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去瘀中草药有哪些常见种类?如何科学使用与避免禁忌?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4 分钟
位置: 首页 中草药辨别 正文

活血去瘀是中医治疗学中的重要治法,指运用具有疏通血脉、消散瘀血作用的中草药,改善血液循环,消除体内瘀血阻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瘀血的形成多与气滞、寒凝、外伤、气虚、血热等因素相关,表现为疼痛(刺痛、固定痛)、肿块、出血(色紫暗有块)、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等,活血去瘀中草药在临床应用广泛,涉及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外伤科疾病、肿瘤等多个领域,其疗效确切,历史悠久。

活血去瘀中草药

活血去瘀中草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根据药物功效的强弱、作用部位及临床应用特点,活血去瘀中草药可分为活血行气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逐瘀药四类,各类药物各有侧重,需根据病情辨证选用。

(一)活血行气药

此类药物兼具活血与行气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胀痛、痛经、产后腹痛等,代表药物包括川芎、郁金、延胡索等。

  •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被誉为“血中之气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常用于治疗胸痹心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头痛(风寒头痛、血瘀头痛)等,配伍丹参、红花可增强活血化瘀之力,配伍柴胡、香附可加强行气止痛之效。
  •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活血行气,止痛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胸胁刺痛、痛经、癥瘕,以及热病神昏、癫痫发狂、肝胆湿热黄疸等。
  •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作用显著,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称“气分药中之血药”,多用于气血瘀滞之诸痛,如胃痛、腹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等,常配伍川楝子(金铃子散)增强止痛效果。

(二)活血调经药

此类药物善于活血调经,适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等妇科疾病,代表药物包括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等。

活血去瘀中草药

  •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养血安神,因其“一味丹参功同四物”(补血活血),故为妇科要药,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以及心烦失眠、心绞痛、癥瘕积聚等,现代研究表明,丹参能改善微循环,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
  •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善于散瘀血,通血脉,常用于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跌打损伤、斑疹色暗等,孕妇慎用,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适用于经闭、痛经、癥瘕、跌打损伤、肠燥便秘、肺痈、肠痈等,使用时需捣碎,有效成分更易溶出,孕妇慎用。
  • 益母草:苦、辛,微寒,归肝、心包经,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为“经产良药”,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疮疡肿毒等,现代研究表明,益母草能兴奋子宫,增强子宫收缩力,改善子宫血供。

(三)活血疗伤药

此类药物多具活血化瘀、疗伤止痛、续筋接骨之效,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肿疼痛等伤科疾病,代表药物包括三七、骨碎补、自然铜等。

  • 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为“金疮要药”“止血神药”,常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以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冠心病心绞痛等,可研末吞服,可入汤剂,也可外用。
  • 骨碎补:苦,温,归肝、肾经,活血疗伤,补肾强骨,续筋骨,常用于跌打损伤、筋骨损伤、瘀肿疼痛、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等,可外用研末调敷,内煎服。
  • 自然铜:辛,平,归肝经,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要药,多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肿疼痛,常配伍乳香、没药、骨碎补等增强疗效,外用研末敷患处,不可久服。

(四)破血逐瘀药

此类药物药性峻猛,能破除癥瘕积聚、瘀血顽痰,适用于瘀血重症,如癥瘕积聚、经闭不通、瘀血肿痛剧烈等,代表药物包括莪术、水蛭、虻虫等。

  • 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常用于癥瘕积聚、经闭痛经、胸痹心痛、食积胀痛等,可配伍三棱增强破血消癥之力,孕妇禁用。
  • 水蛭: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破血逐瘀,通经消癥,药力峻猛,常用于癥瘕积聚、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水蛭素,能强力抑制凝血酶,抗血栓形成,需炮制后使用,孕妇禁用。

活血去瘀中草药的临床应用与配伍原则

活血去瘀中草药的应用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根据瘀血的成因、部位、病情轻重及患者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及配伍。

活血去瘀中草药

(一)配伍原则

  1. 配行气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常配伍行气药(如柴胡、香附、陈皮)增强活血化瘀效果,如血府逐瘀汤中桃红四物汤配伍柴胡、枳壳、桔梗。
  2. 配温里药:“血得温则行”,寒凝血脉致瘀者,需配伍温里药(如干姜、肉桂、附子)以温通血脉,如温经汤中吴茱萸、桂枝配伍当归、川芎。
  3. 配补气药:“气虚血瘀”者,需配伍补气药(如黄芪、党参)益气以促血行,如补阳还五汤中黄芪配伍当归、川芎、红花。
  4. 配养血药:“活血勿动血”,对于瘀血兼血虚者,需配伍养血药(如熟地、当归)以祛瘀而不伤正,如桃红四物汤中以四物汤养血,配伍桃仁、红花活血。

(二)经典方剂举例

  •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桔梗、枳壳、甘草组成,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失眠多梦、心悸怔忡)。
  •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由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组成,养血活血,主治血瘀兼血虚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为妇科基础方。
  •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由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组成,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胁肋痛。

活血去瘀中草药的注意事项

  1. 孕妇禁用或慎用:大部分活血去瘀药(尤其是破血逐瘀药,如莪术、水蛭;活血通经药,如红花、桃仁)有兴奋子宫、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可能引起流产,孕妇应禁用或慎用。
  2. 出血性疾病慎用:如胃溃疡、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使用活血去瘀药可能加重出血,需在医师指导下配伍止血药。
  3. 体质虚弱者慎用:久病体虚、气血亏虚者,单用活血去瘀药易耗伤气血,需配伍补气养血药(如黄芪、当归)。
  4.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如丹参反藜芦,不宜同用;水蛭、虻虫等有毒药物需严格控制剂量,炮制后使用。
  5. 饮食禁忌:服用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

常见活血去瘀中草药简表

药物名称 性味归经 功效 主治应用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丹参 苦,微寒;归心、肝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心烦失眠、心绞痛 煎服,10-15g 反藜芦
川芎 辛,温;归肝、胆、心包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胸痹心痛、头痛、痛经、跌打损伤 煎服,3-10g 阴虚火旺者慎用
红花 辛,温;归心、肝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斑疹色暗 煎服,3-10g 孕妇慎用,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三七 甘、微苦,温;归肝、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出血证、跌打损伤、冠心病心绞痛 研末吞服,1-3g;煎服3-10g 孕妇慎用
益母草 苦、辛,微寒;归肝、心包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月经不调、恶露不尽、水肿、疮疡肿毒 煎服,10-30g 无瘀滞者慎用
莪术 辛、苦,温;归肝、脾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癥瘕积聚、经闭痛经、食积胀痛 煎服,6-15g 孕妇禁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哪些人群适合使用活血去瘀中草药?
答:适合使用活血去瘀中的人群主要包括:① 瘀血体质者(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有瘀斑、易有瘀斑);② 妇科疾病患者(如痛经、月经不调、经闭、产后恶露不尽、盆腔瘀血综合征);③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形成后遗症、高血压伴血瘀证);④ 外伤科疾病患者(如跌打损伤、骨折瘀肿、软组织挫伤);⑤ 癥瘕积聚患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肝硬化脾大),但需注意,使用前必须经中医师辨证,排除禁忌证(如孕妇、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问题2:长期服用活血去瘀中草药会有副作用吗?如何避免?
答:长期服用活血去瘀中草药可能产生副作用,主要包括:① 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尤其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者;②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因部分药物(如红花、桃仁)性辛温或含泻下成分(如大黄);③ 耗伤气血:长期使用可能损伤正气,导致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气血亏虚症状,避免副作用的措施包括:① 辨证论治,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不对症长期服用;② 控制剂量,严格遵循医嘱,不随意加大剂量;③ 辨证配伍,如气血亏虚者配伍补气养血药,脾胃虚弱者配伍健脾和胃药;④ 定期复查,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及时发现异常;⑤ 注意饮食禁忌,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柳州药材市场凭借哪些特色药材与成熟交易模式领跑西南地区?
« 上一篇 今天
查中草药的网站信息是否权威可靠?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    2025年10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动态快讯

热门文章

作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