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药材门东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门东,位于南京秦淮区老城东南,是南京历史上著名的“城南旧事”承载地,自明代起便是商贾云集、市井繁华的居住商贸区,这里不仅有青砖黛瓦的古建筑,更有深厚的手工商业传统,药材行业”曾是门东街巷中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查看药材门东”,既是对一段商业历史的回溯,也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其背后藏着老南京人的生活智慧、行业规矩与文化传承。

查看药材门东

门东药材行业的历史渊源与地理优势

门东的药材贸易兴起,与南京的城市地位和地理密不可分,作为六朝古都、江南重镇,南京自古便是南北交通枢纽和经济文化中心,而秦淮河更孕育了发达的商业文明,明代南京城实行“坊市分离”,门东因靠近城墙根、水运便利,逐渐成为手工业和集散地的聚集区——药材行业因“医食同源”的民生需求,以及南北药材在此中转的优势,迅速发展起来。

当时的门东,以“三条营”“边营”“饮马巷”等街道为核心,聚集了数十家药材行、药铺、药栈,形成了“前店后坊”的商业格局:临街的店铺零售药材,后院则负责药材的晾晒、分拣、炮制,甚至存储南北客商运来的大宗药材,据《金陵琐事》记载,明代门东“药铺鳞次栉比,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地的药商多在此设庄,江南各县的药草也多汇集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药材集散地”。

这种繁荣持续至清代民国,门东的药材行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药行”(对接产地与销货商)、“药铺”(面向市民抓药诊疗),到“刀房”(专门负责切片、研磨的作坊),再到“药渣铺”(回收药渣用于制肥或喂牲),分工精细,规矩严明,老南京人至今还记得,清晨的门东巷弄里,药工们晾晒药材的清香混杂着吆喝声,构成了独特的“市井药香”。

门东药材的特色与种类:“南药北汇”的独特性

门东的药材之所以闻名,核心在于其“南药北汇、地道精选”的特色,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气候温润,本地及周边盛产药材,如茅山的明党参、句容的苍术、安徽的茯苓、浙江的贝母等,这些“南药”通过水运集中到门东;北方药材如东北的人参、内蒙古的黄芪、甘肃的当归等,则通过陆路或京杭大运河运抵南京,再由门东药行分销至江南各地。

在门东,药材的分类极细致,既有“贵细药材”(如人参、鹿茸、麝香),也有“常用药材”(如甘草、茯苓、当归),更有“地方特色药”(如南京的“金陵细辛”“雨花茶根”),药工们对药材的鉴别极为严格,通过“看、闻、摸、尝”四法判断品质:比如看黄芪的“纹理是否铜锈色”,闻当归的“香气是否浓郁”,摸三七的“质地是否沉重”,尝黄连的“苦味是否持久”。

为了更直观展示门东历史上的代表性药材,以下表格列举了部分常见种类及其特点:

查看药材门东

药材名称 产地/来源 主要功效 门东特色鉴别方式
茯苓 云南、安徽(经门东中转) 健脾利湿、宁心安神 看断面是否“细腻如粉”,嚼之黏牙
党参 山西、甘肃(北方来货) 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闻是否有“糖香气”,条形是否“肥壮顺直”
金陵细辛 南京紫金山本地 祛风散寒、通窍 挑选“根茎多、叶片完整”者,嗅之辛辣味浓
三七 云南文山(门东药行大宗采购) 止血化瘀、消肿定痛 以“铜皮铁骨”为佳,断面呈“菊花心”
雨花茶根 南京本地茶树根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需挑选“三年以上老根”,切片后纹理清晰

“查看药材门东”:从街巷景观到文化体验

如今走在门东,虽已难见明清时期“药铺林立”的盛况,但通过老建筑、老字号和文化展陈,仍能沉浸式“查看”药材行业的昔日风貌。

街道与建筑:凝固的商业记忆
门东的“三条营”曾是药材一条街,如今街巷两侧仍保留着许多明清建筑:门面房多为“穿斗式”木结构,青砖墙面设有“博古纹”窗楣,有的老宅门楣上还能看到“济世堂”“回春堂”等老字号的石刻残迹,边营48号”的一处老宅,据传曾是民国时期“张氏药行”的旧址,后院的青石板上仍留有当年晾晒药材的凹槽,雨天积水不漫,恰好适合药材通风防潮。

老字号与非遗:传承的炮制技艺
在老门东景区内,复建了“鹤年堂”“叶开泰”等百年药铺,游客可在此观看传统药材炮制技艺,切药”工序,药工需用“铡刀”将药材切成薄片,厚薄均匀全凭手感;“炒药”则分为清炒、麸炒、蜜炒等,用铁锅文火慢炒,需不断翻动以受热均匀——这些技艺已被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药工们的现场演示,让“查看药材”从“看”变成了“学”。

文化展陈:触摸行业历史
门东的“秦淮非遗馆”内,设有“门东药材文化展”,通过老药柜、药杵、药碾子、药秤等实物,以及“药行账簿”“药方手稿”等文献,还原了门东药材行业的运营模式,其中一组“药材贸易场景”的蜡像尤为生动:药商在茶楼洽谈生意,药工在后院分拣药材,市民在药铺前抓药问诊,细节处尽显市井烟火气。

现代传承:从“药材集散地”到“文化体验地”

随着城市更新,门东的药材行业虽已从“商业功能”转向“文化功能”,但其内核仍在延续,门东的“中医药文化街区”聚集了现代中药铺、中医诊所、养生茶馆等,年轻人可以在这里体验“中药香囊制作”“草本拓染”“药膳品尝”等项目,让传统药材文化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活”起来。

草木间”药铺,不仅销售道地药材,还开设“小药师”研学课,教孩子们识别常见草药、学习称量药材;街区的“药市集”每月举办一次,邀请全国各地的药农、药商前来交易,既延续了“门东药市”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市集的活力,可以说,“查看药材门东”已不仅是看历史,更是看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查看药材门东

相关问答FAQs

Q1:门东历史上最著名的药材铺有哪些?有哪些故事?
A:门东历史上最著名的药材铺包括“鹤年堂”(明代创立,以“丸散膏丹”闻名)、“回春堂”(清代乾隆年间设立,因“秘制安宫牛黄丸”而闻名)、“张氏药行”(民国时期北方药材门东总代理,曾资助过地下党)。“回春堂”的故事流传最广:相传店主回春老人乐善好施,常为贫困百姓免费送药,后因治愈了某位官员的家眷,获赠“济世活人”匾额,从此声名远播,如今老门东的“回春堂”是复建的老字号,仍保留着当年的黑漆木柜台和铜药秤。

Q2:现在去门东如何体验传统药材文化?有哪些必看必做?
A:去门东体验传统药材文化,可重点关注“三看三做”:

  • 三看:看“秦淮非遗馆”的药材文化展(老药柜、药方手稿);看“鹤年堂”的传统炮制技艺表演(切药、炒药);看“草木间”药铺的“百子柜”(传统中药柜,上百个小药屉标注着药材名称)。
  • 三做:在“草木间”制作中药香囊(可选择“安神助眠”“驱蚊避秽”等配方);参加“小药师”研学课(学习识别薄荷、艾草等常见草药,体验手工称量);在“药市集”品尝药膳(如茯苓糕、黄芪炖鸡汤,感受“药食同源”)。

通过这些体验,不仅能“查看”药材的外观与历史,更能触摸到门东药材文化的温度与生命力。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藤本根茎药材有何独特功效与应用价值?
« 上一篇 08-29
想联系药材公司?如何高效对接?
下一篇 » 08-2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9月    »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