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药名大全收录多少种?药名背后有何独特奥秘?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其药名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内涵,更蕴含着对药物功效、形态、特性的生动描述,为系统梳理常用中草药,本文按功效分类列出药名大全,涵盖性味归经、功效及常用剂量,便于查阅参考。

中草药药名大全

解表药:发散表邪,治疗表证(如感冒、发热、恶寒等)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常用剂量(g)
麻黄 辛、微苦 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3-9
桂枝 辛、甘 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3-10
紫苏 辛、温 肺、脾经 发汗解表,行气和胃 6-10
荆芥 辛、微温 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 5-10
防风 辛、甘、温 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5-10
薄荷 辛、凉 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3-6

清热药: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如高热、口渴、炎症等)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常用剂量(g)
金银花 甘、寒 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10-15
连翘 苦、微寒 心、肺、小肠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6-15
板蓝根 苦、寒 心、肺、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0-15
黄芩 苦、寒 肺、胆、脾、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10
黄连 苦、寒 心、脾、胃、肝、胆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2-5
生地黄 甘、苦、寒 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10-30

泻下药:攻下积滞,治疗便秘、实热证等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常用剂量(g)
大黄 苦、寒 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攻下积滞,泻火凉血 5-10
芒硝 咸、苦、寒 胃、大肠经 泻下软坚,清热泻火 10-15
火麻仁 甘、平 脾、胃、大肠经 润肠通便 10-30

祛风湿药:祛除风湿,治疗风湿痹痛(如关节酸痛、肢体麻木等)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常用剂量(g)
独活 辛、苦、温 肾、膀胱经 祛风湿,止痛,解表 3-10
威灵仙 辛、咸、温 膀胱经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6-12
桑寄生 苦、甘、平 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10-15

芳香化湿药:化湿醒脾,治疗湿阻中焦(如脘腹胀闷、食欲不振等)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常用剂量(g)
藿香 辛、微温 脾、胃、肺经 芳香化湿,和中止呕 5-10
佩兰 辛、平 脾、胃、肺经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 6-10
苍术 辛、苦、温 脾、胃、肝经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5-10

利水渗湿药:通利水道,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常用剂量(g)
茯苓 甘、淡、平 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10-15
泽泻 甘、寒 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泄热 6-12
薏苡仁 甘、淡、微寒 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10-30

温里药: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治疗寒证(如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常用剂量(g)
附子 辛、甘、大热 心、肾、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3-15(需先煎)
干姜 辛、热 脾、胃、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3-10
肉桂 辛、甘、大热 肾、脾、心、肝经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2-5(后下)

理气药:疏畅气机,治疗气滞证(如胸腹胀痛、月经不调等)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常用剂量(g)
陈皮 辛、苦、温 脾、肺经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3-10
枳实 苦、辛、微寒 脾、胃、大肠经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5-10
香附 辛、微苦、平 肝、三焦经 疝气止痛,调经止痛 6-12

消食药:消食化积,治疗饮食积滞(如腹胀、嗳腐吞酸等)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常用剂量(g)
山楂 酸、甘、微温 脾、胃、肝经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10-15
麦芽 甘、平 脾、胃经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10-30
莱菔子 辛、甘、平 脾、胃、肺经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6-10

补虚药: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治疗虚证(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

补气药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常用剂量(g)
人参 甘、微苦、微温 脾、肺、心经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3-9
黄芪 甘、温 脾、肺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10-30
白术 甘、苦、温 脾、胃经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6-12

补血药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常用剂量(g)
当归 甘、辛、温 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5-15
熟地黄 甘、微温 肝、肾经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10-30
阿胶 甘、平 肺、肝、肾经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3-9(烊化)

十一、其他常用中草药补充

药名 性味 归经 功效 常用剂量(g)
丹参 苦、微寒 心、心包、肝经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 10-15
川芎 辛、温 肝、胆、心包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3-10
三七 甘、微苦、温 肝、胃经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3-9
酸枣仁 甘、酸、平 肝、胆、心经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10-15
天麻 甘、平 肝经 平肝息风,止痉 3-10

中草药的应用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同一药物因配伍、剂量、炮制方式不同,功效可能存在差异,以上药名及剂量仅为常规参考,具体用药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相关问答FAQs

中草药的“性味归经”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其对用药的指导意义?
“性味”指药物的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甘、辛、咸),反映药物的基本性质;“归经”指药物对特定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如黄连苦寒,归心、胃经,提示其善清心胃之火,理解性味归经可精准配伍:如寒性药(黄芩)治热证(肺热咳嗽),辛温药(生姜)散寒(风寒感冒);归经明确药物作用靶点,如肝经药(柴胡)治胁痛、月经不调,提高用药针对性。

中草药药名大全

使用中草药时有哪些常见禁忌?
① 配伍禁忌:遵循“十八反”(如甘草反甘遂、大戟)、“十九畏”(如乌头反贝母、瓜蒌);② 妊娠禁忌:峻下逐水药(甘遂、牵牛子)、毒性药(附子、麝香)等孕妇禁用或慎用;③ 饮食禁忌:服中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服人参忌萝卜,服鳖甲忌苋菜;④ 体质禁忌:阳盛体质忌温热药(如附子),阴虚体质忌辛燥药(如干姜),需辨证施治,避免“虚虚实实”。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打不死中草药,为何生命力如此顽强?
« 上一篇 今天
补肾中草药配方如何科学配伍?适用人群有哪些禁忌?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