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三角草,又名六棱菊、臭灵丹、百草王,为菊科六棱菊属植物Laggera alata(Roxb.)Sch.-Bip.的干燥地上部分,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民间草药,因其茎具六棱,叶片常呈三角状卵形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南方省份,多生长于山坡、路旁、荒地及田埂边,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活血散瘀等功效,在民间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等症。
从植物学特征来看,三角草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形态结构具有鲜明的辨识度,茎直立或斜升,高30-100厘米,具6条明显的纵棱,密被白色柔毛,棱上常有狭翅;叶互生,叶片纸质,三角状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心形,边缘具不规则锯齿,两面被柔毛,叶脉在背面稍凸起;头状花序多数,在枝顶排成圆锥状花序,总苞钟形,总苞片多层,外层叶质,被毛,内膜质,花冠白色或淡紫色,管状,顶端5裂;瘦果圆柱形,具5棱,冠毛白色,糙毛状,其生长环境多为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贫瘠,常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山坡、路旁、荒地及田埂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中生长较好。
在性味归经方面,三角草性凉,味辛、苦,归肺经、肝经,其性凉能清热,味辛能发散,味苦能泄降,既可清解肺经及肌肤之热毒,又能疏散风热、活血化瘀,尤善治疗热毒蕴结、肺热咳嗽及跌打损伤等症。
功效与应用上,三角草的主要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活血散瘀,临床应用广泛,1. 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咽喉肿痛、口干舌燥,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配伍,如“三角草银花汤”,增强疏散风热、解毒利咽之效;若治痈肿疮毒、蛇虫咬伤,可鲜品捣烂外敷,或内服煎剂,如《岭南采药录》记载其“治痈疽疮毒,蛇虫咬伤,捣烂敷之”,现代临床也用于治疗乳腺炎、扁桃体炎等,单用或配伍蒲公英、野菊花等,2. 止咳平喘:适用于肺热咳嗽、气喘痰多,症见咳嗽剧烈、痰黄黏稠、胸闷气促,常与桑白皮、黄芩、浙贝母同用,如“三角草清肺饮”,以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有的生物碱和多糖成分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少咳嗽次数,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有较好疗效,3. 活血散瘀: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痹痛,可配伍当归、红花、乳香,内服外用并施,以增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若治产后瘀血腹痛,常与益母草、桃仁配伍,促进恶露排出;外用可治骨折,鲜品捣烂敷患处,能快速消肿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三角草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多糖及有机酸等,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柠檬烯、樟脑等,具有抗菌、抗炎作用;黄酮类成分如槲皮素、山奈酚等,能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生物碱类如六棱菊碱,具有镇咳平喘、解热镇痛作用;多糖成分能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药理实验表明,三角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也有一定抑制效果;其黄酮类成分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发挥抗炎作用;还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应用方法方面,三角草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常用量为10-15克(鲜品30-60克),煎汤服,或研末吞服,每次1-3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患处,如治感冒发热,取三角草15克,金银花10克,薄荷6克(后下),水煎服,每日2次;治跌打肿痛,鲜三角草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治皮肤湿疹,三角草30克,苦参20克,地肤子15克,煎水外洗,每日1次。
需注意的是,三角草性凉,脾胃虚寒者(症见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慎用,以免加重寒凉之性;孕妇禁用,其活血散瘀作用可能引发流产;不宜长期或过量服用,过量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外用时需注意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三角草与三棱草(莎草科植物)并非同种药材,二者功效、主治差异较大,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区分使用,避免混淆。
相关问答FAQs:
-
三角草可以治疗儿童咳嗽吗?
答:三角草可用于儿童肺热咳嗽,但需根据患儿年龄、体质及病情轻重调整用量,一般3-6岁儿童用量为5-10克,鲜品15-30克,可配伍浙贝母、枇杷叶等增强止咳化痰效果,由于儿童脏腑娇嫩,脾胃功能较弱,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或过量服用,若咳嗽持续不愈或伴有发热、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三角草外用治疗跌打损伤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三角草外用治疗跌打损伤时,首先需确保皮肤无破损、溃烂,若患处有伤口,应先消毒处理,避免直接接触新鲜伤口以防感染;鲜品捣烂后可加少量食盐或蜂蜜调匀,增强消肿止痛效果,但过敏体质者需先做皮肤过敏试验;若跌打损伤严重,出现骨折、大出血或剧烈疼痛,应立即就医,三角草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可替代正规医疗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