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风草究竟有哪些功效、用法用量及使用禁忌?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中草药风草,学名防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的干燥根,别名铜芸、回云、云根、屏风等,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以“祛风”之效而得名,应用历史逾两千年,其名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言其“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痹疼,烦满”,风草主产于我国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以根条粗壮、皮部色浅棕、断面菊花心明显者为佳,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或烘干入药。

中草药风草

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

风草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80cm,根粗壮,圆柱形,长20-3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顶端有密集的环纹,俗称“蚯蚓头”,茎单生,二歧分枝,斜上升,有细纵棱,基部分枝处有纤维状叶鞘残基,基生叶丛生,叶柄长2-9cm,基部有宽叶鞘;叶片二至三回羽状分裂,长7-20cm,宽5-8cm,第一回裂片5片,无柄或具短柄,第二回裂片3-4片,边缘具缺刻状分裂,最终裂片披针形或卵圆形,长1-3cm,宽0.5-1.5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叶脉隆起,两面沿叶脉有短柔毛;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但较小,叶鞘稍宽,复伞形花序多数,生于茎和分枝顶端,伞幅5-9,长2-5cm;无总苞片或有1-2片;小总苞片4-5,披针形,比花柄长;花梗5-15;花小,白色,萼齿三角形,花瓣倒卵形,先端内折,雄蕊5,花丝与花柱等长;双悬果卵圆形,侧扁,长4-5mm,宽3-4mm,果棱有翅,棱槽内油管1-4,合生面油管2-6,花期8-9月,果期9-10月,风草耐寒、耐旱,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忌连作,常见于山坡、林缘、灌丛及草地。

性味归经与功效主治

风草性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其辛能行散,温可祛寒,甘缓不峻,以“祛风”为核心功效,兼具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之效,为“风药中之润剂”,既可外散风寒,又能内熄肝风,通治内外诸风。

  • 祛风解表:辛温发散,主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等,常配伍荆芥、羌活、独活等,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荆防败毒散”;若风寒夹湿,头重身痛,可配藿香、白芷等。
  • 胜湿止痛:辛能行散,苦可燥湿,善祛经络及肌肉风湿,缓解痹痛,尤宜于风寒湿痹,症见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常配羌活、威灵仙、秦艽等,如“蠲痹汤”。
  • 止痉定搐:入肝经,息内风,止痉挛,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痉挛抽搐等,常配天麻、南星、天竺黄等,如“玉真散”。
  • 止痒消疹:祛风止痒,治风邪郁表所致的瘾疹、湿疹、皮肤瘙痒,常配蝉蜕、苦参、地肤子等,内服外用皆宜。

化学成分与现代药理研究

风草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以下活性物质:

成分类别 主要成分 含量范围
色原酮类 升麻素、亥茅酚、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素-3-O-葡萄糖苷 1%-0.5%
挥发油类 辛醛、己醛、β-蒎烯、柠檬烯、桧烯 3%-1.0%
多糖类 防风多糖(FP1、FP2等) 2%-5%
有机酸类 阿魏酸、咖啡酸、异阿魏酸 01%-0.05%
其他 香豆素类、植物甾醇、无机元素(Fe、Zn、Ca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风草具有多重生物活性:

中草药风草

  • 解热抗炎:挥发油及色原酮类成分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内毒素发热模型大鼠体温,减轻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抗炎作用显著。
  • 镇痛镇静: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可提高痛阈,缓解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同时有一定的中枢镇静作用,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
  • 调节免疫:防风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活性,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免疫功能低下或亢进均有改善作用。
  • 抗过敏: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5-羟色胺等过敏介质释放,缓解组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有防治作用。
  • 抗菌抗病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也有一定抑制效果。

临床应用与配伍禁忌

风草临床应用广泛,可内服可外用,常配伍用于多种疾病:

  • 感冒:风寒感冒配荆芥、防风、羌活;风热感冒配薄荷、牛蒡子、连翘(取其“祛风透表”之效)。
  • 风湿痹痛:风寒湿痹配羌活、独活、威灵仙;风湿热痹配忍冬藤、黄柏、薏苡仁(取其“胜湿通络”之效)。
  • 皮肤疾病:风疹瘙痒配蝉蜕、浮萍、苦参;湿疹渗出配地肤子、白鲜皮、土茯苓(取其“祛风止燥”之效)。
  • 破伤风:配天南星、天麻、白附子(如“玉真散”),祛风止痉。

使用注意:风草性偏温燥,阴虚火旺、血虚发痉、热病阴伤者慎用;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不宜单用;用量不宜过大,常规剂量3-10g,过量可能引起头晕、恶心等反应。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风草为野生资源,因长期采挖,野生资源日渐减少,已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三级),主产区已开展人工栽培技术研究,通过种子育苗、分根繁殖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种植,既保障药材供应,又保护野生资源,应加强采收管理,采挖时留部分母株,确保自然更新,实现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关问答FAQs

Q1:风草(防风)和普通的风感冒药(如感冒灵颗粒)有什么区别?
A:风草(防风)是单一中药,性辛温,以“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为核心,适用于风寒感冒夹湿、风湿痹痛等“外风”或“内风”证;而普通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如感冒灵颗粒含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等化学药+金银花、连翘等中药),主要针对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作用快速但治标为主,防风治本为主,需辨证使用,普通感冒药则对症治疗,两者在功效、成分、适用证上均有本质区别。

中草药风草

Q2:风草(防风)可以长期服用吗?长期服用会有副作用吗?
A:风草不宜长期服用,其性温燥,长期服用可能耗伤阴液,导致口干、咽燥、便秘、舌红少苔等阴虚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因含挥发油等成分),长期服用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阴虚火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应禁用或慎用,如需长期使用,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配伍,如配伍养阴药(麦冬、沙参)以制约其温燥之性,避免不良反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草药名称中为何常含带草?其背后有何命名逻辑与药用价值?
« 上一篇 今天
马齿苋药材的独特功效、正确用法及使用禁忌有哪些?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