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黄药材是什么?功效、禁忌与使用方法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药材种类 正文

山黄药材,学名Cornus officinalis,又名山萸肉、枣皮、实枣儿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是我国传统常用滋补类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等功效,在中医临床及养生保健中占据重要地位。

山黄药材

产地与分布

山黄药材主产于我国河南、陕西、浙江、安徽、山西等地,其中河南伏牛山区、陕西秦岭山区、浙江淳安等地为传统道地产区,所产药材品质优、有效成分含量高,素有“怀萸”“浙萸”之称,其适宜生长于温暖湿润气候,多栽培于海拔400-1500米的山坡、山谷林缘或溪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为佳,山茱萸已实现规模化人工栽培,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中药材品种之一。

性状特征

原植物形态

山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树皮灰褐色,小枝圆柱形,无毛或稀被短柔毛;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被白色贴生毛;伞形花序生于小枝顶端,有花15-35朵,花黄色,花萼管钟形,无毛;核果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椭圆形。

药材性状

干燥果肉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皱缩而卷曲,长约1-1.5厘米,宽0.5-1厘米,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皱缩有细皱纹,基部有果柄痕,顶端有圆形宿萼痕,质柔软而润,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呈紫红色或棕褐色,半透明,气微香,味酸涩而微苦,以肉厚、色紫红、柔软、油润者为佳。

以下为山黄药材主要性状特征简表:

特征部位 描述
形状 不规则片状或囊状,皱缩卷曲
表面颜色 紫红色或紫褐色,有细皱纹
质地 柔软润泽,不易折断
断面 不整齐,半透明,紫红色或棕褐色
气味 气微香,味酸涩微苦

化学成分与功效

山黄药材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环烯醚萜苷类、有机酸、鞣质、多糖、挥发油及微量元素等,其中环烯醚萜苷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马钱苷(loganin)、莫诺苷(morroniside)、山茱萸新苷(cornuside)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具有多重生物活性。

山黄药材

补益肝肾

山黄药材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能补益肝肾之阴,兼有温肾助阳之效,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遗精、崩漏带下等症,中医经典方剂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均以山茱萸为君药,配伍熟地黄、山药等,共奏滋阴补肾之功。

涩精固脱

其味酸涩,具有收敛固涩之效,可治疗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尿频遗尿,以及妇女崩漏、月经过多等症,如《本草纲目》记载山茱萸“固精秘气,强力长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体现了其在固涩方面的独特作用。

调节免疫与抗氧化

现代研究发现,山茱萸多糖及苷类成分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对老年性疾病如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等有一定防治作用。

降血糖与降血压

马钱苷等成分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同时可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起到降血压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价值。

炮制与临床应用

炮制方法

山黄药材的炮制方法以蒸制为主,可增强补益涩精之效,取净山茱萸,用文火炒至表面发鼓,或蒸至黑润,取出晾干,即为“制山茱萸”;若用酒拌蒸,则为“酒山茱萸”,引药上行,善于温补肝肾,生品酸涩之性较强,多用于敛汗固涩,临床较少直接使用。

山黄药材

临床应用

  • 肾虚腰痛:配伍杜仲、续断、牛膝,增强补益肝肾、强筋止痛之效;
  • 遗精滑精:配伍沙苑子、芡实、莲须,共固肾涩精;
  • 崩漏带下:配伍熟地黄、白术、阿胶,以补益肝肾、固冲止血;
  • 消渴症:配伍生地黄、天花粉、山药,滋阴生津,辅助降糖。

使用注意与资源保护

山黄药材性温,凡命门火炽、湿热内蕴、小便淋涩者不宜服用;用量一般为6-12克,大剂量可致腹泻,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及生态环境变化,野生山茱萸资源日益减少,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栽培,需加强规范化种植(GAP)及资源保护,以确保药材质量与可持续利用。

相关问答FAQs

Q1:山黄药材与吴茱萸有何区别?
A:山黄药材(山茱萸)与吴茱萸虽名称相似,但为不同科属植物,功效差异显著,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果肉入药,性微温,味酸涩,功在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果实入药,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功在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二者不可混淆,需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Q2:服用山黄药材会有哪些副作用?如何避免?
A:山黄药材一般服用安全,但过量或不当使用可能引起副作用,如口干、便秘、腹胀,甚至加重湿热症状,避免副作用需注意:①辨证用药,实热、湿热体质者不宜服用;②控制用量,常规剂量6-12克,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③炮制规范,制山茱萸可降低酸涩之性,减少刺激;④配伍得当,如配伍山药、茯苓等可健脾渗湿,减轻滋腻之性,若服用后出现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地管子药材是什么?它有哪些功效?正确用法和禁忌又是什么?
« 上一篇 今天
药材白术图片有哪些关键形态特征?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