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地处广西西部,右江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丘陵占比超70%,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素有“桂西药库”之称,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百色药材收购逐渐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体系,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广西中药材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百色境内中药材品种超1200种,其中道地药材和特色优势品种尤为突出,田七(三七)是百色的“金字招牌”,主要分布在靖西市、那坡县,种植历史超300年,其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收购量约占全国产量的15%;八角作为传统香料药材,以德保县、靖西市为核心产区,“百色八角”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年产量超5万吨,占广西总产量的30%;金银花在凌云县、乐业县广泛种植,“凌云金银花”因绿原酸含量高而畅销,年收购量达8000余吨;灵芝、板蓝根、山银花、鸡血藤等也具有较大种植规模,收购市场活跃。
百色药材收购主体多元,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的联动格局,大型药企如云南白药、同仁堂等在百色建立原料基地,通过订单农业直接收购优质药材,年采购额超亿元;本地专业合作社如靖西田七专业合作社、凌云金银花协会等,整合散户资源,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按标准收购后再对接药企,带动农户超10万户;个体收购商则活跃于乡镇产地,凭借灵活渠道收购散户药材,虽规模较小但填补了市场空白;近年来,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下沉,通过“直播带货”“产地直供”模式,推动百色药材销往全国,2023年线上收购额突破5000万元。
百色药材收购流程严格遵循“质量优先、分级定价”原则,具体可分为五个环节:采收与初加工、质量检测、分级定价、仓储运输、结算交付,采收需根据药材特性选择最佳时期,如田七在种植3年后冬季采挖,八角在8-9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初加工包括清洗、晾晒(或烘干)、切片等,需避免霉变和有效成分流失,质量检测由收购方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重点检测农残、重金属及有效成分含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方可收购,分级则依据大小、色泽、有效成分含量等划分等级,如田七分20头、30头、40头(每500克含头数)等,等级差价可达30%-50%,仓储需控制温湿度,如八角需阴凉干燥环境,金银花需防潮防蛀,运输则采用冷链车保证部分鲜活药材品质,具体流程如下表所示:
收购流程步骤 | 具体操作 | 注意事项 |
---|---|---|
采收与初加工 | 按药材特性选择采收期,清洗、晾晒/烘干、切片 | 避免雨天采收,晾晒时勤翻动防止霉变,烘干温度控制在50℃以下 |
质量检测 | 委托第三方检测农残、重金属、有效成分 | 出具检测报告,不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的一律拒收 |
分级定价 | 依据大小、色泽、有效成分含量划分等级 | 参考市场行情,等级差价控制在30%-50%,确保农户收益 |
仓储运输 | 分类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鲜活药材采用冷链运输 | 八角、田七需防潮,金银花防蛀,运输中避免挤压和暴晒 |
结算交付 | 按等级和重量结算货款,签署收购凭证 | 现款现货,提供收购发票,确保农户资金及时回笼 |
百色药材收购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中药材列为“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出台《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对百色中药材种植给予每亩最高2000元补贴;百色市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初加工厂,2023年累计建成田七、八角等标准化基地50万亩,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8家;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技术,推广“稻-药轮作”“林下套种”等模式,提升药材品质和产量。
百色药材收购已形成“产、加、销”初步链条,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质量不稳定,部分农户缺乏标准化种植意识,滥用农药导致农残超标,2023年抽检不合格率达8%;二是价格波动大,受市场供需和气候影响,如2022年八角因减产导致收购价从每公斤15元涨至28元,2023年又回落至18元,农户收益难以保障;三是产业链条短,90%以上药材以原料形式外销,深加工产品如中药饮片、提取物占比不足10%,附加值低;四是冷链物流覆盖不足,偏远山区如那坡县的田七运输需经中转,损耗率高达15%,影响收购效率。
为推动百色药材收购高质量发展,需从多方面发力:一是推进标准化种植,建立“从田间到车间”的质量追溯体系,推广“企业+合作社+标准+农户”模式,确保药材品质可控;二是延伸产业链,支持本地企业开展中药饮片、保健品、化妆品等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如田七粉、八角精油已实现本地化生产;三是完善冷链物流,建设区域性中药材仓储中心,推广“产地仓+冷链车”模式,降低运输损耗;四是加强品牌建设,依托“百色田七”“凌云金银花”等地理标志,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展会、电商直播提升知名度;五是拓展多元化市场,除了传统药企,对接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等新兴领域,开拓国际市场。
FAQs
农户如何参与百色药材收购并保障收益?
建议农户优先加入本地中药材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对接药企订单,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降低市场风险;同时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种植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种植,提升药材品质以获得更高等级定价;还可关注“百色中药材”等电商平台信息,拓展直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收益流失。
百色药材收购面临的主要质量风险及应对措施?
主要风险包括农残超标(农户不规范使用农药)、掺假使假(如用相似药材冒充)、加工不当(晾晒不充分导致霉变),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市场监管,联合农业农村、药监部门开展常态化抽检,对不合格产品溯源追责;二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引导农户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从源头控制农残;三是建立产地初加工标准,统一培训农户加工工艺,配备专业烘干设备,确保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