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作为药材有哪些功效与使用注意事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玫瑰花作为传统中药材,其应用历史可追溯至古代,兼具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玫瑰花以其疏肝解郁、活血调经的功效,成为治疗妇科疾病及情志不畅的常用药材,现代研究亦证实其含有的挥发油、黄酮类、鞣质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抑郁、调节免疫等多重药理作用,本文将从玫瑰花药材的基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现代药理研究、临床应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辅以品种对比表格及常见问题解答,为合理应用玫瑰花药材提供参考。

玫瑰花 药材

玫瑰花药材的基源与品种

玫瑰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初开放花朵,主产于山东平阴、甘肃苦水、江苏铜山等地,其中平阴玫瑰因花色紫红、香气浓郁被誉为“玫瑰之乡”,其药用品质较优;苦水玫瑰则花色粉白,香气清雅,亦为道地药材,除玫瑰外,同属植物如钝叶玫瑰(Rosa sertata)、山刺玫(Rosa davurica)的花蕾在部分地区也作玫瑰花入药,但功效与主品略有差异。

不同品种的玫瑰花在化学成分及药效上存在一定差异,如下表所示:

品种 产地 主要成分 药用特点
平阴玫瑰 山东平阴 挥发油(香茅醇、香叶醇)、槲皮素、没食子酸 活血化瘀力强,香气浓郁,疏肝解郁效佳
苦水玫瑰 甘肃苦水 挥发油(香叶醇、橙花醇)、鞣质、维生素C 养血柔肝作用突出,常用于血虚萎黄
大马士革玫瑰 新疆、云南引种 挥发油(香茅醇含量高)、有机酸 芳香走窜,行气解郁作用显著,多用于调经
山刺玫 东北、华北 黄酮类、没食子酸、多糖 收敛固涩作用较强,兼能止血止泻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玫瑰花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脾经,其性温而不燥,辛香走窜,既能疏肝解郁以调畅气机,又能活血化瘀以通经止痛,兼有行气和中、美容养颜之效,故有“解郁圣药”“花中皇后”之称。

传统功效主治

  • 疏肝解郁:玫瑰花辛香行散,入肝经,能疏肝气、解肝郁,治疗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脘腹痞闷、情绪抑郁、善太息等症,常与柴胡、香附、白芍等配伍,如《本草正义》言“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
  • 活血调经:玫瑰花温通行滞,能活血化瘀、调经止痛,适用于血瘀痛经、月经不调、闭经、产后瘀阻腹痛等症,可配当归、川芎、益母草同用,增强活血调经之效;若兼气血亏虚,可加黄芪、熟地黄以标本兼顾。
  • 行气和中:玫瑰花芳香醒脾,能理气和胃,治疗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等,常与佛手、砂仁、陈皮等配伍,如《纲目拾遗》载“玫瑰花,活血调经,舒肝理气,治脘腹疼痛,胃纳不佳”。
  • 美容养颜:玫瑰花活血化瘀、疏肝解郁,能改善面部气血运行,用于治疗肝郁血瘀所致的黄褐斑、面色晦暗、皮肤粗糙等,可内服外用,如以玫瑰花泡茶饮用,或研末配入面膜中。

临床配伍应用

  • 肝郁气滞证:玫瑰花6g,柴胡10g,白芍15g,香附10g,甘草6g,水煎服,用于治疗肝郁胁痛、月经不调。
  • 血瘀痛经证:玫瑰花9g,当归12g,川芎9g,桃仁10g,红花6g,益母草15g,水煎服,于经前1周服用,连用3-5天。
  • 脾胃气滞证:玫瑰花6g,佛手10g,砂仁6g(后下),陈皮6g,大枣3枚,煎水代茶饮,用于治疗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 心神失养证:玫瑰花6g,合欢皮15g,酸枣仁15g,茯苓15g,水煎服,用于治疗肝郁血虚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化学成分研究表明,玫瑰花主要含挥发油(占0.3%-0.5%)、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山奈酚、儿茶素等)、鞣质(没食子酸、儿茶素)、有机酸(没食子酸、柠檬酸)、多糖及维生素(维生素C、E)等成分,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玫瑰花 药材

抗氧化与抗衰老

玫瑰花中的黄酮类、维生素C及多酚类物质具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可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研究表明,玫瑰花提取物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从而延缓皮肤衰老,改善皮肤弹性。

抗抑郁与镇静作用

玫瑰花挥发油中的香茅醇、香叶醇等成分具有中枢神经调节作用,能抑制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增加脑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神经递质水平,发挥抗抑郁、缓解焦虑的作用,动物实验显示,玫瑰花提取物能缩短小鼠悬尾实验(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的不动时间,表现出类似抗抑郁药的效果。

调节免疫功能

玫瑰花多糖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研究发现,玫瑰花多糖能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4(TLR4)/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如IL-2、IFN-γ)的分泌,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保护心血管系统

玫瑰花中的槲皮素、没食子酸等成分具有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减少泡沫细胞形成,同时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肌缺血,临床研究显示,高脂血症患者服用玫瑰花提取物8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

玫瑰花 药材

抗炎与抗菌作用

玫瑰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其抗菌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DNA合成有关,玫瑰花中的鞣质成分具有收敛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常用于治疗口腔溃疡、胃炎等。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 内服:煎汤,3-10g;或泡茶饮用,每次3-6g,可配冰糖、蜂蜜调味;亦可入丸散剂,如玫瑰花膏、玫瑰花露等。
  • 外用:适量捣敷或熬膏涂患处,治疗跌打损伤、疮疡肿毒;或煎水熏洗,治疗皮肤湿疹、瘙痒。

注意事项

  • 禁忌人群:孕妇慎用,玫瑰花活血作用可能引起子宫收缩;阴虚火旺者(症见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不宜单独大量使用,以免助火伤阴;月经量过多者经期慎用,以免加重出血。
  • 配伍禁忌:不宜与藜芦、五灵脂等中药同用,以免降低药效;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者慎用,玫瑰花可能增强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
  • 用量控制:日常保健用量以3-6g为宜,过量服用(>15g/日)可能出现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因其含鞣质较多,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影响铁、锌等矿物质吸收。

相关问答FAQs

Q1:玫瑰花和月季花都是活血药,两者有何区别?
A:玫瑰花与月季花均属蔷薇科植物,功效相似,但性味归经及临床应用侧重不同,玫瑰花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脾经,以疏肝解郁、行气和中见长,常用于肝郁气滞、月经不调,且药性温和,不伤阴血,适合长期调理;月季花性微温,味甘,归肝经,活血调经作用更强,兼能消肿解毒,多用于血瘀痛经、闭经,以及跌打损伤、痈肿疮毒,但因其走窜力较强,阴虚血热者不宜多用,玫瑰花“解郁为主,调经为辅”,月季花“调经为主,解毒为辅”。

Q2:长期喝玫瑰花茶有副作用吗?如何避免?
A:长期适量饮用玫瑰花茶一般无明显副作用,但需注意以下几点以避免不良反应:①控制用量,每日不超过6g,避免鞣质摄入过多导致便秘或影响矿物质吸收;②体质偏热(如易上火、便秘)者可搭配菊花、金银花等凉性花茶,或减少饮用频率;③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月经量过多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饮用;④若饮用后出现胃部不适、过敏等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师,玫瑰花茶不宜用沸水冲泡,建议80-90℃温水浸泡5-10分钟,以保留有效成分并避免破坏香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玉竹有哪些独特功效与日常应用禁忌?
« 上一篇 今天
中药药材价格最新排行TOP10,哪些药材价格领跑?原因何在?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