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鸡血藤作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是广西道地药材之一,因其断面独特的“鸡血”状特征在中医药领域广泛应用,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等功效,广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鸡血藤的核心产区,所产药材因树脂积累丰富、性状特征明显而品质上乘,以下从药材来源、性状特征、图片辨识要点、产地分布、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并结合表格归纳关键鉴别特征,最后附常见问题解答。
药材来源与植物形态
广西鸡血藤的基源植物为密花豆,木质大藤本,长可达数十米,小枝圆柱形,具细纵纹,老枝灰棕色,嫩枝被柔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5~12cm;小叶纸质,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7~15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圆锥花序腋生,长20~30cm,花多而密集;花萼筒状,萼齿5,三角形,密被短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旗瓣近圆形,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荚果刀状,长8~10cm,宽2.5~3cm,近顶部较宽,果瓣木质,被褐色短毛,内含1~2粒种子,药用部位为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或晒干后切段。
药材性状与图片辨识要点
广西鸡血藤药材性状特征鲜明,图片辨识时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
整体形态:藤茎呈圆柱形,常稍弯曲,长30~100cm,直径2~7cm,表面灰棕色,具细纵纹及明显的横向皮孔,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可见凸起的叶痕或托叶痕(老藤尤为明显),部分图片中可见藤茎被砍断后的斜切面或横切面,这是判断“鸡血”状特征的关键。
-
断面特征:横切面是鉴别真伪的核心,皮部窄,红棕色至暗棕色,木部宽广,红棕色或棕黑色,可见数个红棕色至黑棕色的同心性偏心环(由树脂状分泌物形成),排列呈“鸡血”状花纹,形似“年轮”或“鸡血滴落”,此为鸡血藤的标志性特征(如图1所示),纵切面则可见树脂状分泌物呈条状或块状分布,与木部相间排列,髓部较小,黄白色或棕黄色,有的呈空洞状。
-
质地与气味:质坚实,难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涩(口尝后有轻微的收敛感,部分图片中若显示药材断面有油性光泽,提示树脂含量丰富)。
-
生长年限差异:图片中若显示藤茎较粗(直径>5cm)、环纹密集且颜色深棕黑,多为老藤,树脂积累多,药效较佳;嫩藤则较细(直径2~3cm),环纹略浅,颜色偏红棕。
-
伪品鉴别:部分图片可能混入伪品(如山鸡血藤、香花岩豆藤等),伪品断面无“鸡血”状环纹,木部颜色较浅(黄白色或浅黄棕色),环纹不明显或呈放射状,需注意区分。
产地与资源分布
广西是我国鸡血藤的核心产区,主要分布在百色、南宁、玉林、梧州、河池等地的亚热带山区,尤以百色市右江区、田东县、田阳县等地的产量大、品质优,这些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22℃,年降水量1200~1800mm,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适宜密花豆生长,广西鸡血藤多为野生或仿野生栽培,生长周期较长(一般需5年以上),藤茎粗壮,树脂积累丰富,断面“鸡血”状特征明显,被《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为鸡血藤的优质来源,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过度采挖,广西部分地区已开展人工栽培,通过标准化种植保证药材质量和供应。
炮制方法与饮片特征
广西鸡血藤多切片入药,炮制方法以生用、酒制为主:
- 生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厚2~4mm),干燥,饮片为类圆形斜切片,直径1~3cm,切面皮部窄,红棕色,木部宽广,红棕或棕黑色,可见“鸡血”状环纹,髓部小,黄白色,生品性平,偏于补血活血,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
- 酒制品:取生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文火炒至微黄,取出晾干,每100kg鸡血藤,用黄酒10~20kg,酒制后饮片颜色加深,略有酒气,性温,增强舒筋活络之功,多用于风湿痹痛、手足麻木。
功效与应用
鸡血藤性温,味苦、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
- 血虚诸证:用于血虚萎黄、头晕心悸、失眠多梦,常配伍当归、熟地、白芍等,如“鸡血藤膏”。
- 妇科疾病: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血腹痛,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以活血调经。
- 风湿痹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配伍威灵仙、独活、桑寄生等,以舒筋活络。
- 其他:现代研究表明,鸡血藤含黄酮类(刺芒柄花素、芒柄花素)、甾体类、三萜类等成分,具有促进造血(提升红细胞、血红蛋白)、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可用于放化疗后血象减少、贫血等辅助治疗。
广西鸡血藤关键鉴别特征表
部位 | 特征描述 |
---|---|
表面 | 灰棕色,具细纵纹及横向皮孔,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可见叶痕、托叶痕。 |
横切面 | 皮部窄,红棕色;木部宽广,红棕或棕黑色,具数个同心性偏心环纹(“鸡血”状)。 |
纵切面 | 树脂状分泌物呈条状或块状分布,与木部相间排列。 |
质地 | 坚实,难折断,断面纤维性。 |
气味 | 气微,味涩。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何通过图片区分广西鸡血藤与其他产地的鸡血藤?
解答:主要观察断面“鸡血”状环纹的明显程度和颜色,广西产鸡血藤因生长周期长、树脂积累丰富,木部环纹密集且呈红棕至黑棕色,排列规整,皮部与木部对比鲜明;而云南、广东等产区的鸡血藤(如香花岩豆藤)环纹较稀疏,颜色偏浅(浅黄棕色或棕红色),部分环纹呈放射状而非同心性,且广西产的横向皮孔更凸起,栓皮脱落处的红棕色更显著,广西老藤直径多在5cm以上,伪品则较细(多<3cm)。
问题2:鸡血藤的“鸡血”状物质是什么成分?有什么作用?
解答:“鸡血”状物质是藤茎中的树脂状分泌物,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如刺芒柄花素、芒柄花素)、酚类(如儿茶素)及三萜类化合物,这些成分是鸡血藤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的物质基础:黄酮类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酚类具有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三萜类则能抗炎、镇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类物质还能刺激骨髓造血,提升外周血细胞数量,因此鸡血藤的“鸡血”状特征越明显,树脂含量越高,补血活血功效通常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