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草,又名金钱草、过路黄,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草药,首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因其叶片圆如铜钱、绿意盎然而得名,民间亦有“真金草”“遍地黄”等别称,主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如四川、江苏、浙江、湖南等地,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泌尿系结石、疮毒痈肿等症,堪称“利湿通淋良药”。
植物形态与药材性状
钱草为多年生草本,茎柔弱,平卧或倾斜,长20-60cm,表面黄棕色或棕红色,具纵棱,节上生根,叶对生,叶卵形或圆形,长1-3cm,宽1-2.5cm,先端钝圆,基部心形,全缘,叶上表面深绿色,有斑纹,下表面色浅,主脉明显,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细长,花冠黄色,钟形,长5-10mm,蒴果球形,瓣裂。
药材钱草常缠绕成团,茎细长,黄棕色或棕红色,有纵棱;叶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呈卵形或圆形,灰绿色或棕绿色,叶脉下凹;有的可见黄色小花,气微,味淡,以叶多、色绿、带花者为佳。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钱草性味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其性通利,能清利湿热、通淋排石、退黄消肿,为治疗湿热黄疸、石淋热淋、疮肿毒蛇伤的要药。
表:钱草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对应表
性味 | 归经 | 主要功效 | 主治病症 |
---|---|---|---|
甘、咸,微寒 | 肝、胆、肾、膀胱经 | 利湿退黄 | 湿热黄疸(身目发黄、色鲜明、腹胀口苦)、胆胀胁痛(胆囊炎、胆结石) |
利尿通淋 | 热淋(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尿痛)、石淋(尿中砂石、腰腹绞痛)、血淋(尿血) | ||
解毒消肿 | 恶疮肿毒、疔疮疖肿、蛇虫咬伤、烫伤 |
临床应用配伍
钱草临床应用广泛,需根据病症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治疗肝胆疾病
- 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黄芩,如《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中的“茵陈蒿汤”加减,以清热利湿、退黄,适用于阳黄(热重于湿型黄疸)。
- 胆结石、胆囊炎:配伍海金沙、鸡内金、郁金,可增强利胆排石、行气止痛之效,临床常用于胆道结石引起的胁痛、黄疸。
治疗泌尿系结石
- 石淋(尿路结石):配伍海金沙、车前子、滑石、冬葵子,共奏利尿通淋、排石止痛之功,适用于结石直径较小、无明显梗阻者,可促进结石排出。
- 热淋(尿路感染):配伍车前子、萹蓄、瞿麦、栀子,清热泻火、利湿通淋,用于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的热淋证。
治疗疮毒肿痛
- 热毒疮痈:鲜品捣烂外敷,或配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煎服,内外同治,以清热解毒、消痈散肿,适用于疖肿、乳腺炎等。
- 蛇虫咬伤:鲜品捣烂取汁内服,药渣外敷患处,可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毒蛇、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鲜品用量加倍,30-60g,亦可绞汁饮或入丸散。
-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 性寒伤脾:钱草性寒,脾胃虚寒者(如腹痛、腹泻、畏寒肢冷)慎用,以免加重寒邪伤脾,必要时可配伍生姜、大枣、白术等温脾和胃之药。
- 不宜久服: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尤其肾病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孕妇慎用:钱草通利之力较强,可能诱发子宫收缩,孕妇应避免使用,以免引起流产。
现代研究与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钱草含有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异槲皮苷等)、酚酸类(绿原酸、咖啡酸)、挥发油、氨基酸、甾醇等多种成分,具有多重药理作用:
利胆排石
钱草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松弛胆道括约肌,从而缓解胆绞痛,促进胆结石(尤其是胆固醇结石)的溶解和排出,研究显示,其黄酮类成分可抑制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减少结石形成。
利尿排石
钱草含有的钾盐和黄酮类成分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小管对钠、氯的重吸收,从而产生显著利尿作用,促进尿路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的排出,同时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抗炎抗菌
钱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水提物能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组胺)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疮肿、尿路感染等炎症性疾病。
保肝利肝
钱草可减轻肝细胞损伤,降低转氨酶,促进肝内毒素排泄,对化学性肝损伤(如酒精肝、药物肝)有保护作用,常用于辅助治疗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相关问答FAQs
Q1:钱草和广金钱草有什么区别?是否可以混用?
A:钱草与广金钱草虽名中均有“钱草”,但来源、功效有别,钱草为报春花科过路黄的干燥全草,主归肝、胆经,长于利湿退黄、利胆排石,治疗胆结石、黄疸效果更佳;广金钱草为豆科广金钱草的干燥地上部分,主归膀胱、肾经,偏于利尿通淋、清热解毒,治疗尿路结石、热淋、水肿更常用,二者不可混用,需根据病症选择:肝胆疾病(胆结石、黄疸)选钱草,泌尿系疾病(尿路结石、热淋)选广金钱草。
Q2:长期喝钱草水会有副作用吗?哪些人不适合?
A:长期过量饮用钱草水可能引起副作用,主要包括:① 脾胃虚寒:性寒易伤脾阳,导致腹胀、腹泻、食欲不振;② 电解质紊乱:利尿作用可能导致钾、钠等电解质流失,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③ 肾负担加重:肾功能不全者长期服用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影响肾功能,以下人群不适合饮用:脾胃虚寒者、孕妇、肾功能不全者、低钾血症患者,如需长期使用,建议在医师指导下配伍其他药物,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