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 f.) Ker-Gawl. 的干燥块根,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要准确识别麦冬药材,需从其来源、性状特征、图片鉴别要点、产地差异、炮制方法、功效应用及现代研究等多方面综合了解,尤其通过图片细节对比,可快速区分正品与混淆品,确保用药安全。
来源与植物形态
麦冬来源于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麦冬,其野生或栽培于山坡林下、溪旁或阴湿处,植株须根末端常膨大成纺锤形块根(即药材麦冬),叶丛生,禾叶状,深绿色,革质,具平行脉;花葶从叶丛中抽出,长15-40cm,总状花序,花淡紫色或白色,偶带紫色条纹;浆果球形,成熟时深蓝色,药用部位为经采挖、洗净、反复暴晒、揉搓至心变硬后干燥的块根,其形态与加工方式直接影响药材性状。
性状特征与图片描述
麦冬药材的性状特征是图片鉴别的核心,需从整体形态、表面、质地、断面及气味等方面细致观察:
生药材性状
- 整体形态:呈纺锤形或长椭圆形,两端狭细略尖,中间饱满,形如“枣核”或“纺锤”,长1.5-3cm,直径0.3-0.8cm,部分因加工方式不同,略显扁压,边缘略卷曲。
- 表面特征: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须根痕(采收时残留的细根脱落后的痕迹),偶有白色小点状(维管束点),浙麦冬(杭麦冬)因加工时多揉搓,表面较光滑,纵皱纹细密;川麦冬因未反复揉搓,表面略显粗糙,纵皱纹较明显。
- 质地与断面:质柔韧,干后质硬,易折断,断面呈角质样,黄白色或淡黄色,有蜡样光泽,断面中央可见细小圆形的木心(中柱),直径约0.1-0.2cm,皮部(外围)与木心分界明显,皮部半透明,木心色稍深。
- 气味:气微,味甘、微苦,嚼之有黏性(含多糖成分)。
饮片性状
麦冬饮片多为纵切片,也有横切片,图片中需注意以下特征:
- 纵切片:呈长圆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长1.2-2.5cm,宽0.3-0.6cm,厚1-3m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放射状纹理(维管束束),中央木心细小,呈点状或短线状,边缘常因干燥而卷曲。
- 横切片:呈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0.3-0.8cm,切面类圆形,中央木心明显,呈淡黄色点状(直径约0.1cm),周围为黄白色半透明皮部,皮部偶见细小维管束点。
图片鉴别要点与混淆品对比
麦冬常见混淆品为山麦冬(百合科植物山麦冬或短葶山麦冬的干燥块根),二者在性状、图片特征上差异显著,需通过以下要点区分:
鉴别项目 | 麦冬(正品) | 山麦冬(混淆品) |
---|---|---|
来源 | 百合科植物麦冬 | 百合科植物山麦冬或短葶山麦冬 |
形状 | 纺锤形,两端狭细 | 纺锤形或圆柱形,两端较钝圆 |
表面颜色 | 黄白色或淡黄色,纵皱纹细密 | 黄棕色或深褐色,纵皱纹粗深 |
断面特征 | 角质样,中央木心细小(直径≤0.2cm) | 角质样,中央木心较大(直径0.3-0.5cm) |
质地 | 质柔韧,断面半透明 | 质较硬,断面透明度较低 |
气味 | 味甘、微苦,嚼之黏性强 | 味甘、微苦,嚼之黏性较弱 |
主要产地 | 浙江、四川、湖北 | 河南、江苏、安徽 |
图片鉴别技巧:观察正品麦冬图片时,需重点关注“纺锤形细长身、黄白色光滑表面、细小木心、半透明断面”四个特征;若图片中块根粗短、表面深褐、木心突出,则可能为山麦冬,需谨慎使用。
产地差异与加工对性状的影响
麦冬因产地和加工工艺不同,形成“浙麦冬”和“川麦冬”两大主流规格,图片特征也存在差异:
- 浙麦冬(杭麦冬):主产于浙江杭州、余姚等地,于夏季采挖,洗净后反复暴晒、揉搓(至心变硬),干燥后块根细长,两端尖,表面黄白色,有细密纵皱纹,质柔韧,断面角质样明显,味较甜,品质较优。
- 川麦冬:主产于四川绵阳、三台等地,采挖后未经反复揉搓,直接干燥,块根较粗壮,两端钝,表面淡黄棕色,纵皱纹较粗,质较硬,断面角质样略逊于浙麦冬,味甘微苦。
两种规格在图片中可通过“长短、粗细、表面颜色”区分,但药效差异不大,均以“个饱满、色黄白、质柔韧、木心小”者为佳。
炮制方法与性状变化
麦冬生用长于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蜜炙后增强润肺止咳之效,炮制后性状在图片中可识别:
- 生麦冬: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轧扁(或保持原形),干燥,图片中呈纺锤形或纵切片,表面黄白色,断面角质样。
- 蜜麦冬:取净麦冬,用炼蜜拌炒至黄色不粘手,取出放凉,图片中蜜麦冬表面深黄色或棕黄色,略带光泽,味甜,断面角质样仍可见,但整体颜色加深,偶见蜜汁残留。
功效应用与现代研究
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其功效在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
- 传统应用:配伍沙参、玉竹治疗燥伤肺胃阴分之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配伍玄参、生地治疗热病伤津、心烦失眠(如清营汤);单用或配伍生地、天花粉治疗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 现代研究:现代药理表明,麦冬含麦冬皂苷(如鲁斯可皂苷元)、黄酮类、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麦冬多糖是其免疫调节和润肺止咳的主要活性成分,麦冬皂苷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临床常用于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辅助治疗。
药材图片拍摄技巧
若需拍摄麦冬药材图片(用于鉴别、教学或研究),需注意以下细节以清晰呈现特征:
- 光线:采用自然光(避免直射阳光)或柔光灯,确保颜色真实(黄白色或淡黄色),避免反光(尤其断面角质样光泽)。
- 背景:选用纯白或纯黑背景,突出药材形态,避免杂乱干扰。
- 角度:拍摄整体形态时采用俯视或侧视,展示纺锤形特征;拍摄表面纹理时用微距镜头,捕捉纵皱纹和须根痕;拍摄断面时垂直切面,展示木心与皮部分界。
- 辅助工具:可搭配比例尺(如硬币、直尺)标注大小,便于判断药材规格;生品与炮制品同框对比,突出颜色差异。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麦冬和山麦冬在图片上如何快速区分?
解答:可通过“三看”快速区分:一看形状,麦冬呈纺锤形、两端尖,山麦冬呈纺锤形或圆柱形、两端钝;二看表面,麦冬表面黄白色、纵皱纹细密,山麦冬表面黄棕色、纵皱纹粗深;三看断面木心,麦冬木心细小(直径≤0.2cm),山麦冬木心较大(直径0.3-0.5cm),麦冬嚼之黏性强,山麦冬黏性较弱,图片中若能体现断面黏性(如略带拉丝)则更易鉴别。
问题2:麦冬药材断面为什么呈角质样?这是品质好坏的标志吗?
解答:麦冬断面角质样是其干燥后组织结构的特殊表现,与其所含的果胶、多糖(如麦冬多糖)等成分密切相关——这些成分在干燥过程中脱水形成致密的角质层,使断面呈半透明、蜡质样,有光泽,角质样断面是麦冬品质良好的标志之一,通常说明加工得当、有效成分保留较好;若断面呈角质样、木心小、皮部厚,则品质优;若断面角质样不明显、木心大或呈纤维状,则品质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