味辛、苦,归肝、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健脾止泻、止血止咳等功效,在临床及民间应用历史悠久,尤其对湿热黄疸、泄泻痢疾、痈疮肿毒等症疗效显著,以下从多方面对其详细阐述。
来源与植物形态特征
鸡眼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0-30cm,全体疏生柔毛,茎细弱,匍匐或斜升,基部多分枝,呈“人”字形展开,故有“人字草”之称,叶互生,为三出复叶;叶柄极短,有柔毛;小叶3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5mm,宽3-6m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沿中脉有白色柔毛,叶脉在背面凸起如“人”字,为其典型鉴别特征,花小,单叶腋生,1-2朵聚生;花梗极短,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旗瓣倒卵形,翼瓣矩圆形,龙骨瓣钝头,荚果卵圆形,略扁平,顶端有小喙,被疏毛,内有1粒种子,成熟时黑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多生于山坡路旁、田边、荒地及溪边,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资源丰富,易于采收。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鸡眼草性微寒,味辛、苦,归肝、大肠、膀胱经,其功效主治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痈疮肿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等,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或配伍蒲公英、野菊花等内服。
- 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赤,常配茵陈、栀子、大黄等,以增强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 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泄泻、痢疾,症见大便稀溏、腹胀纳差,可配白术、茯苓、山药等健脾渗湿药。
- 止血止咳:治吐血、衄血、便血等出血证,可单用煎服或配仙鹤草、白茅根;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者,配黄芩、瓜蒌、浙贝母等。
- 利尿通淋:用于膀胱湿热所致的热淋、小便涩痛,可配车前子、瞿麦、萹蓄等利尿通淋药。
用法用量与使用禁忌
用法:内服煎汤,15-30g(鲜品可用至60g);或研末、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使用禁忌:鸡眼草性微寒,脾胃虚寒者慎服,以免加重腹泻、腹痛等症状;孕妇忌用,其活血利湿之性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不宜长期过量服用,以免损伤脾胃正气。
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鸡眼草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
化学成分:主要含黄酮类(如木犀草素、槲皮素、芦丁)、皂苷类(如鸡眼草皂苷)、生物碱、挥发油、有机酸(如没食子酸)、鞣质及多糖等,其中黄酮类和皂苷类是其主要活性物质。
-
药理作用:
- 抗炎作用:鸡眼草提取物能抑制炎症因子(如TNF-α、IL-6)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
- 保肝利胆:其含有的黄酮类成分可降低肝损伤模型小鼠的ALT、AST水平,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同时促进胆汁分泌,有利胆退黄作用。
- 抗菌抗病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也有一定抑制效果。
- 抗氧化:富含的多酚类和黄酮类物质能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酶(如SOD、GSH-Px)活性,延缓脂质过氧化。
- 降血糖:鸡眼草多糖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
- 止泻与调节肠道:其鞣质成分可减少肠道分泌物,保护肠黏膜;多糖类成分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
鸡眼草快速鉴别要点
为便于识别和应用,以下通过表格归纳鸡眼草的主要鉴别特征:
鉴别项目 | 特征描述 |
---|---|
原植物形态 | 一年生草本,茎细弱,“人”字形分枝;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全缘,叶脉呈“人”字 |
药材性状 | 全草长20-50cm,根细小;茎黄绿色或棕绿色,密生柔毛;叶易脱落,花小淡紫色 |
性味归经 | 微寒,辛、苦;归肝、大肠、膀胱经 |
主要功效 |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健脾止泻,止血止咳 |
相关问答FAQs
Q1:鸡眼草和三叶草有什么区别?
A:鸡眼草与三叶草(如白三叶、红三叶)虽均为草本,但科属、形态及功效差异显著:①科属不同:鸡眼草为豆科鸡眼草属植物,三叶草为豆科车轴草属或亚麻科亚麻属植物;②形态区别:鸡眼草为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茎“人”字形分枝,花小淡红色;三叶叶为三出复叶,小叶倒心形或椭圆形,叶柄长,花为头状花序,白色或紫色;③功效差异:鸡眼草以清热利湿、解毒止泻为主,三叶草多用于草坪绿化,部分品种(如红三叶)可作饲料,药用价值较低。
Q2:鸡眼草可以长期服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A:鸡眼草不宜长期服用,其性微寒,长期服用易损伤脾胃阳气,可能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鸡眼草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等活性成分,长期过量可能增加肝肾代谢负担,需注意:①脾胃虚寒、孕妇及体质虚弱者禁用;②服用期间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就医;③作为药物使用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论治,避免自行长期服用;④外敷时需注意观察皮肤反应,过敏者应停用。
鸡眼草作为一种民间常用中草药,其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均证实了其药用价值,但使用时需注意辨证论治,规范用量,以确保用药安全,在资源利用方面,可进一步开展其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及临床应用研究,为开发新型药物或功能性产品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