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作为中药材有哪些功效与应用及禁忌?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葱,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调味蔬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便将其列为中品,记载其“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中医认为,葱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具有发散风寒、通阳发汗、解毒散结、调味开胃等多种功效,既是厨房里的“调味大师”,也是一味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其药用部位主要为鲜鳞茎(葱白)和叶,不同部位在临床上各有侧重,下面从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化学成分、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葱 中药材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葱性温,味辛,辛能发散、行气,温能祛寒、通阳,故其核心功效围绕“发散”与“通阳”展开,归肺、胃经,说明其作用重点在于调理肺卫(主皮毛,司开合)和脾胃(主运化,为中焦之脏)。

具体功效及主治如下:

  1. 发散风寒:葱辛温发散,能促进体表毛孔开泄,驱散在表的风寒之邪,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流清涕等,常与生姜、豆豉等同用,如经典方剂“葱豉汤”。
  2. 通阳发汗:对于阴寒内盛、阳气郁遏所致的病症,葱能通阳散寒,助阳气外达而发汗,如《伤寒论》中“白通汤”用葱白配附子、干姜,治疗少阴病下利脉微者,通过通阳破阴,回逆救脱。
  3. 解毒散结:葱外用可解毒消肿,对于痈肿疮毒、跌打损伤、虫蛇咬伤等,将鲜葱捣烂外敷,能借助其辛散之性,促进毒邪消散。
  4. 温中健脾:葱能温通脾胃阳气,缓解寒邪凝滞中焦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烹饪时加入葱,既能去腥增香,又能调和脾胃。
  5. 调节气机:葱味辛行散,能疏通气机,对于气滞所致的腹胀、便秘,适量食用可促进肠蠕动,缓解症状。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葱的药用价值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现代研究表明,葱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含硫化合物、挥发油、甾体、黄酮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葱 中药材

(一)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

成分类别 主要物质 药理作用
含硫化合物 大蒜辣素、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化物、三硫化物等 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调节血脂(抑制胆固醇合成)
挥发油 葱蒜辣素(大蒜辣素前体)、丙基丙烯基二硫化物等 发汗解热、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痰液排出
甾体及黄酮类 谷甾醇、槲皮素、山奈酚等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血管(槲皮素能增强血管弹性)
维生素与矿物质 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A,钾、钙、磷、铁等 增强免疫力(维生素C)、促进能量代谢(B1)、维持电解质平衡(钾)

(二)现代药理研究

  1. 抗菌抗病毒:葱中的含硫化合物(尤其是大蒜辣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也有一定抑制效果,临床可用于辅助治疗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
  2. 抗炎镇痛:葱的提取物能抑制炎症因子(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其外用对关节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有缓解作用。
  3. 调节心血管功能:葱含有的前列腺素A和槲皮素,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同时含硫化合物可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对高血脂、动脉硬化有一定改善作用。
  4. 抗氧化与抗衰老:维生素C、槲皮素等成分能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细胞衰老,长期适量食用有助于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临床应用与经典配伍

葱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病情不同选择药用部位(葱白或全葱)及配伍方式,以下为常见应用场景:

  1. 风寒感冒:葱白(连须)30g,生姜15g,淡豆豉10g,煎汤趁热服服,服后盖被取汗,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恶寒无汗、头痛鼻塞。
  2. 阴寒腹痛:葱白30g,附子9g,干姜6g,煎汤取汁,温服,适用于素体阳虚,寒邪内侵所致的腹痛喜温、四肢厥冷、脉沉微(即《伤寒论》“白通汤”加减)。
  3. 痈肿疮毒:鲜葱白、鲜蒲公英各等量,捣烂外敷,每日1次,适用于疖肿、乳腺炎初起,红肿热痛未溃者。
  4. 虫积腹痛:葱白30g,花椒10g,水煎去渣,加入蜂蜜适量调服,适用于蛔虫性腹痛,或小儿蛔虫症。
  5. 小便不利:葱白15g,车前子15g(布包),煎汤代茶饮,适用于寒湿所致的小便不利、肢体浮肿。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一)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干品3-10g,鲜品15-30g;或煮粥、做馅料(调味兼药用)。
  • 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洗或炒热熨。

(二)使用注意

  1. 禁忌人群:表虚多汗者(自汗、盗汗)忌用,因葱发汗力较强,会加重耗气伤阴;阴虚火旺者(如口干舌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慎用,避免助热伤阴;胃肠道溃疡患者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刺激黏膜。
  2. 配伍禁忌:不宜与蜂蜜、狗肉、公鸡肉同食,中医认为葱与蜂蜜同食可能引起腹泻,与狗肉、公鸡肉同食易助火生热。
  3. 用量控制:鲜葱虽为药食同源,但过量食用(每日超过100g)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腹痛、腹泻;外敷时间不宜过长,皮肤敏感者可能出现红肿、瘙痒,需立即停用。

现代研究与健康启示

现代医学对葱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其传统药用价值,也为“药食同源”理念提供了科学依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经常食用葱的人群,胃癌、结肠癌的发病率较低,可能与葱中的含硫化合物能阻断致癌物形成、诱导癌细胞凋亡有关;葱中的前列腺素A,是目前已知天然的血管扩张剂,有助于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辅助降压。

葱在日常生活中可作为“食疗佳品”:冬季寒冷时,一碗葱白姜糖水可预防感冒;夏季贪凉腹泻时,炒菜多加葱白能温中散寒;老年人血脂偏高时,凉拌洋葱加葱花,既能调味,又能辅助调节血脂,但需注意,食疗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葱 中药材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葱和洋葱都是百合科葱属植物,它们的药用功效有什么区别?
解答:葱和洋葱虽同属葱属,但药用部位和功效侧重不同,葱以鲜鳞茎(葱白)和叶入药,性辛温,偏重于发散风寒、通阳发汗,适用于风寒感冒、阴寒腹痛;洋葱则以鳞茎入药,性平,味甘辛,偏重于健脾和胃、降血脂、抗氧化,适用于食欲不振、高血脂、动脉硬化,葱“散”性强,善解表通阳;洋葱“补”性平和,善调脾胃护心。

问题2:吃葱后口腔异味明显,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
解答:葱中的含硫化合物(如大蒜辣素)是导致口腔异味的主要原因,可通过以下方法缓解:① 饮食后及时漱口,或用茶水、淡盐水含漱;② 咀嚼茶叶、咖啡豆、薄荷口香糖或生花生米,其中的成分可中和异味;③ 吃苹果、芹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通过咀嚼清洁口腔,减少异味残留;④ 烹饪时将葱提前用热水焯烫(可部分去除含硫物质),或选择葱叶(含硫量低于葱白),减少异味产生。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如何有效治疗尿路感染?疗效与注意事项有哪些?
« 上一篇 今天
中草药治疗前列腺疾病,效果如何?有哪些正确选择和用法?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