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的功效,临床常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癫痫、惊风、破伤风等症,外用可治痈肿、蛇虫咬伤,由于南星生品具有毒性,需经炮制后入药,其药材性状因炮制方法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了解其图片特征对药材鉴别至关重要。
来源与产地分布
南星基源植物主要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中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主产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主产于东北及华北地区,野生于林下、灌丛、草坡等阴湿处,亦有栽培品,药材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洗净,干燥后即为生南星,需进一步炮制制用。
药材性状与图片特征
南星药材的性状因炮制与否差异显著,生南星与制南星的图片特征需重点区分,以下从形状、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及气味等方面详细描述,结合图片观察要点展开。
(一)生南星性状特征
生南星为干燥块茎,呈扁球形或扁圆球形,直径2-6cm,厚1.5-3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色,较光滑,偶有未去净的棕褐色外皮斑块,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密集排列,呈半圆形或点状凹陷),底部较平整或略突起,质地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白色或浅粉白色,粉性,角质样(部分可见细密的维管束点),气微,味辛、麻舌,有强烈的刺激性(毒性成分主要为草酸钙针晶和凝集素),图片中需注意观察其整体形状是否饱满,表面麻点是否密集,断面粉性是否明显,生品断面常有“起粉”现象,手捻时有细腻感。
(二)制南星性状特征
制南星为生南星经生姜、白矾等辅料炮制后的加工品,颜色、质地均发生显著变化,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直径1.5-5cm,厚0.3-0.8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半透明状,角质样光泽(因矾制后淀粉糊化),偶见残留的棕黄色种皮或未去净的须根痕,切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角质样,质地坚硬,断面较光滑,颗粒性减弱(淀粉粒糊化),可见细密的维管束小点,气微,味辛、微咸,麻舌感显著减弱(毒性降低),图片中需关注其色泽是否均匀,是否有角质样光泽,切面是否平整无粉性,与生南星的白色粉性断面形成鲜明对比。
(三)混淆品鉴别要点
市场上常见南星混淆品为半夏(Pinellia ternata),二者块茎形状相似,但可通过图片特征区分:半夏块茎较小(直径1-2cm),表面类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芽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但根痕较稀疏,断面白色,粉性,味辛辣、麻舌,但无南星的刺激性辛味,虎掌南星(掌叶半夏的块茎)呈类球形,常分叉,形似虎掌,表面棕黄色,根痕较大,需注意鉴别。
炮制方法与毒性控制
生南星毒性较强,内服易引起口腔黏膜灼伤、舌体麻木、呼吸困难等中毒反应,需经炮制降低毒性,传统炮制方法为取净南星,按大小分别用水浸泡,每日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约15-30天),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入白矾共煮,倒入南星共煮至透心(无白心)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现代研究表明,炮制过程中草酸钙针晶被破坏,凝集素等毒性成分被分解,麻舌感显著降低,毒性下降80%以上,图片中制南星的棕黄色泽及角质样断面,均与炮制过程中的辅料浸润和淀粉糊化直接相关。
功效与应用
南星性温,味苦、辛,归肺、肝、脾经,其燥湿化痰力强,尤善治顽痰阻肺之咳嗽痰多;祛风止痉效佳,用于风痰眩晕、中风痰壅、癫痫、破伤风等;外用散结消肿,治痈疽肿毒、蛇虫咬伤,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南星具有镇静、抗惊厥、祛痰、抗肿瘤等作用,其有效成分包括皂苷、生物碱、氨基酸等,临床常用量为3-9g(制南星),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患处,生品多外用,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
生南星与制南星性状对比表
项目 | 生南星 | 制南星 |
---|---|---|
形状 | 扁球形或扁圆球形,完整 | 类圆形厚片,大小不一 |
颜色 | 类白色或淡棕色,表面光滑 | 黄棕色或棕褐色,半透明 |
表面特征 | 密集麻点状根痕,顶端有茎痕 | 偶见残留须根,角质样光泽 |
质地 | 坚硬,不易破碎 | 坚硬,断面光滑 |
断面 | 白色,粉性,颗粒性强,不平坦 | 黄白色,角质样,颗粒性弱 |
气味 | 气微,味辛、麻舌,刺激性强烈 | 气微,味辛、微咸,麻舌感弱 |
毒性 | 大,内服需慎用 | 毒性降低,可内服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生南星和制南星在图片上如何通过颜色和断面快速区分?
解答:生南星图片中可见其表面为类白色或淡棕色,断面呈白色或浅粉白色,粉性显著,手捻时有细腻感,整体色泽较浅;而制南星因经姜矾炮制,表面呈黄棕色或棕褐色,断面为黄白色或浅棕黄色,角质样光泽明显,颗粒性减弱,无粉性,整体色泽较深,通过“生白制黄、生粉制角质”的特征可快速区分二者。
问题2:南星药材图片中的“麻点状根痕”具体指什么?如何观察?
解答:“麻点状根痕”是南星块茎基部着生须根脱落后留下的密集凹陷点,呈半圆形或点状,类似于麻点状聚集,是鉴别南星的重要特征之一,观察时需注意图片中块茎底部或周围区域,生南星的麻点密集且明显,分布均匀;而制南星因炮制过程中部分根痕被破坏,麻点可能较稀疏或模糊,但若仔细观察仍可见残留的凹陷痕迹,若药材表面光滑无麻点,则可能为混淆品(如半夏),需警惕。