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为风寒、风热、暑湿、气虚等不同证型,治疗需辨证施治,选用合适的中草药才能取得良效,以下从常见证型入手,介绍对应的中草药及其应用。
风寒感冒证
多因吹风受寒引起,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稀薄、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主。
常用中草药:
-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适用于风寒感冒表实证,无汗而喘者,用量3-9g,煎煮时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
- 桂枝:性温,味辛、甘,归心、肺、膀胱经,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常与麻黄配伍增强发汗之力,又能调和营卫,用量3-10g,孕妇慎用。
- 紫苏叶:性温,味辛,归肺、脾经,能发散风寒、行气和胃,对风寒感冒兼有胸闷、恶心呕吐者尤为适宜,用量5-10g,鲜品可增至30g,煎汤热服。
- 生姜: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常作为风寒感冒的辅助食材,煮红糖姜水能增强散寒效果,用量3-5片,不宜与生冷食物同食。
代表方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风热感冒证
多因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入里化热,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咽喉肿痛、头痛、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稠、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主。
常用中草药:
- 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风热感冒的要药,可单用煎服或配伍连翘、薄荷,用量10-30g,脾胃虚寒者不宜久服。
- 连翘:性微寒,味苦,归肺、心、小肠经,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与金银花合用称“银翘”,增强清热解毒之力,用量6-15g,疮家慎用。
- 薄荷:性凉,味辛,归肺、肝经,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宜后下(煎煮最后5分钟),用量3-6g,体虚多汗者慎用。
- 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归肺、胃经,可疏散风热、解毒利咽,对风热感冒兼咽喉肿痛、咳嗽痰黏者效佳,用量6-12g,气虚便溏者忌用。
代表方剂: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牛蒡子、淡豆豉、桔梗、甘草、竹叶、芦根)。
暑湿感冒证
多发生于夏季,因感受暑湿之邪,表现为发热、汗出不畅、头身困重、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舌苔白腻、脉濡数,治疗以清暑祛湿、解表和中为主。
常用中草药:
- 藿香:性微温,味辛,归脾、胃、肺经,能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为暑湿感冒的常用药物,可配伍佩兰、厚朴,用量5-10g,阴虚血燥者慎用。
- 佩兰:性平,味辛,归脾、胃、肺经,可芳香化湿、醒脾开胃,与藿香同用增强化湿解暑之效,用量5-10g,煎汤代茶饮可预防暑湿。
- 香薷:性微温,味辛,归肺、胃经,能发汗解暑、化湿和中,适用于夏季乘凉饮冷所致的暑湿感冒,俗称“阴暑”,用量3-10g,表虚有汗者忌用。
代表方剂: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叶、白芷、大腹皮、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生姜、大枣)。
气虚感冒证
多见于体质虚弱者,因正气不足、感受外邪,表现为反复感冒、恶寒发热、无汗或自汗、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治疗以益气解表、调和营卫为主。
常用中草药:
-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能补气固表、利水消肿,为补气要药,配伍防风、白术增强益气固表之效(玉屏风散),用量10-30g,表实邪盛、气滞湿阻者忌用。
- 防风:性微温,味辛、甘,归膀胱、肝、脾经,可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与黄芪、白术同用,既解表又不伤正,用量5-10g,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慎用。
- 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助黄芪益气固表,增强抗病能力,用量6-12g,阴虚内热者慎用。
代表方剂: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
中草药治疗感冒的注意事项
- 辨证施治是关键:风寒、风热证型截然不同,若将风寒感冒误用寒凉药物(如金银花、连翘),易导致“闭门留寇”,加重病情;反之亦然。
- 中病即止:中草药多偏性,症状缓解后应停药,不宜长期服用,以免损伤正气(如黄芪、人参过量可能导致腹胀、上火)。
- 特殊人群需谨慎:孕妇慎用麻黄、桂枝、红花等活血化瘀或辛温燥烈之品;儿童用量需根据体重调整(一般为成人量的1/3-1/2);老人脾胃虚弱,宜选用平和药物,如生姜、大枣煎水服。
- 配伍禁忌:遵循“十八反”“十九畏”,如甘草不宜与海藻、甘遂同用,人参不宜与五灵脂同用。
- 及时就医:若感冒症状持续不缓解(如发热超过3天、咳嗽加剧、胸闷气促)或出现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相关问答FAQs
Q1: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如何区分?
A:可通过症状、舌象区分,风寒感冒以“寒象”为主: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稀薄、舌苔薄白、脉浮紧;风热感冒以“热象”为主:发热重、微恶风、咽喉肿痛、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稠、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风寒感冒遇冷加重,得温则减;风热感冒遇热加重,喜凉饮。
Q2:感冒中草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A:不建议长期服用,中草药治疗感冒讲究“中病即止”,症状缓解后(如体温正常、鼻塞流涕消失)应停药,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脏腑功能,如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过量易耗伤阴液,导致口干、咽痛;补气药(黄芪、人参)过量易引起腹胀、上火,若体质虚弱反复感冒,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调理体质,而非单纯依赖中草药“治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